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变迁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常州局前街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2期  作者:徐夏  出版时间:2006-10-25
    关键字: 常州 局前街 街灯 改建 变迁

    走过,亲眼目睹著局前街一而再、再而三的拓宽改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院漂亮的门诊大楼,焕然一新的护王府,早已旧貌换新颜的局小还在怀德苑设立了花园般的分校,商店,公司…几十年匆匆弹指一挥间,局前街的变迁让人感慨万千。

  • 文章一九一二~一九四五年間的湖北漢劇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8期  作者:石文杰  出版时间:2013-05-20
    关键字: 汉剧 历史变迁 发展概况

    本文榮獲第五屆《湖北文獻》研究生論文獎學金,作者石文杰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指導教授:張春英、馬德茂。

  • 文章霍樹枬先生與昌樂中學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李雲漢  出版时间:1999-12-20
    关键字: 霍树枬 昌乐中学 校长工作 校园变迁

    小引十月十三日晩間接到程威海兄台北來的越洋電話,吿訴我我們中學時代的校長霍樹枬(梓坡)先生已棄世,訂期於十月十七日在台中公祭。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令我感到十分悽愴,幾天來也一直在回憶著中學時代的一些往事。霍校長和其他幾位恩師的音容淸楚的顯現在腦際,其情其境,猶如昨日。霍校長梓坡師,是位畢生致力於敎育事業的學者,抗戰前即是在北方有盛名的數學大師。抗戰期間,出任山東省立昌樂中學校長,把昌樂中學辦成第一流的名校,也建立起他優越的敎育家聲望。我忝列門牆,受惠至多...

  • 文章昌濰臨中來台五十週年紀念慶祝聯誼會講詞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崔廷選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昌潍临中 南下台湾 校园变迁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能和同學們共聚一堂非常高興,也欣慰萬分!今年的七月七日,是我們昌濰臨中來台五十週年,很値得回憶、紀念和慶祝……在民國三十七年五月一日,昌濰地區淪陷,各校師生紛紛逃亡靑島,當時山東敎育廳長李泰華,熱心照顧,設立靑島市轄臨中,派王景韓任校長,剛剛安定,CC派就強行推荐劉怡曾爲校長,我們心不甘情不願,就走出該校,過流浪生活,經開會議決,推舉于岷山老師和王鳳彩等幾位同學赴南京敎育部請願,經部長朱家驊批准,獲成立昌濰臨中,並決定三十八年二月南下...

  • 文章棗陽的人口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6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人口变迁 职业 人口增长 户量

    交通、工商业和文教中心,人口密度最高,平均每平方公里高达三千一百七十二人。其余的鄕鎭以冈地和低丘陵为主,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介于两百人和三百人之间。表一 1982年枣阳的面积、人口与人口密度四、人口变迁全县人口的变迁,已在第二节人口的增长中论及,本节则讨论各鄕鎭人口在一九一〇年与一九八二年间的变迁,此刻只有两种资料可供应用。第一,清末我们枣阳擧办自治,调查户口,这大槪是宣统二年(一九一〇年)的事,全县分为十区,每区有男丁与女口数目可供采用;第二,一九八二

  • 文章探親歸來感慨家鄕大變而作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0期  作者:程司璉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大陆探亲 东光县 时代变迁 家乡

    再不见东光县的原貌再不见东光县的原貌,东光县如今变成了一个现代,又不太像现代的城市。东光县的城墙拆掉了,东光县的大铁佛炼成钢了,东光县的二郎岗铲平了,为什么感慨,对着这时光的摧残?世界上有许多是不应该变化的,世界上有许多是不应该变化的;发什么感慨,对着这时光的摧残?为什么感慨;这是时代变迁带来的改变,埋怨不如接受来的爽快!发什么感慨;这是时代变迁带来的改变。再不见东光县的原貌;东光县从此深埋在我的记忆中;像曾经的幻梦,曾经的爱宠;像曾经的幻梦,曾经的爱宠

  • 文章歷經風霜的湘桂黔鐵路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1期  作者:黃重雍 出版时间:2006-01-10
    关键字: 湘桂黔铁路 个人回忆 历史变迁

    湘桂鐵路像是一條黑色的巨龍,靜靜地橫臥在我國大陸西南的莽原上,它從湖南的衡陽,一直向我國南疆憑祥延伸。這條鐵路的修建,可以說是經歷了許多風霜與不平凡的歲月。民國三十六年,我與母親離開故鄕廣西省來賓縣石牙鄕。千里迢迢,要到上海去與父親相聚。由於來賓縣還沒有火車相通。只好翻山越嶺,黃沙滾滾,披星載月。乘坐竹筏,經水路而與陸路相接。曾經坐過著名的湘桂鐵路。印象的記憶中,我們乘坐此線火車,抵達湖南的衡陽站時,已是深夜時分;月台上叫賣著茶葉蛋,以及用竹筒子裝著的「...

  • 文章京劇在台發展概述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9期  作者:郭光啓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京剧 戏馆变迁史 名角介绍 经典剧目介绍

    依據多項資料顯示,京戲進入台灣的歷史起源甚早。相傳早在清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年),當時在任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做壽,就從內地邀請來一個皮簧戲班子,到台灣演唱堂會。在府衙內招待官府人員和地方士紳。由於唱、白均爲京腔,觀眾聽來感到陌生,這個戲班子演唱結束後,未作久留即返回大陸。台灣正式公演京戲,大約是在有了戲院之後才開始的。甲午戰爭後,台灣被日本佔據,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當時的日本總督都樺山,將東瀛書院改作是文武官員的娛樂場所,名爲淡水館。但並未普及民眾。...

  • 文章魏國·魏城·魏風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景昆俊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古魏国 历史变迁 古魏城 考古发掘 《魏风》

    一、古魏国的创建及历史变迁《史记·魏世家》引郑玄《诗谱》云:「魏,姬姓之国,武王伐纣而封焉。」这是说古魏国乃周武王克商后分封的姬姓子弟国。但据《左传·昭公九年》(前五三二年)所载,周景王使大夫詹桓伯辞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杜注:「在夏以后稷功,受此五国,为西土之长。」可知魏、芮等五国之创建当在夏代,而魏国还位居五国之首。到周初,魏国已经历了夏、商两朝,有近千年之久。那么,这个起源久远的魏国,又是怎样变成了姬姓国呢?原来

  • 文章半世紀前《昆明景》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1期  作者:高竹秋 出版时间:1991-12-25
    关键字: 昆明旧景 市井变迁 沿革发展 滇剧《昆明景》

    的景物中,回忆和寻求昆明数十年来的变迁,重温旧梦;使靑年人对昆明的沿革和发展有所了解,特录出以飨读者。但仅凭幼时的记忆录出,错落在所不免,敬希了解昔年昆明的读者指正、补充和鉴谅!(胡以时注)昆明景承祖业经商做生意,无非是将本求利息。舖子开设在昆明地,我把那昆明市面提一提:省政府在五华山头起,几位委员一主席,全省军政总管理,拥护还靠民众力。下得山来往西去,省党部就在右隔壁[1],里面供的孙总理,靑天白日两面旗。马市口一路走下去,三、四牌坊步步低[2]。绸缎舖统统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