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胶莱畔(九)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王豫民  出版时间:1978-09-20
    关键字: 昌邑 膠萊河畔

    黄山后以东十余里,抵达掖县、招远交界处。当时掖县的沙尙未沦陷,张金铭所委的掖县县长邵珊舟,其县政府即设于沙。其时驻沙的部队,为杜光谦部队,亦属张金铭部。二六、麻湾战役四月间,部队由掖退至平度八区麻湾、涩埠一带。作者于此时返回司令部覆命。我军抵达麻湾、涩埠一带之后,有平度及掖县数处敌伪两千余人,向我驻麻湾部队攻击。在当时敌人的势力甚强,向我军进攻之势甚为凶猛,我军已处敌伪三面包围之中。复以麻湾一带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敌人之大炮机枪无法抵抗,致被敌人所击破

  • 文章清季南之革命运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李守孔 出版时间:1969-05-01
    关键字: 河南 革命运动 同盟会 河南咨议局

    有益实事,不图一己之尊荣。」[1]足见其革命之抱负。光緖三十一年(一九〇五)七月二十日,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革命声势更为浩大。光緖三十一、二年间(一九〇五至一九〇六),南留日学生加盟者除车钺外,有曾昭文(光山)、刘积学(新蔡)、杨曾蔚(祥符)、张鹗翎(荥阳)、李锦公(商水)、阎铁生(新蔡)、陈庆明(延津)、刘基炎(光山)、杜君然(汲县)等十余人。[2]其后陆续加盟者,有朱炳麟、潘印佛、陈伯昂、安沼白、刘醒吾、王传琳、张钟端、李烱斋、罗殿卿、程克、燕斌(女

  • 文章辛亥革命南起义志士的壮烈牺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7-11-25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同盟会 河南 烈士 名录

    民国肇造,今届六十六周年。创业惟艰,绍继匪易,鉴往昔,策来兹,値此国庆光辉节日,凡我同胞,应缅怀革命建国的艰难,前哲先烈捐躯流血的惨苦,奋发有为,庄敬自强,成顶天立地之人,为国家尽大忠,宏继往开来之业,为民族行大孝,期使国运昌隆,民族繁盛,俾中华民国能以永久屹立适存于世界。本人籍隶南,値此佳节,愿略述辛亥革命南起义志士的壮烈牺牲,籍表尊敬先烈,庆祝国庆,策励将来的至忱。国父所领导的同盟会在南设有支部。第一任支部长为车钺,第二任为刘纯仁。支部秘密推行

  • 文章辛亥張家口革命事略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6期  作者:南琴軒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河北 革命 张家口 辛亥

    以竟全功。南人马德山,义侠肝肠,且饶于资,于辛亥前假包办京绥路工之名,招集同志,静候时机。于此次会议时,公推琴轩及张雨岑同志等组织总司令部,而马德山、李飞僊诸同志各编制部曲,听候指挥。友人秦宗周者,张家口商会会长也,即公推其担任财政诸事,分配粗具,约期举义。于此时同志等咸感若无石门事变,吴公依然,则中国北方革命可竟全功矣。今虽好事多磨,吾辈果努力发展,南控居庸,则虏廷亦无存在地。马德山部,类皆修路工人,力请先发给少数鎗械,以便发动。时张垣都统署添募旗兵

  • 文章南革命史中最壮烈一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郭孝成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河南省 革命 张钟端 王天杰

    南学界,自武昌光复后,见北军南下,民军死伤极多,即极力运动驻省陆军各营,巡警五区,及抚署卫队,亟图反正,以扼要冲,不使南北生灵涂炭,定于九月二十一日独立。讵料宪政党陈国祥(贵州人)贺绍樟(浙江人)张登云等,附会藩司道署各官界,扬言巡抚寳芬,情愿卸任北上,许以独立,不必再用兵力。学界信以为实。及二十一日陈贺张曁各衙署伪立一爱国会名目,以为自欺欺人之举。时寳芬探知此中情由,急将陆军各营及本署卫队,分调外县,将巡警子弹收回。又调柴得贵所统巡防十三营,尽入城

  • 文章南与辛亥革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0期  作者:李守孔 出版时间:1983-10-3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同盟会 《河南杂志》 中国现代史

    私立学堂,以鼓吹革命思潮为己任,一般靑年多受其影响。后考取南官费留日学生,保送东京法政大学速成班就读,朝夕与革命党人相接触。时豫籍早稻田大学普通班学生时明荇,亦立志革命,乃共同讨论进行方略。留日各省学生多短发西服,独钺盘发辫于顶,人或问之,答曰:「留此恶物,以便混迹会党屠狗中,有所事事也。」钺日常自誓:「愿为一无名革命英雄,虽牺牲性命亦无所爱惜。止图有益实事,不图一己之尊荣。」[2]足见其革命之抱负。其后革命党人返国活动多受监视,惟车钺短时间能在开封

  • 文章南与辛亥革命(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1期  作者:李守孔 出版时间:1983-11-30
    关键字: 同盟会 辛亥革命 河南咨议局 国会

    [2]。南同盟会成立未久,各地同志先后加盟者二百余人。「中州公学」学生几全部入会,各县分会亦次第成立。因刘纯仁、刘积学、刘积勋、任芝铭、刘芬佛等皆新蔡籍,故新蔡成绩最为优异,分会所即置于刘芬佛所设之私塾内,于是同盟会势力逐渐蔓延于全省各地[3]。宣统二年(一九一〇),直隶同盟会员商震,因参预熊成基在哈滨谋刺满淸贝勒载涛嫌疑,避难来豫。山东革命党人刘冠三在靑岛「震旦公学」鼓吹革命,被淸吏通缉,亦逃至开封,「震旦公学」学生同来者十余人,均由南同盟会妥善招待

  • 文章南与辛亥革命(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2期  作者:李守孔  出版时间:1983-12-3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同盟会 河南咨议局

    汴策划一切。同盟会员杨汉光、王庚先、刘荣棠等助之,机关分设于开封北土街和合堂,及优级师范学堂、中州公学、公立法政学堂、咨议局等处。起初南党人欲透过不流血革命,利用咨议局及军队,宣布南独立。其故有四:㈠南巡抚宝棻懦弱无能,有机可乘。㈡咨议局中之新派人物如议长杜严、副议长杨源懋、秘书胡石靑,议员刘纯仁、张登云、李等,均同盟会员,赞同革命。㈢开封驻军新军协统应龙翔因与黎元洪有戚谊关系,倾向革命。㈣洛阳驻军毅军赵倜有同情革命表示[2]。于是在同盟会员居间奔走

  • 文章南与辛亥革命(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李守孔 出版时间:1984-02-29
    关键字: 河南 辛亥革命 豫籍党人 武昌起义

    者,乃相率自动引去[1]。八月十九日夜,革命军发动时,因事起仓卒,久攻督署不下,适徐万年率南湖礮队至,乃架礮蛇山、中和门、楚望台,由王鹤年等手定标尺,击中督署,湖广总督瑞澂、第八镇统制张彪逃走,武昌遂以光复[2]。徐万年、马云卿、王鹤年等,曾偕同蔡济民、方维迎黎元洪出任都督,并追随战时总司令黄兴充敢死队作战[3]。至于汉阳之光复,豫籍党人李亚东之贡献最钜。亚东名斌,南信阳人,少负大志,性笃厚,弱冠入湖北将弁学堂,卒业后任鄂军第八镇第二十九标第一营左队官

  • 文章(陸、瀛海鄕音)八、今昔叢談

    来源期刊:《寧都文獻》 第1期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民间传闻 界址 寺庙古迹 河川 辛亥革命

    以官为姓,遂以「理」为姓,迄殷纣无道,有理利贞避难于途,无以为食,乃采荒野「木子」为生,得保性命,利贞脱难后,就变姓为「李」,这是李氏姓源的一说,又一说是源自被孔子问礼过的老子李耳,耳生在一棵李树之下,因指树之下,因指树为姓。李姓在日益庞大之后,分成两大支系,一在陇西,(今甘肃省),一在赵郡,(今北省,)盛唐时期,本支日繁,共有三十九房,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贞观,开元之治,名垂史册。在文坛上,亦光芒四射,如诗仙李白,诗杰李商隐,词帝李后主,女词人李淸照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