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东北共返回6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东北旅台同乡为总统祝寿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72-11-01
    关键字: 东北旅台同乡 总统 祝寿

    东北各省市同鄕发起为 总统祝寿,于十月十六日下午假台北实践堂擧行第一次筹备会,到郭德权、林耀山、董佩靑、王兴华、(代表于枢机)赵炳坤、王兆民、赵宪文、石九龄、侯天民、王洽民、金绍贤、栗直、董微、崔震权、张靑允、傅波、李化民、刘仲平、李培国、张维仁、鲍士惠、刘毅夫、王大任、赵启祥、潘秉德、王金科等数十人、公推林耀山鄕长为主席,决议推张维仁、王大任、鲍士惠、刘毅夫等分别担任总务、文书、游艺、招待工作,并由张维仁通知各省市同鄕会总干事筹备进行。爰于十月二十一

  • 文章重庆南山东北人物琐忆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李田林 出版时间:1975-08-01
    关键字: 南山风貌 东北习俗 东北名士简述 东北三大团体简介

    渐为家鄕人的集居之所。一南山位于重庆南岸,由海棠溪或龙门浩坐滑竿(按即竹竿轿子)上山皆约两小时即达,汽车循海棠溪公路仅走半小时。行至高处黄桷垭鎭,一望平原,阡陌縦横,不远就是南山。战前那里还是寂寞的荒山,只有当地佃户人家,逸然而有田园之乐;战时突然建起一座新兴村落,东北人物荟萃其间,那就不能不归功于早年入川创业的吉林邓建中,鄕人多称他「邓四哥」,一向服务基督敎会和敎育机构,早就在山上办一所「南山中、小学校」;娶的四川籍「邓四嫂」,是妇产科医生,就在学校附近

  • 文章泰顺青年创东北最大建材市场投资一亿五,盐滩变金滩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4期  作者:劍鳴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建材市场 东北 创业 泰顺青年

    泰顺县三魁镇青年张益林、张益利、金细芳、邱锦鑫、刘银斌等五人,在三年前投资近四千八百万元创办东北最大陶瓷批发市场的基础上,最近再投入九千八百余万元,创办东北最大建材市场,使之成为东北地区最大建材集散地。这五位青年原是地地道道的山区农民,经过艰辛创业,一九九六年他们均已成为全国最大陶瓷批发市场——「南通陶瓷世界」中有名的经销大户。同年八月,他们再创大业的雄心「不谋而合」;在距大连市区八十余公里处的金州城外一片荒凉的盐咸滩上,投入四千八百万元,用八个月时间

  • 文章东北大学旅台校友奋斗历程综合简报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劉景義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东北大学 校友 旅台 往事回顾

    任中国石油公司协理、兼台湾石油探勘处处长、海湾石油探勘处长。张敏之、华春成两位学长,创办彰化纱厂,民兴纺织厂,对台湾轻工业之起飞均有供献。周慕文学长任立法院党鞭(党团书记长),每一会期均当选内政委员会召集委员或程序委员。赵石溪学长亦连续当选司法委员会召集委员或程序委员。王大任学长则守住教育委会任召集委员。对中华民国政府之内政、司法、教育之革新,均有供献。王大任学长更独力创办「东北文献」杂志,按月出刊,数十年如一日,对东北大学东北政经文物报导贡献更多,逝世后

  • 文章解甲歸田話當年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羅錫疇  出版时间:1987-10-31
    关键字: 国共内战 东北 北平 广州 往事

    远征东北这时因共倡乱,日本占领军的消息固已幻灭,还要坐海船到东北去与匪共和俄寇周旋,于是年终时又全师由广州乘火车到达香港,下车后全团驻在九龙塘,所有房舍大多为两层楼的西式建筑,因沦陷后居民均已逃避一空,故门窗已荡然无存,不用说家俱了,因此官兵都睡在水门汀上面。香港九龙自鸦片战争失败,沦为殖民地后,到这个时候已有百零四年,从来就没有服装整齐的中国军人出现过。这是因为我国在这一百多年内,不是政治腐败,国力日衰,就内乱不已,使帝国主义者可以胆大妄为,任意限制

  • 文章鄕友通訊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70-10-01
    关键字: 乡友 通讯 东北文献 来函

    东北文献创刋号出版后,获得鄕友及党国先进热烈支持,自动来函订阅者已接近三百份,玆就建议性之信件,选登如次:郑佩高先生来函:大任我兄有道:整理东北文献一事,无人注意及之,亦无人肯为之,我兄乃能奋然而起,纠集同道努力为之,曷胜钦迟!弟疏陋翦薄,得兄提携,侧名其间,荣何如之!惟东北文献,如弟者其生也晚,所知不多,正宜当耆老犹有存者,好加访求,若再逾年岁,则接闻不周,疏谬佚落必将难免,我东北在近世中国文化史中生恐将成空白矣。至其途如何,则有赖吾兄及早详加筹划

  • 文章东北当代教育先进传略(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7卷 第3期  作者:周邦道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东北当代 教育先进 梅公任 臧启芳 东北大学

    手著满洲忧患史,凡六巨册,使日人侵华眞相,大白于天下。日人衔之,索之急,亡关内,乃免。十八年,全国统一,返黑,主辽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敎务,时马愚忱长校,遂协力发起东北新文化运动,礼聘国内学者名流任敎,并手编党义纲要,以充各校三民主义之敎材。二十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列名通缉,微服入关,在北平会同周天放、徐箴、臧启芳、刘广瑛、马亮、杨炳文、韩淸沦、黄恒浩等,组织东北民众救国会,被推为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创办九一八周刊、东北靑年半月刊、组织东北行健学会,请王德溥

  • 文章馬故立委俊德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王大任 出版时间:1978-11-01
    关键字: 东北义勇军 东北商业团体立委 立法委员 民兴纺织厂 九三公司

    先生讳俊德,字克明,祖籍辽宁省兴城县。世居鄕里,先人以务农为业。忠厚传家,境遇小康。先生自幼聪颖过人,七岁入私塾,读四字书,领悟逾常儿。十七岁考入绥中县立初级中学肄业,攻读仅二年即以同等学力考入辽宁省第一工科高级中学肆业。二十岁又以同等学力考入东北大学建筑系。民国二十年秋,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一般爱国靑年深感亡家亡省之痛,不甘心作顺民,佥抱抗日救国壮志。或立即参加义勇军袭击日寇,或纷纷离开家园流亡于关内,以继续未竟之学业。先生初随东大迁移至北平

  • 文章憶滿炭(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陳紀瀅 出版时间:1980-05-01
    关键字: 上高市场 满炭大楼 东北行营 九省二市 苏军进据东北

    就不祇旧货了,新货品也一齐搬出来,最初是小件的,慢慢的大件的,箱笼、行李箱、沙发、柜子,要什么有什么。但仍以日本家庭用具为主,如漆器、瓷器、电器、衣服、摆饰,甚至于武士刀等等,都一古脑儿摆在地摊上出售。我们看了一遍也很感慨。日本投降后,东北日侨也相当狼狈。因为俄国兵于八月九日进入东北,首先刼夺对象是日本人,其次是中国人。最初不敢露面,躱在家里不出来。等中国来接收,才慢慢恢复了治安。于今「上高市场」的形成,算是治安恢复了第一步。其中有不少财阀或有地位的妇女,过去

  • 文章韓光第將軍傳略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王盛濤  出版时间:1977-11-01
    关键字: 韩光第 东北讲武堂 东北边防军 民国十八年中俄战争 壮烈殉国

    韩光第原名玉楼,后改名光第,字斗瞻,吉林双城县人,生于淸光緖二十三年。幼读史书,慕岳飞、文天祥之为人,尝以精忠报国杀身成仁为己志。民国二年入吉林警校,嗣以校内多为反袁世凯份子,遂解散。光第乃东渡日本,入东亚高等预备学校读两年,观彼国之强梁黩武,有积极西侵之势,乃毅然返国从戎。民国十年考入东北讲武堂第二期步科肄业,于毕业后,任陆军十八旅丁超部差遣。民国十一年沈阳成立敎导队,乃任少尉连附,十三年升任连长,是年冬升任敎导队第一营少校营长,与王以哲为莫逆之交

共65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