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公益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新豐學校换新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郭金盛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新丰学校 学校重建 廖奕龙 家乡公益

    音乐室有各式中西乐器,浴室有热水器,厨室有石油器等用具倶全,还新建有岐峰亭至校坪约六〇〇米长的公路,可直达校坪。这些成绩都是奕龙先生赤子情怀热爱公益,不辞辛劳为振兴教育,培养英才,热爱袓国,关心桑梓,从建校事宜商谈,蓝图设计到奠基竣工,十余次由香归来,指导建校进程与解决工程难题而付出心力,其对家鄕教育事业关怀备至,认眞负责,出钱出力,此种无私奉献精神,应永志校史、县史,流芳万世。原县侨办主任廖世隆先生,虽已退休,但对桑梓教育事业亦关怀备至,一言九鼎,令人钦佩

  • 文章朱尚威将军倡办家乡公益事业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朱尚威 家乡公益 家乡建设 人物事略

    朱尚威将军光德地灵毓杰雄,将星闪耀傲苍穷。建功立业鸿猷展,义举仁风福利丰。儒雅温文普润惠,乡亲黎庶尽欢容。关怀桑梓爱心献,日月双辉庆大同。「朱翁布德泽,光德生光辉」。这是「山中山」大埔县老百姓对旅台北乡贤朱尚威将军热心倡办家乡公益事业的赞歌。朱尚威将军已逾八秩高寿,广东大埔县光德镇上磜村人,幼年家贫,五岁丧父,靠母亲勤劳俭朴,操持家计,生活窘迫使他小学尚未毕业便辍学,只好到瓷厂打短工,尝尽艰辛;少时的艰难困苦,磨砺造就了他坚毅俭朴、宽厚仁慈、儒雅谦逊

  • 文章身在異鄉 情牽故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黎明華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同乡事略 家乡公益 建设捐资 兴修设施 旅台同乡

    在今年汎期来临之前,由大庾籍台胞邓永飞捐资八万多元人民币修筑的池江鎭长江村洋口护河堤,正式交付使用。这是大庾县旅台同鄕热心家鄕公益事业建设的又一力作。据统计,至今年四月底,全县已有一百多名旅台同鄕捐款一二五万元人民币,用于筑堤修路、建校兴医,文化厅室等建设达二十多件。近几年来,该县每年有近两百名台胞返鄕探亲访友。趁此契机,县里每年在重大传统节日期间,都要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联谊会,向他们介绍县里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还安排他们参观重点工程

  • 文章家炳工程十年回顧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籌建辦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田家炳 家乡公益 返乡 家炳工程 学校医院

    大埔縣經過十年的努力,迎來了全縣教育、醫療、體育、交通、廣播電視等方面的全局性的驚奇變化。田家炳先生為我縣建設工作所作的巨大貢獻將永遠載入史冊,流芳千載。

  • 文章懷念姚美良先生 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劉錦雲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姚美良 追怀公祭 家乡公益 文化工程 侨乡贡献

    的「永芳路」。县里每一个县鎭几乎都有一个像样的「永芳」小学,中学内的「永芳教学楼」也是遍布县内各个鄕鎭的。正因为此,他成了我们县家喩户晓的鄕贤之一。公益大使 情系家乡他不但自己带头为家鄕做公益事,也影响带动其他华侨为家鄕修桥梁、铺公路,建学校,造医院。他不仅带动在家鄕这块热土上出生长大而远走南洋的老华侨,他更把战略的目光投射到已经在海外落地生根的新华侨身上。为此,他组织了两次「世界大埔同鄕联谊大会」。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动员了众多老华侨带领儿孙辈一起回鄕

  • 文章函謝旅泰僑領廖梅林先生捐助本刊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致谢 廖梅林 《大埔会刊》 捐助资金 家乡公益

    梅林会长道席:0626大函赐汇美金600元,及新建关圣帝君图文三册敬悉奉收。隆请高谊毋任感荷!「大埔会刊」水源埔邑,花开故土,旨在协助后辈了解家乡,旅外乡亲目睹桑梓,进步资讯,感动不已,本会会员多为退休公教,故编印投稿全采义务奉献,内容道地,深获乡亲喜爱,曾入选「客家优良出版品」。正计划减少篇幅以节约开支,今蒙大力支持资助,无异雪中送炭,自当继续努力,精益求精,以报大德。贵会如有较重要活动,敢请赐寄资讯及照片,用光篇幅。乡长深爱故乡,热心公益,假泰境宏

  • 文章故鄉情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乡亲捐资 家乡教育 捐资建设 公益事业

    珍女士,近年来先后慷慨捐资二百多万元,兴办了“上 小学”等数项公益事业。“尙威学校”为朱尙威先生捐资十一万五千元兴建,“吴秀珍福利院”总投资五十多万元,其中吴秀珍女士捐资二十六万元。(淡阳 增城)罗新权捐建枫朗勤石小学最近,由大埔县枫朗鎭旅外侨胞罗新权捐资四十多万元兴建的该鎭芹彩洋村勤石小学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解决了该鎭一百多名适龄儿童上学困难的问题。(何建尉 何凯涛)卓济民捐资改造西河公路大埔县西河缜鎭八十多岁高龄的旅外侨领卓济民先生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最近

  • 文章溫州華僑貢獻多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4、5期  作者:溫言青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温州 华侨 家乡建设 投资 教育 公益事业

    温州人移民海外,寄人篱下,受尽欺凌,急切希望祖国强大,使自己在海外的权益受到保护。因此,他们心系故土,热爱桑梓,为祖国家乡振兴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以及兴办其他社会公益事业,赈济灾民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爱鄕行俱在一、投资办企业。建国以来,瑞安华侨和归侨杨岩生、杨康银等人发动海外华侨、归侨兴建了瑞安陶瓷厂、啤酒厂、华侨制针厂等,解决了三百多华侨、归侨和侨眷子女的就业问题。一九八四年五月温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以后,温州华侨华人纷至

  • 文章思鄕愛國情無限 道德文章譽梓桑——旅臺鄕長仇德哉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1期  作者:牛兆武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仇德哉 思乡爱国 家乡建设 公益事业

    (註:本文作者牛兆武女士,現任濱海縣人民政府臺僑辦公室副主任;陳鶴立先生,原任濱海縣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委員,現已離職)

  • 文章張訓強構築精彩人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管慶蓉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张训强 人物事略 家乡教育 文学写作 公益办学

    眠,不仅仅是狂欢》在训强师的精心辅导后,在山西省的《作文周刊》头版刊载。为了文学幼苗而孜孜不倦,为了文学创作而呕心沥血,训强师是铺路人,是搭桥人,也是文学殿堂的指引人。赤心如蚕,奉献教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训强师是春蚕,为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崛起而不断的吐丝结茧,他又是蜡炬,为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光发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他深知这个道理。热爱故土的一颗拳拳之心也决心为家乡的教育尽绵薄之力。大麻中学七十周年校庆:训强师主持深圳校友大会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