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言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彭彥的文章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彭彥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彭彦 方言 对联

    也談『俺哼』彭彥自熊德揚鄕長和馮宗毅鄕長分別在第一卷第四期及第二卷第二期大文中,談到湘鄕人說我是『俺哼』,但依現在國語的讀音並不像牛叫的聲音。因此年少的時候,也問過長輩,『俺哼』兩字怎樣寫,均無以對。後來在長沙獅毛冲私立廣雅中學初中部唸書時,三年級國文課程中,每星期列有文字學一個小時,專講中國字的由來及音韻,老師(已忘其名,祇記得係淸朝擧人)曾說:「我們湖南省湘鄕縣說我有像牛叫的聲音『儿ㄤ』,究竟有沒有這個字呢?我可肯定的說有,就是這個『』我翻翻辭海:,...

  • 文章难写难像的寗波方言(十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1期  作者:湯强 出版时间:1975-02-01
    关键字: 宁波 方言 概述 同乡会

    惹」字的别音。)「把厨顿」——准时用膳。(例如某家主妇,专门欢喜串门子闲聊,吃饭勿「把厨顿」。这三个字,或许不会错。把握时间,在厨房内端出饭菜,大家吃一顿也。)「肮白白」——闷热。(例如今天气候交关「肮白白」,或许是「燠勃勃」的别音。)「盖则」——现在。(例如你不听我的忠吿,「盖则」懊悔来不及了!这句方言,大约是「这遭」的别音。)「发格」——发怒。(例如他是一位好好先生,从来不光火的,不知是何原因?今天居然也会「发格」起来!「发」字当然不误,「格」字费解

  • 文章重庆方言擧隅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1期  作者:靑靑 出版时间:1976-12-31
    关键字: 重庆 方言 风习 介绍 同乡会

    方言可以表现各地方的特殊风习,近来各种文学作品引用各地方言者亦渐多,读起来可以增加作品中的鄕土风情。同鄕人在异地相见,偶用方言,顿觉有几多亲切之感。现就记忆所及,将重庆一带的方言,略擧几十则,幷加解说,以供大家的参考。「幽」:幽默的幽,讽刺的意思。如故意摹仿他人的态度或语言,便叫做幽。「幽串了」,犹言幽得太厉害了,更引起纠纷的意思;如言被人纠纒着叫做某人把我「幽倒」。「杂」:音咱,著名口头语,如这(音了)杂或这个杂。四川一句流行语:「成都龟子重庆杂

  • 文章浦東人 浦東話

    来源期刊:《浦東》 第10期  作者:倪根勤 出版时间:1977-09-04
    关键字: 同乡会 浦东方言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我不懂法律,不知道爲什麼女人結了婚除了必需冠上夫姓之外,怎麼連籍貫也一幷接收,旣然這是國家的律法,我就只好從江蘇南匯縣人搖身一變,成了海南島人——一個冒牌的海南島人。朋友相遇,若互問籍貫,我必答我是浦東人,常常有人會追問:浦東在那裏?我就挑一個響噹噹的地名告訴他,上海市對面。說我是浦東人,一點都不假,只可惜我對浦東所知不多,父母原籍南匯張江栅,我出生在鄕下老宅,(依稀記得老宅離王家港近,距張江栅遠),在那裏我快樂地過了幾年不知憂愁的日子,及我到了入學年齡...

  • 文章大埔人與東勢客一家親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范一星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大埔人 东势客家人 乡情 方言差异

    语言学数十年,尤对大埔话研究独具卓见,认为「大埔话是汉语砥柱」,而且保存最多古音古字,在历史文化潮流中是永保不堕的语言,听完古小妹妹客话觉得十分动人,但仍有讨论空间,特选「古小妹客家名花—桐花的讲词其语文与大陆原乡的差异」,就教对语文研究深邃的东势学者前国立师范大学苏清守教授,另答复「大埔话辞典」主编徐登志老师几个客家字与义,行稿廿五页,约二万八千字,年高德邵学博的范翁为对大埔培育的恩情,曾发愿全力追查出客话语文,以破除方言有音无字的曲解与迷思,并阐扬客家祖先对语

  • 文章鄉音集錦商榷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53期  作者:俞振光  出版时间:1998-03-15
    关键字: 王琰如 乡音集锦 家乡方言

    似不普遍,我就不知道有这句话。编者按据个人观点在我们北乡十分普遍。第二十三条「皇帝勿急太监急」,应指「当事人不著急、旁人在代担心」,不算是乡音,普通话中亦有此语。第二十四条应该是「穷人陀肚皮」。指「穷人反而大方,送礼请客都很丰富」之意。诸如此类,有音无字的家乡方言非常多,有的南乡北乡或东乡西乡亦不尽相同,仔细搜集可能会有几十甚至上百句。(编者按:关于乡音除本篇外过去至少已经刊登了三篇,最近期间希望暂不以此题材来稿,以免重复。)

  • 文章文化大禮常州市台辦購贈本會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3期  出版时间:2008-02-29
    关键字: 常州 台办 赠书 《常州方言俗语趣谈》 新春

    故鄕常州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顾加明闻悉台北武进同鄕会将购买张一农编著之「常州方言俗语趣谈」一书五百册,作为春节团拜分送同鄕的礼品。便毅然决定由台办筹款人民币壹万元,先购书并即邮寄台北武进同鄕会。当二月十五日(农历正月初九)同鄕会举行新春团拜时到会同鄕每人获得台办新年贺卡及「常州方言俗语趣谈」,眞是令全体到舍同鄕满心喜欢,感谢常州市台办的盛情。(注:荣誉理事长曹仲植主持春节团拜(周振华摄))

  • 文章家鄕捐贈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1期  出版时间:2013-09-25
    关键字: 捐赠书目 方言 同乡会 养生

    家鄕漕桥孙金祥鄕长捐赠其编写之「养生保健录」及张戬炜所著之「荆蛮古色」介绍家鄕方言各一册。非常感谢!

  • 文章吴守礼的新书闽南方言之典「综合闽南方言基本字典」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4期  作者:小薇 出版时间:1986-05-01
    关键字: 吴守礼 综合闽南方言基本字典 新书书讯

    闽南方言,是在本地使用最多的中国方言,大部分说得一口流利闽南方言的人,可能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尔近,有不少学者专家致力于研究闽南方言,或台湾语,逐渐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其主因是闽南方言保存了极有价値的我国古语。目前旅居美国的前台大中文系敎授吴守礼,自一九七三年退休之后,即全心致力于研究编纂「综合闽南方言基本字典」,历经十余年终于完成,全书厚达一千五百页,近日刚刚印妥第一册「緖言」,全书可望年底问市,由林维源先生纪念基金援助研究出版。「緖言」一册的内容

  • 文章廣西特出的幾點小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5期  作者:許紹明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广西特色 广西方言 地方特产 人文性格

    一、鋪鋪:音「普故」去聲。作地段解時,一般是作十里計算。當外省同胞旅行到廣西時,要從甲地啓程到乙地。地方人告知他是若干鋪路。假設是七鋪吧;他會以爲不太遠;以一天來走,不須很趕的。但是他卻會走到日落西山,還未到目的地,且已困倦。因爲我們廣西的一鋪路,是以十四里計算的,七鋪路已近百里了。二、桄桄:桄榔木名,產熱帶地方,兩廣皆有。樹高五六丈,直無旁枝,幹頂生葉,以多數小葉合成。幹心多粉,赤黃色,可做餅餌。不知我們的鄉親,可曾有人吃過這種餅?三、灕灕:是廣西專有...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