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教育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胞捐资助学·振兴家乡教育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9期  作者:宋勤實 出版时间:2004-01-20
    关键字: 金沙县 台湾同胞 家乡教育

    之情溢于言表,家乡子弟受益不浅,父老乡亲亦深受鼓舞!为此,鄙人特赋古风一首,以志纪念:重教尊师新地天,育才兴邦忆当年;厚德载物地势坤,自强不息天行健;道德文章承先圣,人品学识启后贤;地厚天高乡情重,水远山长青史绵;人生易老天难老,古稀犹记乡国篇;团结统一精神在,夕阳红遍万重山。撰写上文的宋勤实先生,系贵州省金沙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他是少数民族—彝族的菁英分子,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学识渊博,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和彝族文化,均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曾撰

  • 文章故鄉情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乡亲捐资 家乡教育 捐资建设 公益事业

    珍女士,近年来先后慷慨捐资二百多万元,兴办了“上 小学”等数项公益事业。“尙威学校”为朱尙威先生捐资十一万五千元兴建,“吴秀珍福利院”总投资五十多万元,其中吴秀珍女士捐资二十六万元。(淡阳 增城)罗新权捐建枫朗勤石小学最近,由大埔县枫朗鎭旅外侨胞罗新权捐资四十多万元兴建的该鎭芹彩洋村勤石小学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解决了该鎭一百多名适龄儿童上学困难的问题。(何建尉 何凯涛)卓济民捐资改造西河公路大埔县西河缜鎭八十多岁高龄的旅外侨领卓济民先生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最近

  • 文章情系家乡花开故土 热爱梓里游子赤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朱尚威 上磜小学 捐建学校 家乡教育 幼儿教育

    新建上磜小学朱尚威先生情系家乡,捐建上磜小学一所及其全部教学设备,另加建慈恩楼一栋,造福梓里,令人感佩。古城幼儿园设备完善罗绍新、罗南健、罗伟青三先生,心爱梓里,在湖寮古城捐建幼儿园,设备完善,二百多个幼儿们活泼快乐,接受现代化幼童教育

  • 文章梓箴教學樓捐建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湯宜諧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同乡动态 海峡两岸 家乡教育 招商热潮 家乡旅游

    (注:筆者夫婦與湯溝鎮負责人在新建落成的「梓箴樓」前合影留念。)先父梓箴公,又名子貞(一八九四—一九七七),生長在淸末與民初兩個時代,旣未趕上淸廷的傳統科舉考試,也未能進入民國初年的新式學堂,畢生引爲憾事。因此,在進入社會,服務地方時,非常關懷鄕里子弟敎育問題,首先聯合族人將湯溝鎭上的火神廟改爲湯溝小學,又在湯圩自宅旁,與魁理家叔共有的土地上,創辦了湯圩小學,因此鄰近數里內,各族群的學童,幾乎全在此兩校接受基礎敎育,也有部份遠地親友的孩子來此寄讀者。對啓...

  • 文章張訓強構築精彩人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管慶蓉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张训强 人物事略 家乡教育 文学写作 公益办学

    眠,不仅仅是狂欢》在训强师的精心辅导后,在山西省的《作文周刊》头版刊载。为了文学幼苗而孜孜不倦,为了文学创作而呕心沥血,训强师是铺路人,是搭桥人,也是文学殿堂的指引人。赤心如蚕,奉献教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训强师是春蚕,为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崛起而不断的吐丝结茧,他又是蜡炬,为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光发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他深知这个道理。热爱故土的一颗拳拳之心也决心为家乡教育尽绵薄之力。大麻中学七十周年校庆:训强师主持深圳校友大会

  • 文章鄉誼簡訊 獎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1卷 第3、4期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颜集中学 吴以平伉俪奖学金 同乡动态 家乡教育

    ▲沭阳吴治海、治洋昆仲,为纪念其尊翁关怀鄕梓教育之夙愿,自二〇〇四年在「颜集中学」设置吴以平伉俪奖学金,奖励考取大学青年,每届每人奖助人民币一千元正。二〇〇九年考入大学者,申请资料尙在审查中。沭阳颜集初级中学,在前任袁校长及师生共同努力下,升学率逐年增高,已被列为模范初中,二〇〇九年即有二十六名考进重点高中。吴治海昆仲,应现任校长周浩之请求,增加人民币一万余元,以奖励升高中的该二十六名学子每人四百元。(吴国全)

  • 文章台灣大埔同鄕會四十周年感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田家炳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台湾大埔同乡会 四十周年庆 家乡发展 改革开放 家乡教育

    问题所阻不果。对同乡子弟教育问题,特在本会设立「田家炳先生奖学金」,由台北「田家炳文教基金会」自一九八五年起每年专拨奖学金新台币二十万元,一九九一年起增至二十五万元。至二〇〇三年止共拨助四二〇万元,受惠学子达一九五人,其中博士生十人、硕士生五十五人、学士一〇九人、专科生二十一人;除仍在校继续深造十八人外(九十一年统计),其余从事个人事业发展或出任工商机构要职,或服务教育机构及公职,均各有杰出成就,深具成效,至感欣慰。兹为扩大奖学金功能,继续激励同乡学子,特将

  • 文章嵊縣貴門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8期  作者:呂鈞 出版时间:2003-08-10
    关键字: 嵊州 家乡 经济发展 教育 人才

    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时期,我嵊州贵门山区,白昼土匪成群结队,这是我幼年亲见其事,古训所谓饥寒起盗心,衣食足知荣辱,这是天经地义一点也不错,我们也用不着讲古哲名言的大道理。最近接老家来信:今年茶叶出售后,各家各户可得万元以上。我山区人民生活较前大有改善,半数家庭有电话及各种电器设备,而且今日茶价比粮价高出一倍以上,农民又动脑筋,水田又改种茶叶,这是农村土地革命,希望能达到民富国强的境地。我贵门鄕虽属偏远鄕村,对整个嵊州市而言,文化教育不等落后,满清末年,科举未废止以前

  • 文章溫州華僑貢獻多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4、5期  作者:溫言青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温州 华侨 家乡建设 投资 教育 公益事业

    温州人移民海外,寄人篱下,受尽欺凌,急切希望祖国强大,使自己在海外的权益受到保护。因此,他们心系故土,热爱桑梓,为祖国家乡振兴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以及兴办其他社会公益事业,赈济灾民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爱鄕行俱在一、投资办企业。建国以来,瑞安华侨和归侨杨岩生、杨康银等人发动海外华侨、归侨兴建了瑞安陶瓷厂、啤酒厂、华侨制针厂等,解决了三百多华侨、归侨和侨眷子女的就业问题。一九八四年五月温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以后,温州华侨华人纷至

  • 文章助學台胞鄧晴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2期  作者:黃萍 黃沼 出版时间:2013-08-15
    关键字: 邓晴文 青年教育 助学奖学金 回馈家乡

    編者按:黃沼是萍鄉市政協委員、台胞台屬聯誼會副會長。黃萍是台聯會優秀會員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