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董作宾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原印人傳(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中原 篆刻 印人 篆刻家 董作宾

    盎然。工篆刻,追踪两汉,近师八家。颇自珍惜。很少为人奏刀。民国三十三年卒于洛宁。著有宋磁考。周易浅说行世。董作宾(民国)河南南阳人。字彦堂。号平卢。工书、甲骨、金文无不兼擅。尤其于甲骨文字考订、译释厥功至伟。幼即喜篆刻。直至民国四十三年止凡三十余年。其取材上至佳石,旁及银牙木质均为奏刀。具有秦汉钵印及吴昌硕之风格。因其学养既深,出手即不同凡响。著有甲骨学五十年。殷历考。甲骨文书法。甲骨文断代研究。平卢印存等行世。

  • 文章中原零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編輯部 出版时间:1974-04-25
    关键字: 董作宾 纪念会 讲座 画作展览 演出

    董作宾遗著藏书赠中硏院史语所一百余位学术界人士,三月二十日上午十时在南港中央硏究院美国硏究中心擧行董作宾八秩冥诞纪念会,并参观历史语言硏究所新成立的「董作宾先生纪念室」。三月二十日上午,美国硏究中心摆满了各界纪念董作宾冥诞的花蓝,主持纪念会的中央硏究院院长钱思亮,曾在会中,对董作宾在甲骨文的贡献,以及主持史语所迁台的事功,备加赞扬。接着,中央硏究院硏究员石璋如报告,董作宾的为学为人以及在学术上的成就,董作宾的长公子董玉京,并代表他们全家人,将董作宾生前

  • 文章我的父親 與甲骨文書法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董玉京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文 专家 书法 悼念 回忆

    终生为甲骨文奉献我的父亲(董作宾、字彦堂、号平庐老人)在民国七年二十四岁时考入河南育才馆,从时经训先生受「商简」,始知有甲骨文。民国十一年入北京大学作旁听生,初学甲骨文字,用油纸影写「殷虚书契前编」拓本,其摹写甲骨文字自此始。民国十七年,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成立,聘我父亲为编辑员,负责调查殷墟甲骨出土情形。由其观察和访问,见地上散布著无数小片甲骨,村民几家家有之,乃知甲骨之挖掘确犹未尽。遂提出报告,并拟定发掘计画,更自同年十月起至民国廿六年这十年

  • 文章董作宾先生甲骨联一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甲骨文 对联 董作宾 笔墨真迹

    注:甲骨文大师董作宾先生墨寳)

  • 文章董作宾先生纪念展在文大揭幕李殿魁等逐日专题演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2期  出版时间:1983-12-30
    关键字: 董作宾 展览 甲骨文 讲座 华冈博物馆

    华冈博物舘十一月廿三日至十二月七日,擧办「董作宾先生纪念展」。开幕典礼由文化大学校长郑嘉武主持剪彩典礼。这次展出的内容,包括⑴董作宾学术论著及当代学者论学书函原件。⑵董作宾「平庐影谱」,是他以编年史方法,亲笔楷书,将自己一到四十九岁的经历与图片编写而成,是民初到抗战的文艺学术界第一手珍贵史料。⑶董作宾甲骨文书法眞蹟。⑷董玉京甲骨书法及医学著作。⑸董敏摄影与中国精致文化美化现代生活的设计制作。为配合这项展览,华冈博物舘擧办系列演讲:⑴廿三日下午三时,李殿魁

  • 文章漫談甲骨文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李雅慧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甲骨文 汉字演进 甲骨文书法 董作宾 中国文字功能

    在民国元年出版,名「殷墟书契」,从此甲骨文就很受中外人士重视了。民国六年,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纂写他自己收藏甲骨上文字,印成「殷墟卜词」一册。民国十年,日本人林泰辅印的「龟甲兽骨文字」也出版了,自此以后,研究甲骨文的风气大盛。民国十七年中央研究院与河南博物馆合作发掘,在河南安阳县西五里小屯村,(殷墟)先后获得甲骨十一万片,据董作宾先生的估计,总字数约在三千以内,李孝定先生集其可识之字一千三百七十七个,其中有依类象形的初文,也有形声相益的字,从认字开始,接着加以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