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原共返回4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原话粟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3-25
    关键字: 粟谷 中原 乡土回忆

    时値深秋,正是中原地区粟谷黄熟,农人忙于收割的时候,往常那金黄馨香适口的新谷小米粥饭,不久人们就要大肆饱餐了,使人不禁向往!粟谷俗称谷子,华北地区大都生产,尤以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地区,黄壤松土,气候适宜,所产最丰,品质特佳,与小麦并称为中原夏秋两大盛产特优农粮,也是当地人们日常生活最主要的主食。早已脍炙人口,名闻遐迩了。粟谷禾本科,一年生草本,高可五尺许。叶并行脉,似玉米叶而狭。花小而密集,圆锥花序。实为黄色小粒,去谷后俗称小米。简名曰粟,本草纲目

  • 文章中原博士荣膺考试委员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72期  作者:張寶怡  出版时间:2009-01-25
    关键字:中原 考试委员 同乡

    我常邑同鄕詹中原博士在去年七月荣膺 总统特任考试院第十一届考试委员,敬此申贺。去年五月 马总统执政后,为国举才,中枢菁英济济,气象一新,七月中旬,全国媒体各大报章及电视台报导,总统特任考试委员人选,始而获悉有我常州武同鄕詹中原博士荣膺此职,位列府院,此令人欢欣之讯息,眞是启发我在台同鄕子弟奋发向学求进,以此为典范。回忆民国卅八年(一九四九)我政府播迁台湾,自此海峡两岸分治,迄今已经乙个甲子之久,当年我邑鄕亲政要以及各界人士,随同挡迁来台,时在二次大战结束

  • 文章中原的玉蜀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中原 玉米 往事回忆

    在政府鼓励粮食增产,推广种植杂粮声中,不禁想起了中原所产美颜如玉的玉蜀黍了。玉蜀黍又名玉米、玉麦、玉高梁、珍珠米、包谷等,它的「芳名」特多,顾名思义,除包谷一名系因其被著罩衫,层层包裹着「玉躯」,好像古代深居闺房,服饰保守,擧止谨严,不轻露面的大家闺秀外,其余五名都是佩玉戴珠珍贵的玉女雅号,充满玫丽雅致娇贵的气息,予人以高洁淸新姣美的感觉!在农粮中它是得天独厚,拥有美名最多的一种。这些美名,都是因它具有冰肌玉骨,玉容花貌,明艶照人的美颜玉躯所赢得,倘世界

  • 文章杞人頌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6期  作者:楊德新 出版时间:1997-10-03
    关键字: 文物 中原 两岸 亲情

    八六年,两岸亲情心手连,华夏文物数千载,道统传承在中原中原风范能持久,只绿中原有杞县,杞人无忧重节操,轻视名利重颜面。娄公伊尹冉伯牛,渡蚁之桥在西关,义士学士知多少,就是没有贪赃官。注:杞人忧天:比喩过分忧虑的意思,列子天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断食。」

  • 文章对北夏墅中学的裁并问题——马中原先生给杨理事长的来函认为全市教学布局调整已是大势所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34期  出版时间:1996-08-15
    关键字: 北夏墅中学 裁并 中原 《武进乡讯》

    武进市台属联谊会会长马中原先生,针对「北夏墅中学将予裁撤合并,乡民力请保留同乡会支持」一事,最近亲自到了北夏墅,拜望该校元老,举行小型座谈会,听取村民意见后特亲自写了一封长信,给杨理事长仁初,诚恳的以宏观眼光、前瞻看法述说今后北夏墅中学发展可能的远景,尽管「裁并计划还只是纸上规划,但全市教学布局调整已是大势所趋」。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陆领导方面已经警觉,发现了「生源不足」的根本问题,而且正在竭尽办法「积极诱导,耐心等待」,迎接「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结果

  • 文章文獻與歷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于鎭洲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文献 《中原文献》 创刊纪念 中原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保存史料最丰富的国家。历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源与命脉,它的形成是透过时空由各地方人群活动纪录的汇集,国史多系采择各地方文献编纂而成。方今世界各地传记及方志文学之兴起,可见社会对此方面知识的需要与重视,同时亦可彰显其在史料运用方面之功能。中原文献在台北创刊,迄今已届卅周年。回顾当年创办伊始,王抚洲、张金鉴、李士贤诸先生,披荆斩棘,排除万难,终于成功发引问世。其精神之可佩,令人肃然起敬。嗣后历任负责人韦德懋、侯传勋,现任董事长马骏、社长丁华永

  • 文章慘澹經營的三十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 中原文化 创刊纪念 创刊历史

    从前常听朋友说,要叫他「伤脑筋」就叫他办杂志,这句话是出版界人人皆知的,亦即说明杂志事业的难为。中原文献是河南人在台湾唯一的文化精神食粮,自民国五十八年三月一日创刊迄今,忽忽三十年了;在人力、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早期参与的先进们,凭著满怀的热忱、勇气及发扬文化道德的责任感,以「筚路蓝缕,惨淡经营」来形容,实不为过。翻阅早期的档案文件,办理登记的是盛汉恢会计师,发起人二十三位均系河南大老,基金新台币七万元,由发起人认捐,计有周树声、秦慧珈、刘锡五、杨一峰、宋

  • 文章中原文献三十年经理业务概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 中原文化 创刊纪念 创刊历史

    一、前言中原文献第一卷第一期创刊号,是中华民国五十八年三月一日出版,发刊词王抚洲先生,言我河南籍人士,随政府迁台已二十年,少年渐壮大,中年将届老,老年近凋谢,恐日久乡情淡忘,为保存故乡人物、山川、文物,以创办此刊物。社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发行人王抚洲,社长张金鉴,主编李士贤,经理叶祖灏。地址在台北市罗斯福路三段二〇二巷三号,每册不含封底面计五十页,二十五K本月刊,每月初发行。民国六十年十月,增加副主编张润书,副经理张蔚野。民国六十五年七月,增第二

  • 文章桑榆未晚,红霞滿天——祝賀曹尚斌先生讀博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1期  作者:管繼英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曹尚斌 博士 回馈桑梓 台湾东华大学 《中原文献》

    过的文章,又与胞妹合写过的文章。谈及往事,他对二位刘老的家世也早有所闻。出人意料的是,经曹先生大力推荐,拙文竟先后在《中原文献》发表。乡情殷殷,令人难忘!此后,我还从《中原文献》上读到曹先生的诸多大作,其中尤以思亲怀乡的内容感人至深。曹先生一岁丧母,五岁时,两位胞姊接连病故。十岁时,唯一的胞兄又英年早逝。不堪哀伤的老父,临终前嘱咐年仅十五岁的尚斌继续读书。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自此,曹先生便立下宏愿:发愤读书,从而确立了他做人的根本。我们从他至今保留的书写风格

  • 文章特性奇異的蕎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2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12-25
    关键字: 荞麦 中原地区 黄河流域

    在黄河流域中下游,中原地区的原野上,每至七八月间,秋季农作物多已先后成熟,陆续收获之际,大地呈现凋残枯索的景况,正是荞麦绿蓐畅茂,葱茏繁荣,鲜花怒放的时候。这时随处可见皑皑雪洁,明艳耀眼,银色盖地的荞麦花田,绿叶红茎衬托其下,好像彩色的地毯上堆放了尺厚的白雪与素绒,花香四溢,芬芳馥郁,蝴蝶纷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天然图画,为残秋带来了欣欣向荣无限的春色美景,使人心旷神怡!好像又囘到了鸟语花香,温馨融和的春天。黄河中下游的农作物,除隔年作的小麦大麦豌豆扁豆等

共46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