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学生活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的中学生活回忆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3期  作者:杜志儉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北京大学 中学生活 私立徐州中学 求学回忆

    青年,跳上舞台,抓住老者的手,叫他把鞭子放下。当时我很迷惘,心想这位仁兄太冲动了吧!后来有一位同学说,他也是这剧团的一员呀!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这样演出,的确显得生动感人。寒假回家后,时局已渐紧张,每天都可以听到自北方传来的砲声。祖母不允许再去学校,并且逼着我结婚。因此,高中生活暂时告一段落。

  • 文章苍中生活追忆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学校概况 人物事迹 中学生活 学习历程

    楔子梧州、苍梧县立中学校的旧址。系我三十年代就读的母校。当时校长初时为黎植松后由黎荣燊接任,仍依稀记得呢,老师彭鸿年(号羽仪二十多年前病殁香江)他教授我们数学包括:算术、三角、几何、代数四科不论解题及证题,均极详尽,因此,我们对于该科极有心得,印象最深!一九八一年八月六日,我们由香港返回梧州探亲和旅游,参观东郊「蛇仓」之便,道经该处,特在母校门前,拍照纪念。母校现改为省立第十四中学,校址依旧、校舍门面、全部改观,不胜今昔沧桑之感!往事依稀过眼云烟恍如昨

  • 文章忆随县中学生活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8期  作者:謝芬德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随县中学 中学生活 往事回忆 枣阳南乡

    适应了生活,熟悉了环境。随县之中,男女学生虽不分校,但吃、住、上课,各在一方,男生在庙里,称校本部,女生在新建筑的房子,名为女生部。该校男女学生互不联系,互不交流沟通,更不超越「三八线」。活动、思想也不开放,比较封建保守。我们的宿舍房子,冬天不太暖和,夏天不太凉决,所幸树木多,可以挡挡阳,避避暑。我们睡的不是床,而是竹片编的排,名曰统舖。同学们并排睡,盖的垫的被窝都是自己的,每人自觉将垫的舖成单人床的样子,宽不是一米,相互几乎无距离,垫单一律白色,每天早晨起来

  • 文章携手處,今誰在?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3期  作者:宋艾 出版时间:1995-03-10
    关键字: 青田水南 温州中学 求学生活 秦观

    供学生晚自习照明。这煤气灯房是当时最现代化,我们最爱围观的地方。大约九点半钟下自习,这工友又到各敎室高喊:「熄灯了,熄灯了!」将煤气灯一一挑囘去。这时我们便点起自备的蜡烛,半祕密地继续自习。逢到考试前几天,我们常这样地「开夜车」到下半夜。全校大约一千多学生吧,全部自费,但食宿全由学校统一办理,大家过集体生活。大厨房用大镬高甑煮饭,厨工站在锅台上抡着大铲子搅饭。一镬想来可煮一百多斤米吧。粗米饭不限量,但菜极少极差。八人围着一桌立着,一起擧筷子,一碗淸水煮靑菜

  • 文章国立第廿二中学流亡记(一)壹、振翅远飞到柴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李春序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国立第二十二中学 往事回忆 战时学校生活 流亡纪实

    胜枚举。我和百兴弟报到后,先受生活训练,等集中的人数够多时,再举行编班试验。年岁较轻者留在学校,年龄较长者分发至鲁干班,接受军事训练。我们俩人越级挑战,幸均被录取入高中一年级。高中部是校本部,校址在柴集鎭,离阜阳县城大约四十华里。另设三处分校,一分校在后湖,二分校在城西关「打蛋厂」,师范部设在三王寨。战时的学校生活,和太平时期迥然不同,五十多年的前尘往事,记忆犹新,兹槪述于后。一、课业方面学校师资,人才济济,水准之高,可谓集一时之选。敎务主任是名敎育家张敏之老师

  • 文章杉中憶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8期  作者:鄭菊生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 私立杉江初级中学 人物忆往 学校概况 学校生活 奖学金制度

    广丰 郑菊生私立杉江初级中学,为丰中学前身,兹値广丰中学七十周年校庆,爰书此以为祝贺我是一九三四年秋考入杉江初中的,一九三七年夏毕业。从入学到现在,算来已超过一甲子了。往事历历,如在眼前。当时校址在县城孔庙,两廊设敎室,大成殿是礼堂,其余办公室、学生宿舍、餐厅、操场等,麻雀虽小,一应俱全,由我家出发经戊午小学前至学校,步行约半小时可达,或结伴同行,或单独赴校,都很从容,对健康大有裨益。校长兪钰(明如)先生,卒业日本明治大学。早岁曾参加革命,毕生以兴学为

  • 文章就读战时国立第五中学的回顾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4、55期  作者:孟明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国立第五中学 考试风波 校园生活 恩师教导 投笔从戎

    服务团聘来的,他女儿在南小比我高两班。何老师在上体育课蓝球场的墙壁四周,绘涂为大型的美术字,顶天立地,继往开来,坚苦卓绝,抗战到底,打倒日本倭寇,非常醒目,印象深刻,他又在县府的大墙上,绘制很多抗战漫画,深扣人心,富有高度的宣传效果。为了打篮球,自筹了钱,从天水买来了一个篮球,组成蓝球队,天天练习,蓝球虽然是皮制的,开口处也是皮绳绑结,日久将球打烂了,补了又补,疤疤连连,没有足球踢,多用大毛弹来练习踢,在抗战艰困的环境下生活的学生,都锻练成强健的体魄。我们班

  • 文章鄢陵往事鉤沉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9期  作者:李恩普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抗日战争 生活随笔 鄢陵县立初级中学 开封鄢陵同乡会

    难以在荆紫关存留,便随河南大学步行经商南,越秦岭,过兰田,于四月中旬到西安。因生活无著,我和宋连昌、张秉金、孙元恩等同鄕到凤翔战地失学失业青年进修班。不仅生活有着,还能补习高中课程。七月初到西安考大学。我考取了河南大学经济系和西北农学院,考虑到将来能在河南找到工作有口饭吃,选择上河南大学经济系。当时河大校址在宝鸡石羊庙、姬家店等地。刚入学,就欣闻日本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胜利结束,十月底随校返豫。当时陇海路尙未完全修复,潼关到洛阳一段还靠乘坐胶轮马车。我和宋连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