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学方法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老學生訴心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4期  作者:楊崇幹  出版时间:2002-10-01
    关键字: 老学生 外国语文 教学方法

    「看同学的白眼」,进度快慢、完全操在学生自己手里。此其一。师资清纯有耐性,只有教学热忱、没有脾气,此其二。科学的教学方法,融合了古今、中外的教学原理原则,让学生乐予接受、而不觉其苦。在我国古籍—十三经—礼记学记里说:「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易以今语,大意是:「教学由简而繁、由浅及深」,也就是西洋人所谓的新式教法—「渐进法」。我国先圣孟子在孟子离娄篇下,为徐辟提出的问题作解答:「源泉混混,不舍画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按:科,坑也、坎也)这盈科而后进,就是

  • 文章簡易小學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徐一德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简易小学 抗日战争 民办学校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陈旧,实行体罚,两位先生都备有打学生手心的戒尺,但仅作助威,不常用,可能是因为怕把学生打跑了而减少学费收入的缘故。仅管这所学校是一所名符其实的简易小学,但也能适应当时家长能让孩子识几个字的需求,坚持办学,也有些成绩,曾在该校就读过的学生,多数也能成才。例如,曾在该校就读过的俞永敬先生,思想开阔,工作认真,有业务专长,任新浦文化馆长,勤于馆务,善长摄影,为报刊、画廊以及史、志书籍提供了不少图片资料。《海州文献》第十九卷·第三期和第二十卷·第四期的封面,就用

  • 文章敎改先鋒 杏壇奇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4期  作者:王景輝 出版时间:2003-11-01
    关键字: 易儒璋 人物事略 “三算结合” 教学方法 荣誉评价

    宜春 王景辉一种将口算、笔算、珠算结合起来教学的方法,简称「三算结合」教学法,目前已在祖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的小学一年级的三万两千多个班普遍开展实验。首创这种教学方法的人,就是江西省宜春市第三小学退休教师、台属易儒璋老师。中央教育科学硏究所硏究员、中国珠算学会常务理事、中央「三算结合」教学硏究会会长陈朴先生,曾在写给易儒璋老师的信中说:「你是(「三算结合」教学法)创始人,我们为你是创始人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并向你祝贺。将来我们写这一段历史时,一定

  • 文章吾師張公寅曦傳略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4期  作者:李裕光  出版时间:2007-02-01
    关键字: 筹办新式学校 教学方法 师生情深 为人处事

    受業李裕光撰張公寅曦,字日璨,湖南湘鄉弦歌鄉人,為私立弦歌學校創辦人。自光緒卅二年學校成立,膺任第一任校長、兼任教員,連任四屆校長,至民國十六年始卸任,由李何、字可人接任,始專任教員,耕耘學校長達三十餘年。曾詠詩云:「學校欣依勝地開,卅年從事講書台;門前翠柏參宵漢,半是老夫親手栽。」眼看學校校舍日擴,學生日增,開花結果,一片欣榮,自然感覺欣慰也。公生於清光緒二年九月廿二日,父家公,母黃太夫人,育公兄弟凡三。公居長,自幼天資穎悟。家公因自悔幼年家貧失學,乃...

  • 文章永懷灌雲馬仲殊老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徐世澤  出版时间:2004-03-01
    关键字: 马仲殊 生平事略 教学方法 人物回忆 追思悼文

    我國現代文學家兼敎育家馬仲殊先生(一九〇〇——一九五八),字廣才,江蘇灌雲縣伊山鎭人。二十年代,他在東南大學(現南京大學前身,一度改爲中央大學)求學時期,便積極參與新文學運動,用白話文作詩寫文。一九二六年,大學畢業後,到廣州嶺南大學任講師。一九二七年,他參加創造社,在魯迅的支持鼓勵下,出版處女作《週年》,列爲創造社叢書之一。一九三〇年,他的長篇小說《太平洋的暖流》問世,曾風行全國,趙景深先生的《中國文學史》收錄這篇作品,幷加以重點評述。一九三〇年起,馬老...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