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棉花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记重庆棉花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2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棉花 布匹 织布公会

    在民国十二、三年前,重庆棉花帮,是重庆商业大行业之一,四川盛产棉花各县地区,所产棉花占最大多数均运到重庆售卖。重庆千厮门城外,是棉花木船抵岸起货的码头,一般人均称做棉花码头,经常可以看到工人在起运棉花到城内,而千厮门城内附近大街小巷、顺城街、棉花街等,到处都是棉花行栈、仓库,以及棉花棉纱店舖,这些地区是棉花棉产交易聚集场所。棉花的用途甚广,一般人民的衣着都是粗布棉衣,冬天穿着棉袄、棉裤以及棉鞋、棉被,军人穿粗布棉军服,穿棉大衣,由于棉花用途甚广,销路也

  • 文章棉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0期  作者:子風 出版时间:1977-10-25
    关键字:棉花 女工 农事

    华北为一广大平原,盛产棉花,如家有农田百亩(一顷),至少要种八十亩棉花,余田种杂粮。每逢夏末秋初,绿野平畴,白棉朵朵,连田千里,煞是壮观。当棉花桃裂嘴儿大笑、吐出如肥皀泡沫般团团棉絮时,就表示棉花成熟了,必须在三两天内采棉(家鄕谓拾棉花)。这时棉田主人或佃农,会在本村或他村、大街小巷沿途叫喊「拾棉花喽!拾棉花喽!」家鄕风气保守,男主外,女主内,严格划分。尤其大闺女小媳妇儿,平时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相沿成俗,拾棉花是年轻女孩子的专利,她们可趁此秋高气爽

  • 文章华北的棉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0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2-10-25
    关键字: 华北 棉花 种植过程 用途

    华北盛产棉花,大都品质良好,尤以黄河流域中下游及陜西与豫西一带所产者为最著,色白质柔,纤维细长,富弹性,有靱力,品质特优,收获亦丰,早经驰誉全国,名闻遐迩。爰就所知,特为介绍。棉花宜种黄壤旱田,是一年生作物,三月初播种,须至十月初始能陆续收摘完毕,在田时间长达七越月之久,历春夏秋冬四季,是农作中早种晚收的种作,一年仅能种棉一次,在种棉之前后的闲田时间,统系冷季,任何农粮作物都不能种植。棉花春种夏开芙蓉形的黄花,(花卉的花)稞秆柱状,叶涧如掌,稞长三尺许

  • 文章灵宝三大宝棉花苹果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1期  作者:張周朔  出版时间:1977-11-25
    关键字: 灵宝 物产 棉花 苹果

    一 绪言灵寳以产灵芝草而得名。余为灵寳人,未见灵芝草;原来此乃一种仙草,数百年或百数年仅生一次,长于百草间,祇有灵气钟秀者始能辨见之(略见县志);余为俗子,或生不逢时故耳。然其玄奥有若是。县位豫省西陲,南依崤函之险固,北带黄河之天堑,东衔洛陜之迤绪,西当三秦之津户,面积约二千平方公里,而大半为山岳地。二 可称三大宝乎众所周知,我国东北有「人参貂皮乌拉草」三大寳。而灵寳者则为「棉花苹果枣」是也,惟世人知之不多耳。客有问曰:「既是知者不多,尙可以三大寳自诩乎

  • 文章(鄕情報導)鑲嵌在黃金十字架上的河南新興都市—商邱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6期  作者:金石 出版时间:1995-04-03
    关键字: 都市 商丘 皮革 棉花

    的开发建设一旦完成,将成为我国内陆工商交通的重鎭,远景光明,也将为我河南带来莫大的财源与便利。交通建设完成后,接着便是资源的开发。商丘下辖八县一市,总面积一〇、一二〇平方公里,总人口七三五万,永夏煤田煤储量一〇〇亿吨,无烟质优,虞城、夏邑有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现已计划投资二五亿元兴建一二〇万瓩大型火力发电厂。在农产方面,小麦、玉米、棉花、芝麻、花生、葡萄等十分丰富,各种加工工厂,均在纷纷设立中,皮革、酿酒、造纸、化工、冶金等生产体系,已逐渐形成,屡获国际金奖之荣誉

  • 文章故鄉拾穗(四一)農業槪況——雜作物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02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7-03-15
    关键字: 故乡 棉花 草棉 棉子

    棉花有两种,一种是木棉,一种是草棉,木棉产于气温较暖之闽粤地区,高有七八丈,干挺直,春季开朱红色花,状如山茶,结实为长形,中有棉熟时绽开,随风飞散,色黄褐,状若柳絮,现市上所售之枕褥,其中所塡者,大致均系木棉,木棉除可制作枕褥外,不能纺织别无他用。家鄕无木棉,仅有草棉,亦即是我们常用之棉花棉花古名之谓「吉贝」,原生产于印度,据云唐代始将棉花种子带入我国。草棉之茎,高约二三尺,叶似分裂形掌状,花开五瓣,色黄,结实如桃状,至成熟时即绽开,白棉(花)从实壳内

  • 文章今日山東五寳——占全國第一位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魯風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水泥 原盐 花生 棉花 拖拉机 经济

    水泥水泥是建材工業重要產品,山東省年產量一千八百六十四萬多噸,占全國產量百分之八,居第一位。原鹽鹽是人類生活中的必需品,鹽在工業上的用途也佔很重要的地位,山東鹽田面積廣濶,資源豐富,年產量三百多萬噸,居全國之第一位。花生花生在山東播種面積占全國四分之一,產量占全國百分之四十,一九八八年的資料顯示山東的花生種植面積一千一百萬畝,較過去增長百分之二十九,山東花生粒大、脆、香,暢銷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佔全國第一位。棉花種植棉花山東省有悠久的歷史,質、量都創最高...

  • 文章山東棉業報吿補遺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胡長準  出版时间:1976-09-20
    关键字: 山东棉花产业 杨熙光 检讨 补遗

    拙作山東棉業在第一巻第三期刊登後,接讀編輯部專函囑再加補充,以期翔實。作者當時因舍弟新故,心緖欠佳,且手頭缺少有關資料,尤其關於數目字方面,更形糢糊,遲未覆命。時逾半載,特就記憶所及,書此補遺,聊供參考,掛漏之處,自所難免也。——作者

  • 文章故鄕的棉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劉毓康 出版时间:1978-02-25
    关键字: 故乡风俗 怀念母亲 纺织技术 棉花纺织

    一 前言我世居豫北延津县老岸鄕所辖的郭里村,紧毗滑县边境,这个地方,除产五谷杂粮外,且盛产棉花,但棉花的种类繁多,以颜色来分,可分为白棉、紫棉与墨棉。白棉产量较多,而紫棉与墨棉只是点缀;紫棉又名「紫花」,可用以织成土黄色的布疋,永不褪色;墨棉只是试种,尙未普及农村,谨凭记忆所及,谨将故鄕盛产棉花之事,作一个怀鄕思亲的囘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但今在台湾有几人能知往昔慈母的辛酸?现在的妇女们,生活在天堂,不管有多少儿女,绝不会为孩子们或丈夫的衣着

  • 文章三北的工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4期  作者:黃影帆 出版时间:1975-07-01
    关键字: 三北 工匠 慈溪 裁缝 木匠 弹棉花 剃头

    是斩蔴筋,用厚刀在木砧上切,这是目前的水泥工用不到的东西了,泥水匠多半是温台一带人。五、弹花匠与今日台湾尚存的棉被店的棉花匠一般用弓絃来弹松棉花,师傅多半带一徒弟,雇的人家不外是做被絮与搓棉锭以及做棉衣用的花絮,他们的工作场地大都是堂簷内,因为地方大,又无人住,不怕花屑四飞,蔑田一舖,先将去子棉花弹松(棉花去子另有手摇机器,是家庭内自己的作业),一些妇女人家就在堂簷前长板桌上用一条指挥棒似的金属棍搓棉花卷以便纺纱,这时,邻居妇女们会自动前来帮着搓,做到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