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迁校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浙東第一校 蓄勢再騰飛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0期  作者:何敏求 出版时间:2000-11-10
    关键字: 宁波中学 近代 课程 迁校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枪声揭开抗日战争的序幕。八月,在沈其达校长主持下,迁校至南郊胡家坟村。一九三九年七月,赵仲苏任校长,再迁嵊县太平鎭。一九四二年五月,嵊县县城沦陷,三迁玠溪,深入山区。一九四三年八月,四迁磐安县大皿。直至一九四六年春,利用寒假期间,经仙居、临海,历时一月,重返原址。结束了历时九年、行程千里、四次大播迁的办学历史。学籍卷宗、图书仪器,悉数搬回。四次迁校,离宁波一次比一次远,生活一次比一次艰苦。从胡家坟到太平鎭,行程三百里,公路半遭破坏。赖政府动员民众

  • 文章往事回放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張啟天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灌中迁校 迁校历程 人物事迹

    随着时光流失,好多往事逐渐淡出记忆,唯民国三十七年灌中迁校一幕,却常在脑中萦回。那天早晨,尙未到朝会时间,很多走读生还在上学的途中,集合铃声便急促地响起。与往常不同,升旗仪式也未举行,校长朱仲琴先生便迫不及待地登台讲话。他宣布:我们灌中奉命迁校江南,从新浦上火车,到连云港转乘轮船,马上出发,愿意随迁师生,尽快作好准备。说时迟,那时快。不一刻,迁校的队伍便「浩浩荡荡」地出了县城板浦北门。可是未久,我们发现,队伍并未往正北方向的新浦,而是漫草落荒地朝西北赶去

  • 文章滄桑歲月五十年(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劉朝賢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流亡学生 海岱中学 迁校江西 流亡·台湾

    久久为大家所传诵。由历史敎员李文玉老师所领导组织的话剧队,在寒假中排演的「梁上君子」,借用精一中学大礼堂演出,为促进与地方各界的情谊,柬邀宜兴各界官绅观赏。由于演技精湛及纯艺术性的表达,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十二、时局不稳人心惶惶计画迁校江西江南的春风比华北来得早,农历新年过后不久,已渐渐没有寒意。春假期间,有机会郊游田野。斯时整个大地,已是一片万紫千红,顿使一批靑年男女陶醉在春光明媚大自然的怀抱中。讵料好景不常,自徐蚌战争失利,蒋总统引退,由李副总统代行职权

  • 文章虎嘯溝與山西大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師道剛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虎啸沟 山西大学 抗战迁校 诗词

    一九四一年十月底流亡在陝西三原的山西大學,由於派系的磨擦,演變爲學潮,不得不由三原遷至宜川秋林鎭北二里處的虎嘯溝復課。秋林鎭是抗戰初期山西省政府駐地,是橫亙陝西西北部黃龍山的餘脈。虎嘯溝長五、六里,東西兩側建有土窯洞數十孔,洞內支有堅實可靠的木架,每孔可住十人。除省立第一兒童教養院佔用二十餘孔和山西科學館佔用十餘孔外,其餘全部歸山西大學使用。一九四三年四月國民政府教育部長陳立夫下令將山西大學改爲國立,經費由教育部撥發,請山西省政府主席趙戴文推荐校長人選。...

  • 文章東大中文系二、三事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張書文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东北大学 中文系 师资 薛振家 迁校

    一、师资阵容坚强母校延聘师资,一向非常严谨,尤以在北陵阶段,只要是知名学者,绝不惜重金礼聘之,除付本人及眷属往返旅费外,并供应设备齐全、环境淸幽的高级宿舍,今日台湾各大专院校倚无对敎师若此之礼遇者,难怪是时名流学者争往东大任敎。玆将尙能记忆之中文系老师列后:「九一八」以前1.章士钊—逻辑、墨子。2.梁漱溟—中国政治思想史3.黄侃—训诂学4.曾运干—(曾国藩之孙)声韵学5.傅治—(曾任敎育总长)骈体文「九一八」以后6.景耀月—(曾任敎育部次长)中国文学

  • 文章上海同济大学抗战初期迁校金华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9期  作者:李繩武 出版时间:2004-09-10
    关键字: 同济大学 抗日战争 迁校 金华 往事回忆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民國廿六年),日軍欲強行進入宛平縣城,藉口搜索失蹤日兵,我駐軍吉星文團長與王冷齋縣長研商情勢後,斷然阻止日軍入城,雙方發生槍戰。我全國軍民義憤塡膺,爲了不做亡國奴,人無分男女老幼,地無分東西南北,掀起轟轟烈烈八年抗戰的序幕。八月十三日,日軍復於上海發動攻擊,「揚言三個月滅亡我國」,我國調派精英部隊抵禦,浴血苦戰,前仆後繼,日機出動助戰,濫施轟炸吳淞、江灣地區,同濟大學吳淞、江灣校舍,慘遭炸毀。幸校方事前已將重要物資圖書、儀器遷至地豐路...

  • 文章懷念豫衡聯中校長張子靜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宋江濤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预衡联合中学 张子静 迁校 人物回忆

    由胡毓瑞(号雪峯)先生任校长,静公担任高中都主任,时因衡阳无适当校址,后改设于湖南零陵(永州)。凡读过柳宗元先生之永州八记者,无不向往永州之山水。秀丽、淸冽之西巖、湘水、及无名之澄潭幽泉,不唯提供「豫衡」子弟读书之良好环境,更留下永生美丽之回忆。三十八年九月上旬,战局逆转,衡阳已风声鹤泪,十二日胡校长召开校务会议,谓部令迁校贵州遵义,并由其先偕训导(主任任达生先生),总务(主任吕蕴儒先生),自桂飞渝,转道前往筹备。先生以高中部主任代理校长,率全体师生五千

  • 文章往事縈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夏秉宇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东海师范 迁校经历

    不约而同「刷」地跟着立正,在聆听蒋中正总裁的训示,「他经常敎导我们要『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共度危难。希望全体师生临危不惧,切勿惊惶失措,自相干扰,胜利完成迁校任务」。袁主任讲完话,牛敎官上前说:「大家马上回家准备一点简便行李,轻装上路,一小时后回到学校,以便赶到海州北门外集合待命。解散!」全校一下炸了锅。大街上人心惶惶。只见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喳喳」地走过。我立即回到住处,收拾简便行装,和父亲告别。当我赶到学校时,见随军转移的只有三百多人。在牛敎官的率领下

  • 文章憶:國立第七中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3期  作者:張永健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国立山西中学 抗战迁校 学习生活 国立七中校歌歌词

    民國廿六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侵華戰爭,我全民奮起長期抗戰,奈以武器不足,北方地區相繼淪陷。日軍到處殺人放火,姦淫施虐民衆、學生流離失所,政府本著抗戰建國方針,急需人才,乃即設立淪陷省區國立中學,收容失學青少年,爲未來國用,國立山西中學遂於民國廿七年三月十六日成立於陝西南部洋縣。漢中平原(盆地)位於秦嶺巴山之間,漢水流域。山明水秀,氣候溫和,農產豐饒,民性純樸,民生小康。漢中乃三國時咽喉要地,陝南之首府。褒城、漢中、城固、洋縣、安康等爲稱成此區域之縣...

  • 文章趣園往事話童年(十二)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凌可  出版时间:1983-10-15
    关键字: 童年琐记 学校生活 迁校事略 北洋军阀时期

    十八 迁校·被劫囘到家里和亲人见了面,说不出的愉快。即使是个最短的半载别离,对我来说也是够长的了。弟妹们照例围绕着要听点什么,我把在省城所有的见闻一一搬出来,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最小的三弟一听到我的声音,就尽快跑来坐在我的腿上。他有两岁多了,最喜欢我这二哥。第二天,我急于想把第一师范的情形吿诉向思敏和严鲁斯两位先生。跑到他们的住处,两位都找不到。只看到有位年轻擧止像老师的人在芭蕉园看书。囘来一问,才知道两位老师都已囘家过年,而向思敏老师已不再来启明敎书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