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码头共返回3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福州的码头

    来源期刊:《闽聲》 第2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66-08-01
    关键字: 汽船 码头 堤岸 大桥

    这里所说的码头,包括渡船头。福州的码头,都集中在大桥头附近。民国廿年,万寿桥(大桥)改建,同时也把原来台江汎的「沙洋坡」改建洋灰堤岸,而称「新码头」。新码头共有十六个,其中第五、七、十、十二各码头有浮船可以直接停泊小汽船,其他各码头则由舢板(科题婆船)接驳。大家离鄕日久,对于各码头的名称,也许都已忘记,兹分别甲、桥北码头,乙桥南码头,丙、内河码头列擧如次,藉作怀思。甲、桥北码头:第一码头,第二码头,第三码头,第四码头,第五码头(以上由第一浮船联系)第六

  • 文章蒼霞溫泉烏山石

    来源期刊:《闽聲》 第47期  作者:林幹如 出版时间:1971-09-30
    关键字: 嵩山 九仙山 冶山 码头

    福州是福建省会,与马祖祗一水之隔,那里多种榕树因称「榕树」。当地谚语:「二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藏」的是「冶山」、「嵩山「玉尺山」「现」、「九仙山」、「乌石山」、「樾王山」。「看不见的山」。见的「是是「芝山」、「罗山」和「钟山」。通过跨越闽江的万寿大桥,至中洲之仓前山,即是福州最繁华街道,南台的台江汎、苍霞洲、洲边、中亭街及上下杭街。大桥的南边有许多码头和仓库,无数船只多由马尾、闽安、长乐、罗源、连江等地往来,在那儿停泊或是装卸货,因此,台江汎

  • 文章中國第三大島長江口的明珠 崇明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9期  作者:牛半農 出版时间:2003-09-10
    关键字: 崇明岛 风景 旅游 交通 码头

    新鲜空气,构成天然氧气吧,为回归自然的理想所在。在渡假村旁,建有「根宝足球学校」,为上海足球后备人才的哺育基地,还有东滩的亚洲最大的候鸟保护区,足迹所至,美不胜收。据说:未来五年,崇明将重点建设在东部的候鸟保护区湿地公园、中部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中南部宗教文化旅游区、西部休闲旅游区等四大旅游区,崇明将会被建成冠有「上海市之最」的地方,最理想的生物技术基地,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最大的休闲旅游基地。在交通方面,除了有堡鎭港码头、南门港码头、新开河码头等外,其

  • 文章重庆码头的兴建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8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3-04-01
    关键字: 重庆 码头 兴建工程 交通 通车

    重庆原为一古老山城,街道狭小,四周的城墙把这个山城围住。在地理上牠是西南重鎭,商埠中心,但由于域区狭小,码头旧式,无法扩展。民国十七八年时,市政当局,为使这一古老城市,扩展为现代化的都市,乃一面兴建马路,开辟通远门外的新市区,同时也开始折除城墙、城门,兴建码头,以利各国商轮停泊,起卸货物之便。民国十七年春,首先开始兴建嘉陵码头。地在朝天门与千厮门之间,与朝天门码头较近,亦是扬子江与嘉陵江之合流处。嘉陵码头工程甚大,长达四百五十余公尺,石梯三百二十二

  • 文章(專載)我來臺灣的第一年(四)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0期  作者:阮毅成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阮毅成 回忆 学校 码头 法学 教授

    风浪稍大。十一日晨,海浪益巨。我时与诸儿在甲板上小立,海鸥海燕,随船飞翔,诸儿皆前所未见。因値严寒,为数并不甚多。午后有雨,船行甚速。下午三时,即已看到基隆诸山,我们到了台湾了!(肆)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下午六时,中兴轮停泊在台湾省基隆港码头。因验关等各种手续,旅客至九时,方能上岸。潘敦义兄,杭州人,在杭州盐务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省立警官学校。毕业后,在浙省警界工作。抗战开始,杭州沦陷,他随浙江省会警察局,撤退到金华,改任浙江省特务警察队中队长,驻方巖

  • 文章三北憶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8期  作者:李斯 出版时间:1975-10-31
    关键字: 三北 回忆 码头 水田 交通

    本刊连续数期刊有黄影帆鄕长大作,对其故鄕三北,颇多描述。本人与三北也略有渊源,到过三北不少地方,可说与三北有缘,现在勾起多年囘忆,拉杂写来,犹如与故友话旧,堪供遐想与囘味。鎭北慈北姚北统称三北。鄕前辈虞洽老当年经营三北公司可说蜚声中外,因此三北之名遐迩皆闻,洽老故鄕在鎭北伏龙山,以个人财力,造福地方。辟有轮埠码头,并筑铁迹,通行火车,当时并无开山机、挖土机、堆土机,成立堃和工程局,用人工开辟,其艰辛无比。当年兴办交通,开创风气,对繁荣地方及尔后三北工商界

  • 文章羅星塔的故事

    来源期刊:《闽聲》 第11期  作者:陳伯勳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罗星塔 码头 高塔 苦心

    罗星塔建于闽江之畔的山岗上,乃进出闽江口船只的一座指标。其东是海军的发祥地马尾,造船厂、船坞就在附近。山麓不远处有一座商船的码头,为福州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论形势,倚山控江,论景致,则巍然高瞰,和其他各地的浮屠名塔,显有独特之处。据说,这塔是建于唐末,当初原叫「劳心」塔,有一段哀艳的故事:一个美丽贤淑的渔妇,因为她的丈夫出海捕鱼,久久未归,音讯也无,她思念不已,以为丈夫或者是因为归航时迷了港路,所以孤舟台泊,不能归来,于是便想建一座高塔,指引归航。她立定

  • 文章追憶八·一三淞滬抗戰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3期  作者:彭隆望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淞沪会战的战况 汇山码头之战 战后感想

    家的坚强意志,以血肉之躯和敌人展开拚搏。二、攻击汇山码头之战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时三十六师驻防西安,十三日晚,接到最高当局指示「火速开赴上海参战」;同时命令沿途一切车辆让路,日夜兼行,经过沿途各站如南京、常州、苏州、无锡等地。老百姓知道是去参加淞沪保卫战的,每站人山人海,高呼口号,鼓掌送行;纷纷将慰劳的饼干、糖果、罐头、香烟等争相掷进火车窗口。十六日到达,十七日即进入引翔阵地投入战斗。接着接到进攻敌海军陆战队占领的汇山码头的任务。目的是阻止日军在虹口

  • 文章「外灘」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6期  作者:陸賈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外滩 北外滩 渔人码头 东外滩

    的要求,将复兴岛辟建成高度绿化的环岛休闲住宅区,江浦路将是娱乐与知性一体的、「渔人码头」,与虹口北外滩相连的地段,则是住、商混合区。附近拥有复旦、同济、财贸等大学及众多科研机构的五角场,也将妀建下沉,使交通立体化,以迎接华联的「又一城」、大连万达的「上海万达商业广场」、广东麦科特的五星级饭店和「金忆广场」等大型商、旅设施,使五角场形成文教、商业中心,假以时日,其繁荣将尤胜今日之徐家汇。十六浦南下抵南浦大桥这一段江滨,整建、绿化之后,称之为「南外滩」,也就很允当

  • 文章磧口——失憶的景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楊建峰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碛口 历史回顾 水旱码头 风景介绍

    形成黄河第一碛。形成了最为繁盛的水旱码头,这就是晋商文化的起源。在那个时期,没有铁路、公路,最便捷和廉价的运输方式便是水运。自秦以来,凡建都关中的王朝其皇粮之漕运大多行经碛口。大西北的粮、油、盐、碱、兽皮、药材倶由船运至此,再转陆路到京、津、汉口,而回程则以棉、绸、布、瓷、茶、烟、酒等销往大西北,至有「驮不尽的碛口,塡不满的吴城」之说。仅麻油一项,每天可卸货万斤,所以「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陆运便是骡马,所以现在碛口保留的骡马巷中,你仍可看到当时

共38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