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统共返回14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嘉應義山在香港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2期  作者:何貫虹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旅港嘉应人 公墓 祭祀传统

    会,因拥有自己义山的关系,对外则在港的侨社地位无形提高,(因港九许多历史悠久的社团,有自己义山者极不多得),对内则会员福利及信心,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无比的向心力,预见会务兴隆,与时俱长,当可计日而待。㈣庞大的祭祀阵容由于义山的管理及组织,均极完善,且每年号召会众,擧行春秋二祭,此种领导正确的推动力量,一方面固可促使同鄕人士,愼终追远,不致有数典忘祖之憾,另方面则提倡孝道,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启发我客属同胞,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秉着先贤「忠孝节义」的遗训,作

  • 文章返鄕掃墓記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9期  作者:陳譜  出版时间:1990-07-20
    关键字: 扫墓 厅堂 公墓 传统

    祖先的墳墓早被掘毀,祇得在想像中大約的所在,焚香點燭,含悲忍淚向空中叩拜一番了。

  • 文章《趙如蘭簡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17期  出版时间:1995-03-10
    关键字: 赵如兰 音乐 民间 传统

    赵如兰,赖德克利芙学院博士,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专长于中国音乐与音乐史,对宋代音乐史之研究尤其独到。并将西方的音乐理论与研究法,应用于中国传统音乐;对中国全国各地多种民间音乐与乐器的搜集与研究,贡献卓著。民国七十九年(一九九〇)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十八届院士。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續)——秦腔瑣記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4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秦腔 传统戏剧 演出排练 蝴蝶杯 剧本

    目前秦腔在衆多熱心同鄕推動下,每年均有幾場演出,能在經費不足、又無專人負責情形下,使秦腔藝術,繼續發揚,工作人員精神,令人感動,最近台北之秦腔劇團,利用假日排練劇目有,「趕坡」由常中蓉、王鶯華,分别飾演王寶釧、薛平貴。另有「殺狗勸妻」由井玉玲、姜瑪琍、張素琴擔任演出,「拾玉鐲」由葛德芬、夏文欣、周陸麟飾演、張瑞岐、石德印演「殺驛」,預定在七十五年元月在國立藝術館演出,秦腔劇團,演員陣容最強,工作人員最熱心,屆時將會有精彩的演出,盛況可期,凡我西北同鄕,及...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2期  作者:張秦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秦腔 民间艺术 传统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由民间曲调、歌谣变成舞台戏剧,流传至今数千年,秦腔发源西北,因民族发展之源流关系,是由北而南演变发展,随各地民俗之不同,唱工、音乐、化妆、行头,均有很大之变化,各省、各地方,就连台湾算起都不一样,以前多少出名艺人之起伏,都说明了戏剧随着时代在改变,所以从事戏剧工作者,不必怕变,也不要怕改,最重要的是推广发扬。大陆地区秦腔腔调都有改变,文武场操作也改进,但为大众所极端爱好的却都沿袭下来,保持传统,推陈出新,是应要硏究的,在台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9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秦腔 传统文化 艺术演出

    秦腔在台湾流行四十余年,初期是山陕、甘两省爱好鄕音人士由自乐班组成,每年在于右老生日时演出,以后不定期公演,每年均有一二场次演出,剧团与自乐班计有四个之多,相互支援演出,深得各界人士赞赏,秦腔青年实验剧团,系由台湾籍年青之大专学子组成,他们基于对传统文化艺术热爱,自八十年起,有计划的推广秦腔艺术,采取传统与创新兼容并包方式,提升表演艺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去年演出两场,深受好评,本年三月十二日在艺术舘演出,「孙安动本」「铡美案」「红梅阁」三折戏,「孙

  • 文章中华传统文艺最丰富的资料库秦腔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菊農  出版时间:1987-01-25
    关键字: 戏曲 秦腔 传统文化

    「秦腔」是形成國劇的主流之一,由於這個戲裡,極其活潑,傳播甚廣,因而有人論「秦腔」始於秦始皇之前,並引述約於秦始皇十年(公元前二三七年)前的李斯「諫逐客書」曰:『夫擊甕叩缶,彈箏摶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眞秦之聲也。鄭衞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叩缶擊甕而就鄭衞,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這是說:秦始皇摒棄了叩缶擊甕之打瓦罐,彈箏摶髀之敲骨頭,與呼嗚嗚的歌聲,而取桑間濮上之音,以快意適觀而求聲色之娛,換句話說,那個時候,即...

  • 文章維護國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8卷 第3期  作者:陳芳芳  出版时间:2012-06-01
    关键字: 京剧 李宝春 京剧传承 传统戏剧

    京剧在北京叫京剧,我们叫国剧。国家之文化资产,其具有相当之深厚文化内涵,凡提及传统戏曲,绝不会漏掉京剧,不过在时空环境的改变,电子科技的发达,产品日新月异的推出,在这局面之下,现代人都追求声光刺激享受远远大于文化的心灵享受,也造成了传统与现代的阻隔。「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即使喜爱国剧的我,面对这传统艺术表演,也常常不免与台上台下的同好,及看热闹的观众同声一叹,大有时不我与的感受。京剧在现代也就成了老年人的心灵安慰,大约在茶余饭后听上一段京剧

  • 文章國劇改良問題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張大夏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国剧 改良 传统文化 古典戏剧

    关心这个问题的朋友们大家斟酌。一、是改良还是革新?近来,见于文字的议论,多半喜欢用「革新」二字,代替改良。我觉得二者的涵意,有所不同:「革新」,含有「尽去其旧,而谋其新」的意思,实施结果·会变成另外一种新型戏剧—也许比国剧更好,但不能让人承认它是国剧。而「改良」则是「万变不离其宗」,虽然去芜存菁,却永远不会丢掉本来面目—亦即国剧的优良传统。准此,「改良」、「革新」,两种不同意见,一直争执不决,所谓矛盾者,此其一。二、存国萃还是「变于夷」?每一位关心国剧的朋友

  • 文章秦腔八大传统绝技介绍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2、83期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秦腔 八大传统绝技 剧目介绍

    踩跷」——中国秦腔八大传统绝技秦腔,汉调二簧旦角表演特技。跷子是木制垫,尖而小,约三寸长,外面套 花小鞋。演员只能用两个脚指穿假鞋,而且要将鞋绑在脚指上,因此,称之为扎跷。扎绕之后,演员只能凭两个脚的脚指行走,脚跟高高提起扎跷演员则始终都得用二指着地。戏演完后方可解跷休息。更难的是,不仅要求模仿三寸金莲的步子和形态,还有特为扎跷设计的高难动作,如:踩跷走凳、踩跷过桌、踩跷踢石子等,沿低上高,蹦跳不止,方能显出演员的踩跷技巧来。清乾隆时,秦腔旦角魏长生

共144条记录 1/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