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汉字共返回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享譽國際語言學家溫端政敎授應邀訪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温端政 汉字 方言 俗语

    语言学家温端政敎授,应台湾语言学会之邀来台参加第一届语言学术研讨会。温敎授系平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语言学系曾任敎于山西省敎育学院,一九七八年至今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从事语言学研究,任研究员、语言所所长、《语文研究》主编,一九八六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历任中国语言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曾任汉语方言学会理事、华北修辞学会副会长、山西省语言学副会长兼秘书长。温端政早年从事浙南闽语和汉字改革的研究,后来致力于山西方言的调查研究。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

  • 文章評「形音義」綜合字典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2期  作者:柳長勛  出版时间:1972-01-10
    关键字: 综合字典 学术研究 汉字

    提高中国人文对世界未来的影响力,现行楷字的整型,有绝对必要!——怎样简化笔划,怎样美化字体,怎样调整部首,怎样统一音符,怎样配合机械,眞可说玆事体大,应该羣策羣力,认眞来硏析。中国字——今天人们叫它「汉字」,其实远在殷商之际就有,也许叫它「殷字」的对!——是东方民族的共同遗产。但如众周知的是:今天亚洲地区,过去曾经长年使用方块字的国家,对方块字的存去简改,各有不同的意见和做法。在这里,我们愿意提醒大家,对方块标形字的前途,作为标形文字祖国文化界成员的每一个

  • 文章說「搞」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5期  作者:王翼薊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搞” 汉字 语言 字义

    信以为真,则非有智之士所乐见。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恐怕仍须费些笔墨略与考察(证)以正视听。在前一事件不久前,该杜姓部长既曾有「罄竹难书」成语,当作形容正面比喻,岂知此一成语有负面之意涵,类此欠当事故,出自教育部长之口,屡次「突槌」,更证明居上位者,应谨言慎行!与汉字悠久绵长的历史相比,「搞」字的年龄不算太老,迟至宋代的字书才开始收录。目前可知最早收录「搞」字的是北宋陈彭年等重修的《大广益会玉篇·手部》:「口告切,打也。」其释义相当简单。《汉语大字典》「搞」字收录

  • 文章閒話拆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5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95-05-10
    关键字: 汉字艺术 谢石拆字 测字

    我國文字結構是方塊。在世界各國文字中,堪稱別樹一幟,多采多姿。文體之複雜,也是歡步環宇。在遊戲文化中,可作測字之道具,此固是小技。則其源甚古,流行極廣。唯前人所記之驗,恆多爲附會,但乃不經之語。然亦可資談助。挾此術、行腳遍天下,無遠弗屆。闤闠巨富,販夫走卒,靡不是衣食父母。溫州東公廨,處心臟地帶。行旅來去頻繁,陸繹不絕。往昔此地特色是測字攤處處。五步有擋、十步有攤。邑人遇拂逆或挫折,大抵求助卜測,以決疑難。報上一字,先聽其言,次察其神,察言觀色,便會口如...

  • 文章華語的國際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黎世芬 出版时间:1969-05-01
    关键字: 国语 汉字 方言 文化

    最具代表性,便自然而然形成为标准的华语。由于它吸收的方言成份较多,每一种被吸收方言使用地区的人,对这种具新的代表性的普通语,都感觉得熟悉而且能接受,于是,它便变成了曾被吸收过的一切方言使用地区的人的通用语,标准语,它兼容并蓄,它也就扩大发展。汉字不仅为全中国人所采用,也为相邻的民族所采用。如韩国、日本、越南,由于文字的采用,日本语、朝鲜语和越南语都或多或少地有中国语的掺入。而蒙古、新疆和西藏这种情形并不显著。特别蒙古人一度入中国,可是,蒙古和整个中国,在语言

  • 文章我《读汉字的魅力》的体认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40期  作者:楊英豪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之美 保护汉字

    编按:作者已于民国102年1月2日仙逝,约101年10月份,娄底苏建林游台自由行,编者与总干事蒋序仁特在英雄馆与她小聚,当时杨大姐尚称康健,不意遽尔归天,殊为惋惜与怀念。杨英豪

  • 文章汉字史歌、华夏学史歌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3期  作者:王肇翰 出版时间:2016-02-01
    关键字: 汉字 华夏学 古代文学

    一)汉字史歌世界文字拼音读 汉字方整构建图意理音声形态美 五千年来载春秋羲挂农绳仓颉契周代籀篆列国书刀刺甲骨竹漆帛 简札雕染钟鼎铸秦书同文李斯篆 政令统一严颁布蒙恬将军创毛笔 粗细刚柔得自柔秦汉隶书笔形美 绵延钟王楷体修北魏雄浑南朝秀 唐戴繁华颜柳欧宋字印刷木刻体 书写便捷行草辅穿时越空传千载 中华文化播全球当前世界华语热 勤习汉字多朋友(二)中国文学史歌一部文学史 国人心路表春秋老孔左 战国庄孟骚文化奠基圣 求索奔走劳骑牛关河冷周游途饿倒传注目失明

  • 文章大陸「簡體字」辨認要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程敏道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简体字 辨认要领 精简汉字 方法归纳

    鄱阳 程敏道海峡两岸中国人所使用之文字原本相同,亦即是中国文字自秦始皇藉政令统一之后,以迄民国,字体由小篆而棣书、而楷书、而行草……中间几经减省变易而趋于稳定的所谓「汉字」。自四十五(一九五六)年一月,大陆中共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同时公布简化汉字五四四个字及「汉字偏旁简化表」,包括偏旁简化字在内,一共推行简体字二二三八个字;至六十六(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及七十六(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修正,经过两次简化的结果,总共有

  • 文章回文巧思 汉字拾趣之七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94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1-08-15
    关键字: 汉字 灵活 内涵 功能 形式 风格

    来,这句子有点难解,似乎欠通,但读者不要太老实了,试把「香稻」和「鹦鹉」两个名词对调一下,「碧梧」和「凤凰」两个名词对调一下,不就明白了吗?诗人弄什么玄虚,这里且不深究,但可显示化不通为名句之奥妙,领略一点汉字运用的趣味。马致远的「天净沙」:「枯籐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不用一个动词,全由名词组成,不但没有文法上的问题,而呈现的画面,蕴含的意境,更是令人低回不已,値得千古传唱。西湖花神庙的楹联:「紫紫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 文章似是而非——汉字拾趣之九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5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03-05-15
    关键字: 汉字 成语 辨别 中华文化

    我们平时在言谈或写作时,常会使用一些成语,这些成语,言简意赅,是我国语文中智慧的结晶,已经过千百年的锤炼,经无数人广泛的引用,这种精炼的词句,在语文中发挥了高度的功效,能正确、熟练的运用,几乎已是斯文的谈吐、流畅的文章应有的特色。但因汉字中形、音、义近似的很多,如果不求甚解,或者粗心大意,就会白(别)字连篇,弄巧成拙,贻笑大方。平日阅读报刊,常会发现许多常用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或许是作者笔误,或许是「手民」之过,或许是一知半解,因而出现似是而非的例子

共31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