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族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昆明縣小扁橋青龍村的風俗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6期  作者:李淑英 出版时间:1986-12-25
    关键字: 青龙村风貌 少数民族风俗 民族服饰 民族歌舞 迎娶仪式

    讀初中時,日寇瘋狂的轟炸昆明。我們的學校,奉命疏散到昆明市東門外三十華里的小扁橋靑龍村。在那兒差不多兩年,直到飛虎隊進駐昆明纔離開。這是除了生長我的昆明市外,在雲南我住得最久的地方。靑龍村位於山區。處處是起伏的山巒與淸泉。山景葱翠,古木參天。是讀書的好環境。高聳的巨松蒼柏,似予我們發奮圖强的指引。松樹在六、七月已長滿了壘壘的松果——松包。當堅實的松包成熟時,把它採下,放在太陽下曬,或放在灰燼裏烤。待松包瓣張開後,把松包在地上用力摔打,一粒粒像羊屎樣黑色的...

  • 文章賀譚彩鳳于歸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9期  作者:申慶璧 出版时间:1989-12-25
    关键字: 日本民族起源 组团寻根 谭彩凤 归宁贺诗

    日本学者,根据日本婴儿之胎记,与云南部份人相同,以为日本民族系去自云南,曾派多批学者前来考,甚至有肯定其根在云南保山者,闻组团前往寻根者不少,七十七年春,伟臣兄女公子彩凤,适日本川上登先生,邀余前往福证,爰据作诗以贺云:苍山富士隔重洋 万里长江一苇航闻道胎痕滇日似 追根究抵渊源长天从人愿双璧合 立业成家五世昌最羨世间贤伉俪 瑞云彩凤川上翔

  • 文章哀牢山下的花腰傣——考察散記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1期  作者:石安達 出版时间:1991-12-25
    关键字: 哀牢山 傣族 历史文化 建筑饮食 民族服饰

    区新石器文化出土的一种泥质的江土陶片和今天云南各地傣族制造的原始陶器社质地、印纹,有很多相似之处得到了印证。在上述新石器时代原始陶器出土的地区,往往都伴随有种植水稻的遗物和遗迹发现。这说明长江流域滇池附近、洱海等地区的民族,在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种植水稻和原始制陶的生产技术了。此外,滇池地区还出土了有肩石釜和发现了大量的螺壳堆积层,属洱海地区新石器文化范围圏内的钊川海门。还发现了建造「枰栏式」房屋的遗存。[2]有肩釜是古越民族特有的器物,傍水而居,建筑「杆栏式」房屋

  • 文章南詔發祥地—巍山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9期  作者:張文獻 出版时间:1999-12-25
    关键字: 巍山 南诏 发祥地 山川文物 民族风情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西部,属大理白族自治州。全县面积共二二〇〇平方公里,居住着彝、回、汉、白、苗、傈僳等二十三个民族共二十九万人。巍山,原名蒙化县,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一〇九年)置为邪龙县。唐代,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南诏统一五诏后,在祖国西南边疆建立显赫一时的多民族政权—南诏国,和唐朝相终始。巍山在唐代置为巍州、阳瓜州。明、清两朝设置蒙化府、直隶厅,由彝族左氏土官为世袭知府,历经明、清两朝,时间长达五百余年。民国初先为府,后改一等县

  • 文章雲南極景知多少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4期  作者:李恒經  出版时间:2004-12-25
    关键字: 云南 地理条件 生物资源 民族风情 故乡风貌

    彩云之南、多族之乡云南居住民族,除汉族外,少数民族多达二十五种,此种族群之盛,是其他省份找不到的,致生活方式既多元又多样,如服饰、民居建筑、婚姻礼仪等传统习俗,却仍保持着各民族的特殊原貌,但各族相处和睦,从无歧视与排拒之情结,如此襟怀与精神,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实在値得台湾居民去深切体验学习,甚至许多国家去学习。世外桃源、香格里拉早在一九三三年,美国一知名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写了一本小说:「失去的地平线」(Lost

  • 文章春城去來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0期  作者:周爾新 出版时间:1990-12-25
    关键字: 返乡探亲 春城昆明 自然气候 发展现状 风景名胜 民族风俗

    形容石林之壮、之美、之挺、之奇。走入石林犹如到了无顶盖的迷宫。丛林深处好像一株株落叶的古木入云参天。好不容易爬到了极高的「望峰亭」,目极所视,层层峰林,莽莽苍苍一片林海,宛如一个古战场,万千军马执坚举旗整装待发,壮观极了!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一振。仅描述一角,余可心领神会矣。石林景观奇伟壮阔,林峰处处各呈异姿。总面积广达四十五万亩,有足够的条件成为国家公园,如能整体规划开发,善加建设和管理,将是世界旅游的一个重点站。少数民族多釆多姿云南是一个多种民族的省份

  • 文章何耀華鄉長台北會鄉親散記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2期  作者:楊德寬 出版时间:1992-12-25
    关键字: 何耀华 台北演讲 云南民俗文化 少数民族 同乡会座谈

    这次何院长是应淡江大学邀请来的,中央图书馆汉学硏究中心,趁机会请他讲演。题目有两个:「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民俗硏究」及「云南省图书馆及其收藏少数民族资料」。两个小时,一半讲演,一半座谈,题目大,时间短,何先生却能作了有条理、简扼的报告。他说中国少数民族有五十六种,云南省就占了廿五种,其中十三种是云南省独有的,这么多的民族,其文化的多彩多姿,除了是观光旅游的好地方不说外,更是硏究人类学、各种少数民族文化的最佳去处,实在是一个文化的宝库。像丽江纳西族的文化就相当

  • 文章二〇〇六「七彩云南·台湾再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圆满成功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6期  作者:范文蓮  出版时间:2006-12-25
    关键字: “七彩云南·台湾再现” 民族文化交流活动 纪实 海峡两岸

    水一样的傣家姑娘,婀娜多姿的孔雀舞,韵味无穷的普洱茶文化,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风情万种的西双版纳,带到了神奇美丽的彩云之南。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十五日,二〇〇六「七彩云南·台湾再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带着台湾同胞的依依惜别之情落下帷幕。二〇〇六「七彩云南·台湾再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是云南省台办主办、台湾国际威景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邀请并承办,台湾云南同鄕会等单位协办的一次滇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交流团共有团员四十九人,以云南省台办主任岩庄为团长,西双版纳州政协副主席张德

  • 文章建設雲南國際大通道的啓示與思考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施毅 出版时间:2000-12-25
    关键字: 云南国际大通道 交通现代化 社会经济 民族文化 启示思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相当于前几十年的数十倍。一条条高速公路、汽车一、二级专用公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云岭高原上。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促进了云南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的开发;促进了云南的对外开放和外资引进;促进了云南城市化的进程。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千百年来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各族人民的观念更新、视野拓宽和向市场经济转化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并且将深远而广阔地影响着云南这个多民族高原大省的经济、文化和观念的深刻变革,从而迈入先进发达省区的行列

  • 文章昆明文訊㈠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常紹群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云南省文史馆 书画作品展 云南民族艺术节 邀请好友

    鄕土气息和古先民的生活情趣,可算独创,别具一格,张君的独创精神,殊堪钦佩。所惜者,未系我兄高明的鉴赏耳。我本一介武夫,胸无点墨之染,兄所深知,我只以一管之见,呈述座右,乞兄指敎。二是本省中秋节、国庆节到来之际,于九月廿四日在昆明市东风广场(即护国门南太桥侧面龙云住宅「震庄面前擧行云南首届民族艺术节」开幕典礼和游行。开办「云南民族艺术节的目的:在于」繁荣云南民族艺术,振兴云南经济,加强民族团结,扩大国内外的联系和友谊,让世界了解云南。云南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