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族群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高龄族群就业概况之浅介与感触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李恒經 出版时间:2000-12-25
    关键字: 中高龄族群 就业概况 分析简介 学术研究 时论社评

    规避此项负担等故,乃阻碍了中高龄者进入就业市场机会,对其就业与转业都相当困难与不利。可见这些高龄族群失业之严重性,且因为他(她)们与其他失业国民,尙有未尽相同之处,盖其多负有家庭生计负担者,换言之其收入所得,系一家经济生活之主要来源,故各先进国家对中高龄者之失业问题,无不格外重视,我国自亦不例外,书笔至此,随之也推想考虑到我滇省在台若干鄕亲中,恐亦难免有失业问题之存在者,惟当去如何透过有关正规管道?如何利用政府现成公共资源?请予协助与纡解,是大家应知道的课题

  • 文章《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6期  出版时间:2005-02-25
    关键字: 余范英 海峡两岸 族群和解 南非共和国

    余范英:可为两岸和平、台湾族群和解最佳警惕与示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南非共和国完成了举世瞩目的政权和平移转,曾为囚徒的民权运动领袖曼德拉成为总统。在台湾,当时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有感而发地说,这是本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政治奇蹟,更是台湾族群和谐、两岸关系发展上的重要启发。「南非奇蹟」并不到此结束。大主教屠图(D.M.Tutu)主持的「眞相与和解委员会」对后来的黑白和解贡献良多,屠图撰写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也成为知名著作。该书的中文繁体版昨天在台湾由左岸

  • 文章现阶段旅台福建族群的使命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  作者:高玉樹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福建族群 闽台一家亲 发言权 社会地位

    人们因语言习俗的异同形成族群的区隔,又因生存蕃衍适应环境的需求而滋长族群意识,皆属自然现象,无可避免亦无可讳言。在现实二千一百万生命共同体中,光复后迁台的福建人累进达三百余万,算是最大的族群,他们的语言风习与在地的福建籍人完全相同。但在当前内忧外患交迫而来的今日,旅台福建人拥有「闽台一家亲」的先天条件,又有数量优势的庞大族群,如何团结奋发为台湾建设交出漂亮的成绩单,更因人、地、时之宜,为两岸交流建造坚固而永久的交通桥梁,奠定统一大业的础基,是极値得省思

  • 文章我是新竹出生的壯人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莫影慰 出版时间:2001-04-10
    关键字: 台北市广西同乡会奖学金 获奖感言 少数民族 族群认同

    的意图,若回答:『我是广西人。』之后一定得再加上一句,『我是在台湾的新竹出生。』谈到广西,总会隐隐牵动到一些暖昧的政治情结,这让人有些不安。广西现在被称为壮族自治区。没错,我正是广西最多数的少数民族,壮族人。这让我稍稍的扳回一成,少数民族或是原住民,现在是当红的政治正确之一,因为弱势,所以说话可以大声,以前偷偷摸摸的『番仔』,现在可以抬头挺胸吿诉别人,『我也是原住民,是广西的原住民。』对这些人来说,虽然我仍是外省人,但有一些特殊的弱势族群的同志情感会莫名奇怪

  • 文章客家義民祭祈福大典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黃驛淵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客家义民祭 祈福大典 民俗传统 族群融合 乡情民风

    二〇〇九」台北客家义民祭」重头戏「挑担奉饭」昨天登场,早上由台北市长郝龙斌领军,各社团挑着一二〇〇担的担头从仁爱国小出发,沿路敲锣打鼓、「挑担奉饭」,还有精采阵头表演,重现客家原味。客委会表示,今年担头共一二〇〇担更是历年之最。「挑担奉饭」后便进行祭典。担任主祭官的郝龙斌表示,感谢全台九个主要义民庙的义民爷尊驾移北市,共同为全民祈福,看到闽南语、外籍、原住民各社团都参与,更彰显族群融合精神。一连三天的台北客家义民祭今天是最后一天,今天上午七点在松山菸厂

  • 文章全球客家七大政策主張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中時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客家文化政策 文化认同 教育政策 族群关系 文化创新

    全球化」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也清楚这波全球化是建立在尊重多元文化、维持和平共荣的基础上。像这样建构在「民主」与「和平」之上的「全球化」运动,将使一元化的霸权时代成为过去,并遏止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我们提出以下的七项主张,谨供各国政府制订相关公共政策的参考,并作为全球客家人士共同努力的课题:第一、文化认同全球各地有客家人居住的当地国家政府,应鼓励、协助其国内包括客家人在内的各族群认同、传承、并努力发展自身的语言文化,建立对自身

  • 文章承先啟後 策勵將來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4期  作者:黃葉美英 出版时间:2015-10-31
    关键字: 台北市同乡会 四大族群 语言训练班 庆生会 联谊 奖学金

    前言回顾六十五年前,国共连年浴血战争,国军及政府于一九四九年深秋,除部分撤守金门、舟山、大陈以外,全部都来了台湾,而全国来的最多的是我们广东人,无论四大族群都有千百万人,在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坚贞不贰,跟着政府生聚教训,开创新局。而广东先贤基于爱国爱乡的良知,乃奋起呼吁海内外粤籍人士出钱出力组织「台北巿广东同乡会」,凝聚广东人的爱乡、爱国、爱民族的精神与力量,并在现址(台北巿宁波东街一号)购置会所,俾便全球的广东人能在此聚会、联谊,继而推展会务,使同乡会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