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扶贫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科技助廣西山區農民脫貧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9期  作者:黃革 出版时间:2003-01-10
    关键字: 科技扶贫 扶贫项目 扶贫成就

    广西宜州市德胜鎭农民莫春明把他养的四头肉牛卖了,得到五、七〇〇元钱,高兴得合不拢嘴:「不靠饲料,也能把牛养肥,卖好价钱。」「去年,技术员教我用甘蔗尾梢和玉米桔杆代替饲料喂牛,我还半信半疑。」他说。去年初,科技扶贫项目「桔杆养牛示范基地」在当地实施,莫春明从基地领了四头牛回家,在技术员的帮助下,他掌握了桔杆养牛的技术。由于桔杆养牛产出的牛肉是百分之百的绿色产品,当地的牛肉在上海和广东等地能卖好价钱。基地经理覃云俊说,目前基地向广西河池几个县的贫困农民提供

  • 文章「與人爲善」的曹仲植先生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85期  作者:高永祖  出版时间:2000-11-15
    关键字: 曹仲植 公益 扶贫 生命线

    孟子稱道大舜的大,說「善與人同,樂取於人以爲善,是與人爲善者」,因此得了「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的結論。「與人爲善」,可以說是做人,人之所以爲人的必要條件,也是充分條件。單就「與」字說有很多意義,因此「與人爲善」實際有多方面意義、第一是給予他人,以自己所有給他人,這是爲善基本之道;第二是和他人共同爲善;第三是跟從他人一起爲善;第四是參與幫助替代他人已在做的善事;第五是稱道讚譽他人的爲善的行爲。其主要精神,正在造成一個人人爲善,處處爲善,時時爲善的環境。自己...

  • 文章我的祖父陳柏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6期  作者:陳文麟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祖父回忆 扶贫济困 风趣幽默 顺口溜 陈柏祥

    大概是出于对乡下村学老师的同情,祖父又有感慨:「前世造了恶,今生教村学;不是歇祠堂,就是住庙角。」过去乡下的学堂大多是借祠堂和庙宇为校舍,故祖父有此说。祖父对地方上的乡公所(俗称办公处)最看不惯,亦以顺口溜讥之:「办公处门口插面旗,想要进去都背时。」我的祖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自己穷苦出身,纵使自己的儿孙辉煌腾达,也永远不忘穷人,同情弱者,鄙视权贵。他常扶贫济困,在当地传为佳话。祖父对我们晚辈的影响是深远的。为了更好地继承其传统,特记下其一鳞半爪,以便自我惕励而

  • 文章八戒扶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5卷 第1~4期  作者:張兆雄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八戒扶贫 神话故事 学者观点

    话说天庭玉帝不断接到凡间庶民的举报,指说地方官吏腐败无能,怠忽职守,荒废政事,整日花天酒地,对贫苦百姓不闻不问,导致骂声四起,民怨沸腾,翘企玉帝体恤民苦,指派钦差神探,火速下凡查贪止腐,以清吏治。玉帝见得纷至沓来的举报案件,心神不胜烦乱!王母娘娘见状劝道:「陛下无须为此长嘘短叹,只要成立一个『廉政署』或『扶贫局』之类的单位,指派专人按时向陛下回报查处即可。」玉帝对王母娘娘的建言颇为认同。不过,他对时下各路神仙的作风甚为担心。盖贪图享乐,欺下瞒上,不干实事

  • 文章代赠表扬人大扶贫助学诗联记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3期  作者:吳直峯 出版时间:2013-11-15
    关键字: 上栗县仁泰教育促进会 扶贫助学 表扬诗联 台北市江西同乡会

    年迈八十八岁的萍乡巿上栗县籍台胞邓晴文老先生,心怀着:「海峡两岸和平统合繁荣昌盛」的心情,已连续赠发桑梓邓氏宗祠优秀学生奖学金一十四年。今年他发现上栗县「仁泰教育促进会」成立,仅两年来,助学基金就达到了两仟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四百余名,十分钦佩,欣喜若狂。不仅立即将此优良事蹟刊登于:台北巿江西同乡会主办的《江西文献》季刊,表扬上栗县「仁泰教育促进会」扶贫助学成绩辉煌,而且来信,题诗撰联,寄请萍乡巿立第三中学已退休的吴直峯老师,代其赠给上栗「仁泰教育促进会

  • 文章山西省商會第一任會長——武注東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武廼純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武注东 出身生平 山西总商会 保矿活动 创办实业 济困扶贫 民族气节

    武注东,(一八七二—一九四五)名炳沣,以字行,太谷县人。兄弟五人,其行三。幼年聪颖,敦品好学,十八岁科举中秀才,十九岁步入仕途,曾为四川候补直隶州知州,由四川通判历保知府,钦加四品衔,赏戴花翎,保升知府。后充任吉林官盐采运局总办。因父兄病逝,弃官回鄕,总理家政,拓展商业,济困扶贫,为清末民初太谷县四大绅士之一。一九〇四年被推举为山西省商会会长,翌年积极从事山西有名的保矿斗争;并努力创办实业,垦荒种地,颇多建树。一九二六年武注东又出任绥远省塞北北关邮包税局

  • 文章香港文化協會之成長、發展與未來展望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8期  作者:湯振熹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香港文化协会 救济扶贫 中山助学金 学术讲演会 设立图书馆 高楼改建

    一、成長民國三十八年神州變色,政局的軌跡,朝向前途未卜的命運延伸,陷身大陸文化人士以及耆儒碩學,不甘忍受中共極權統治,在恐懼喪亂中,倉皇攜妻扶母,或孓然一身,先後奔向港九、澳門,尋求苟全,救總蒿目時艱,軫念流亡,本「人饑己饑,人溺己溺」之古訓,乃於民國四十五年四月廣邀臺灣、香港文藝、學術界人士及有關方面多方籌議,決定在香港成立「援助港澳自由文化人士委員會」,辦理有關救助事宜,並即硏擬援助計畫大綱及委員會組織章程。目的在鼓勵自由文化人士寫作,發揚民族文化精...

  • 文章廈門同安逸仙藝苑隆重開幕

    来源期刊:《同安》 第38期  作者:陳迹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逸仙艺苑 民间文化团体 科技馆开幕 众人出席 作品展览 扶贫弘文 艺苑章程 弘扬国粹

    廈門同安逸仙藝苑是集鷺江銀城的文藝界精英於一堂的民間文化藝術團體,經過二年艱辛籌備的歷程,終於八十年九月十八日,在同安城西大街蘇頌科技館會議廳隆重開幕了!會場莊嚴肅穆,「同藝」的會徽高懸於主席台正中,「廈門同安逸仙藝苑」會牌及新嘉坡同安會館主席孫炳炎,副主席陳積謀,總務蘇日里等鄕賢題贈「弘揚國粹」二面黑漆鎦金匾額,熠熠閃光,左右輝映,會場四周陳列會員書畫、藝術雕作品,眞草隷篆字字珠璣,行行似錦,美術作品有國畫、油畫、水彩炭畫品種齊全,推陳出新;玉刻、石雕...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