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台山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山教育之今昔(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雷飛鴻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台山 清末 教育

    壹、清末时期的台山教育(一八六五年—一九一一年)概述清朝教育制度基本上因袭明制。学校教育与科举相辅而行。但仍偏重科举制度。台山地处南海之滨,交通方便,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早。在乾隆年代(一七七五年)已经创立书院。至清末,私立书院兴起,广育人才,本县在清代的顺治朝起至光绪朝止中科举人数不少附统计表如下:自甲午鸦片战争后,列强资本主义文化入侵,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全国要求废除科举之压力下,清政府见大势所趋,不得不遵重民情,废除科举制度,将书院改为

  • 文章天台山國淸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6期  出版时间:1971-06-30
    关键字: 天台山 国淸寺 五峰双涧 隋梅 禅房

    國淸寺在天台縣北十里,隋開皇十八年爲僧智顗建,唐大中年重建,額爲柳公權書,宋景徳二年珍賜甚夥,後燬於寇,獨顗手題蓮經與西域具多葉一卷及隋旃檀佛像佛牙僅存,建炎二年重新之。寺左右有五峯双澗,景色絕幽,世稱四絕之一,爲浙東佛敎勝地。(詳見本刊上期「國淸寺與寒山子」文)。圖:①國淸寺浮屠,高九級,已有一千三百年歷史。②國淸講寺出門。③寺前隋代照壁,壁上樹影卽爲著名之隋梅。④國淸寺禪房寂靜,最宜修行。⑤國淸寺講堂內景,中懸爲寒山子畫像。

  • 文章探親集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潘養和  出版时间:1988-12-01
    关键字: 探亲 思乡 游览 云台山 南京吊古 香江

    天涯海角路茫茫,夜宿香江思个长;越过广州飞沪上,又经白下抵响鄕;儿曹是否贤而惠,父老奚如寿且康;志业堪称身外愿,亲情最似百花香。返故里三八离鄕七七回,少年易逝老年催;世途阻遏思亲泪,人事参商忆旧醅;昔别同胞多作古,今归儿女各成才;朝朝惟愿常相聚,惮听骊歌惮擧杯。再游云台山四四年前曾此游,登临有感发难收;神州烟雾掩衢路,宝岛风光映斗牛;南顾秣林寻径曲,北窥燕市看天愁;物华幸胜传千古,锦绣连云港待修。南京吊古秦淮河水向西流,流去古今多少愁;欣阅无梁怀古殿,喜观玄武羨

  • 文章從李白遊雲台的傳説説開去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駱玉寬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李白 云台山 太白石 郁林观 民间传说

    台山周围有不少李白曾来游览的传说。云台区朝阳镇新县村南四里有一危岩壁立、怪石嶙峋的山涧,悬崖飞瀑,曲水潺湲,环境极其幽僻,相传李白曾游此,故名之李白涧。新县村南大雾崖下小乌龙潭东的山崖下,有一巨石,上镌「太白石」三字,相传李白东游海上曾饮酒于此。新县村南六里,有巨石中开,矗立如屋,宽广敞亮,能容十余人,当地人称此石室为「酒店」,称此景为「酒店觞月」,相传太白曾于此对月把酒。久传不衰的却是郁林观太白留诗碑的传说。太白游至郁林观,只见山殿峨峨,竹坛清幽;狮

  • 文章九龍橋碑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彭云  出版时间:1996-09-01
    关键字: 云台山 九龙桥 碑文

    江蘇之巓爲雲台,雲台之巓在玉女,上峙霄漢,下臨滄海,群峰拱衛,百水爭流。其間巨澗喧赫而下者九,匯于一口,虹橋飛架束之如帶,故名橋曰九龍,明時即列雲台三十六景。其地也:春山花發,若霧若煙,泉水叮咚,如管如弦;夏雨驟至,萬壑雷鳴,水漲峽闊,山撼崖崩;秋嶺松翠,銀杏葉黃,水碧染澗,藤紅映霜;隆冬流澀,石骨崚嶒,冰妝玉溪,雪砌銀虹。嗟呼,歲月悠悠,寒暑頻易,歷萬代而不摧者,雲台也;越千載而不毀者,九龍橋也。原夫根深蒂固,巍峨常在,樸實無華,嫵媚自生,其理蓋物我倶...

  • 文章台山概况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雷飛鴻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台山 概况 历史沿革 教育文化 物产

    台山,虽是濒海之区,但全境多是山地,平原甚少,可谓穷乡僻壤。自海通以还,居民纷纷出国谋生,初则前往美国,渐渐至加拿大、欧洲各国、南洋及澳洲等地,因此「侨乡」之名,著称全国。同时侨胞们除了以其血汗之资,赡养家属外,同时特别爱国爱乡,热烈捐献,如资助国父革命,成立民国。并协助国家建设等,所以说:「华侨是革命之母。」斯言良是。在抗日战争之前,台山因获得侨胞之资助,无论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工商方面、交通方面,都有神速的进步。尤以新宁铁路沿线两旁车站,处毗邻车站

  • 文章雲台山裡的僮子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4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云台山 童子戏 中国曲艺史 剧目简介

    、「请亡」、「砍刀」、「开坛」、「跳箱子」、「过桥」....,丰富多彩,十分热闹,僮子活动期间,晚上要唱僮子戏,《李迎春出家》「沉香救母」「赵匡胤下河东」《朱温杀母》、《赵五娘卖发》,大人小孩就像过年一样,尽情地欢乐,企求幸福的的到来或庆贺幸福的到来。到一九四九年以后,人们知识多了,科学水平提高了,仙奶奶不再给人许愿,僮子也就没人请了,特别是一些庙字被毁,僮子没有活动空间了,如今老僮子都已作古,后继再也无人了。南边的僮子戏,发展为「通剧」。而我们云台山的僮子戏

  • 文章落葉歸根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落叶归根 回乡定居 云台山 安葬 墓园设计

    灌雲籍國大代表宋靜波老先生,回鄕之後,因身體虛弱,住進了灌雲縣立醫院,療養三年,終因身體太弱而逝世了。臨終之前,再三囑咐,要安葬在雲台山東磊地方,這是他年輕時看好的地方,兩位公子,就遵照遺言,百般設法,選購東磊半山腰,一塊約兩百多坪(六尺見方爲一坪),安葬在此,面向南方,可以看到灌雲故居一遍廣闊的平原。墓園的設計,非常壯觀,分上中下三層坡地,最高一層係棺墓,中間一層係建築古色古香的六角亭兩座並列,下層係花園,四週圍有花磚墙和拱門,亭內各置大石碑一座,上下...

  • 文章宋静波先生的墓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方子丹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宋静波 书法作品 墓碑 云台山

    灌云籍退职国大代表,宋瘦秋先生字静波,回鄕病故,获准在云台山建亭纪念。碑文乃方老敎授子丹先生撰书,缩影刊载。)

  • 文章憶小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喬衍琯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小姨 日机轰炸 云台山 无声电影 返乡探亲

    小姨長我十多歲,在撫育我的尊長中,和我的年齡最爲接近,管教我的態度,出之以慈愛,而沒有父母對我的威嚴。在我兩周歲光景,媽媽懷了妹妹,便把我送到外婆家撫養。這時三舅膝下已有夢麟表妹,小我一歲。撫育我的工作便由二姨和小姨負責。這時外婆已含飴弄孫,有時也加以照料。我十歲左右,日本鬼子先是濫行轟炸,後來又強行侵佔家鄉海州。爲了逃難,便先是小姨到我家贛榆縣的敦尙,後來我家又住到雲臺山腰舅爹的陵園。其間我除了有時回家外,便多在外婆家。而二姨出嫁後,更多受小姨撫育。媽...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