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移民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谈大槐树移民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彭登墀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大槐树移民 漫谈 祖先

    民不聊生,人口流失,此情此景,当不难想像。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作全国户口调査,土地丈量,发现中原一带人口稀少,田园多荒芜,于是特设司农司开发土地,徴集移民,据其耕种能力配予土地,免租税三年,鼓励生产,并积极督修水利工程,以减少旱涝灾害。据山西洪洞文献记载,明朝初年中原一带人口稀少,政府确曾由洪洞移民豫南鄂北和皖苏鲁等中原地区,这些移民为识别古槐子孙,曾流传一首民谣:「谁是古槐过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型」,这首民谣流传很广,我们枣阳人也有很多是从大槐树移来的,知道

  • 文章台灣與大陸的血水關係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两岸关系 血与水的关系 移民之岛 移民潮

    一个蕞尔小岛能承载多少移民的盼望?一方风中之叶如何从陆地千年的文明得到滋养,从而展现海洋的包容力量?」四百年前,先民横渡黑水沟「唐山过台湾」,而今四十余万台商反向大陆逐梦,一本罕见从移民史角度探讨台湾与大陆「岛与陆」历史连结的专书,结合一场精彩影像展,为台湾人找寻过去、探看未来。台湾是一座移民之岛,数百年来,汹涌而至的大陆移民潮,造就了台湾特有的移民社会柔软身段,在辗转于列强之手后,今日仍面临着大陆的苦苦相逼,这段坎坷身世,让台湾人对彼岸产生矛盾的情绪

  • 文章旅台棗陽人的若干社會學特徵調查報告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1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旅台同乡 社会调查 移民特征

    移民的特征逐渐消失,而趋于「正常」。(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于阳明山华冈双溪新村)[1] 例如,据一九九零年出版的《枣阳志》页六六一至六七一载,被民政部门认定为枣阳籍,一九五零至一九八五年间在外地死亡被列为烈士的军人,至少有两百一三五人,其中参加韩战,一九五零至一九五六年间死在朝鲜半岛的有一百二十七人,参加中越战争,一九七九年死在战场上的有六人。这虽然是一九五零至一九七九年间的情形,但是在过去,确实有不少枣阳人当兵在外。[2] 这是枣阳市

  • 文章从平乐移民到京城的黄献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6期  作者:梁宇 張景峰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黄献 进京 《梧冈琴谱》 明朝移民

    作者:梁宇桂林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副主任 副研究館員張景峰 桂林圖書館助理館員

  • 文章客家人在海南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1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5-03-01
    关键字: 海南 客家移民 历史

    海南岛古称琼崖,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海峡宽约廿公里。海南面积约三万四千多平方公里,与台湾之面积相近。人口约八百万。除汉族外,尚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海南北部为平原,中部为五指山及黎母岭等高山区。海南是中国热带作物基地,盛产橡胶、剑麻、咖啡、椰子、香料及珍贵木材。客家渡琼史从宋末开始,就有客家人迁海南,至明朝时已初具规模。据《万宁县志》记载:「明代大陆移民增多…更有客籍商贾来县城开店营业……」但客家人大规模迁入海南则主要在清朝。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

  • 文章送超榮將軍移北美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9期  作者:劉紹堃  出版时间:1995-02-12
    关键字: 送友移民 散文诗联 同乡动态

    擐甲將軍正著鞭 思超榮退倆難全尋根求本辭官急 渡海奔喪盡孝先嘉政另興移北羙 新枝待展莫遲延鄕親三地長相憶 祿閣家聲耀萬年超弟字思超,陸軍少將副軍長退役,以兵學素養深厚蜚聲國軍,壬申秋舉家遷加拿大,於琯坑旅台鄉親宴別餐會上作此詩贈別,中崁三代名號(其先尊根求,公子嘉政),以誌不忘。

  • 文章彰化、竹塘鄕河北早期移民访问记——海外存乡谊天涯周旧邦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6期  作者:馮著唐 出版时间:1980-02-15
    关键字: 海外同乡 移民访问 彰化县 竹塘乡

    前年传扬过「陕西村」的故事,数百年前他们的祖先集体迁来台湾定居,一直固执的保持着他们的「根」,虽然语言和生活习惯都已台湾化,但是他们的族谱、庐墓、斋堂、联语等处处都显示出陕西的蹟象、标志,至今后代们全都知道,他们的远祖、老根是在大陆西北的陕西省和长安城,这是民族文化传统愼终追远观念的力量,牢不可破。六十八年夏,由徐秉琰先生辗转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彰化县竹塘鄕有两个村(长安村、永安村)集居的住户,都是早年河北的移民,尤以源出于河间郡的詹姓,人数最多

  • 文章祝中奇兄期頤壽誕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8期  作者:李人翹 出版时间:2002-10-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国共破裂 移民美国 祝寿

    任司令官,鹤公专任安徽省主席。以后鹤公调华中勦总副长官。夏煦公兼任安徽省主席,委我任蚌埠市长,中奇兄为安徽省府委员又属同事。好景不常,因编遣问题,国共破裂,同室操戈,自相残杀,人民遭殃。我与中奇兄同是天涯沦落人,然天无绝人之路,时来运转,中奇兄为国大代表赴台归队,我因生意飞台办货,又异乡相逢喜出望外。蒙他盛延款待,投桃报李,我亦佳肴美酒还席,仿佛当年在六安盛事。以后中奇兄移民美国不辞劳苦时常返港探望我们,把酒言欢,闲话道故,时日飞逝,不知不觉,中奇兄

  • 文章洪洞大槐樹祭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羅強智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明初移民 洪洞大槐树 回乡祭祖

    古碑珑亭依经塔,尧地曩民徙天涯。水源木本溯大槐,炎黄子孙缅祖家。这是辛相云先生一首缅槐七言诗,明朝洪武永乐年间,是我国庞大的移民于中原,在历史上是组织有计划的一项重大决策。因为这次迁民对巩固明代的封建统治、恢复生产、发展经挤、振兴中原、开发边疆、文化交流,尤其将尧舜遗民勤俭纯朴之风,传播于中原,因此明朝洪洞大槐树处遣民这一历史事实,应充分肯定。据《洪洞县志》记载,明朝时这里是广济寺,为唐贞观二年所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济济,香客来往不绝,自唐宋以还

  • 文章從中原到臺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蔡天來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台湾移民 台湾历史 客家人

    我们的先祖遗民来台湾的原因:系中原动乱及人口压力,因人之常情乃厌恶动乱,喜爱太平安逸。中国大陆,历来多有大动乱,加上台湾早有「台湾好趁食(谋食)」,「台湾钱,淹脚目(脚踝)」的美景脍炙人口,自然成为避乱的好去处。人口压力:因大动乱固然引起人口迁移,但是太平盛世却引发人口增加。历史上几次太平盛世引起人口大增,人多则穷,人民生活又陷于困苦。在人口压力中,福建、广东两省因境内多丘陵,人口压力最大,我们的先人向台湾移民,自然最多。在台湾的移民:荷兰人入侵台湾以前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