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孟河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孟河、河庄、孟河城考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1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69-07-15
    关键字: 孟河 河庄 孟河 各正其名

    人,字几道,善诗,擧进士登宏词科,出刺常州,濬孟渎河,漑田四千顷……」——中华大辞典。2:「孟简……出为常州刺史八年,就加金紫光禄大夫,简始到郡,开古孟渎,长四十一里,灌慨沃壤四千余顷…」——旧唐书一百六十三。3:「孟简……为常州刺史,有孟渎久淤阏,简治导漑田,凡四千顷,以劳赐紫金台为给事中……」——新唐书一百六。4:「孟渎河延袤六十里,通道长江……万历初,张居正当国,采尙书姜寳议,令漕运粮艘及官舫,皆由孟渎浮江……」——明史藁,志,二十七。5:「孟河亦名

  • 文章重振常州「孟河医派」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0期  作者:錢月航  出版时间:2007-10-31
    关键字: 常州 孟河医派” 中医 研究会 孟河四家医集》

    十月十八日,七十多位孟河医派再传弟子齐聚市中心血站,隆重召开孟河医派研究会成立大会,为孟河医派研究再添一把火。近年,中医学会在着手《孟河四家医集》再版工作的同时,留心对常州地医孟河医派弟子和国内外比较著名的孟河医派弟子进行了搜寻、整理,发现孟河医派在国内外的影响之大、弟子之多,为目前国内其他医派难以企及。经过两年多艰苦细致的挖掘、寻访、确认,陆续寻觅到常州范围内再传弟子一三〇余人,已经作故五六人,现有七四人。加上搜寻到的海内外弟子,总人数达四〇〇多人,为

  • 文章明清以来之孟河医学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2期  作者:費子彬  出版时间:1985-08-01
    关键字: 宸濠之乱 中国医界 孟河医学

    费子彬(遗作)一、孟河名称之由来孟河属江苏之武进县,古称南兰陵,梁武帝萧衍即产于城南之万绥鎭,其河为唐刺史孟简所濬,故曰孟河。明嘉靖间倭寇屡犯沿江一带,戚继光筑城防寇,故又称孟城。城在嘉山黄山之间,临川李小湖督学所谓嘉山对黄山、二山夹一城是也。城形如珠,山形如龙,适成二龙嬉珠之象,孟河所以为产生帝皇之区以此。俗传明太祖偕刘基游览至嘉山下,刘吿太祖谓是处有龙脉出现,太祖私忖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几至失色。问刘有无解救方法?刘立言用人力将龙脉切断,便可

  • 文章武進的醫學(七)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1期  作者:奚南薰  出版时间:1971-03-15
    关键字: 武进 医学 孟河 汉书 霍光传

    俗语说:「一笔通天,饿死灶前;一字不识,轿马出入」。在从前科擧时代,社会极尊重读书人,尙且有这种情形;何况现代社会,只要长袖善舞,学通厚黑,术精吹拍,便能发财扬名了。淸朝道咸时期,孟河名医如林,大多车马盈门,出入坐轿,家中则锦衣肉食。只有一位贾先生,也在孟河悬壶行医,门庭冷落,没没无闻,大家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只知道他姓贾而已。但并不是他的医道不行,而是他孤芳自赏,有道而无术,所以落到如此地步。孟河有一个姓吴的,病面黄,大腹膨胀,两足浮肿,这病人极古怪

  • 文章我们的故里就在常州孟河!萧氏宗亲考察团在常取得共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71期  作者:月航  出版时间:2008-12-20
    关键字: 常州 孟河 萧氏 宗亲 至圣日

    五人合抱的古银杏树下,来自马来西亚的宗亲萧友,轻轻地拣起片片落叶,小心翼翼装进随身挎包;杂草丛生的古井边,远道而来的美国、新加坡宗亲,用木桶打起清冽的井水,灌满水壶…鬓发花白的他们,恨不能把孟河的一草一木全部带上,永久保存,以解刻骨铭心的鄕悉。「我们的故里就在常州孟河!」这是萧氏宗亲考察困在常数天来取得的最大共识。十五日至十八日,海内外萧氏宗亲百人考察团到达我市,参加齐梁历史文化研讨会,这是历年萧氏宗亲返鄕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人员规格最高的一次,来访者

  • 文章奇行異事篇(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42期  作者:惲茹辛  出版时间:1980-07-15
    关键字: 讨债 孟河 汤伊勋 吴应庚 怪异故事

    西鄕而设都司者,其地曰孟河,西鄕以巢性称著者,亦孟河也。孟河亦曰河庄,一日孟城鎭,左有黄山,右为嘉山,前为京沪铁路,后为扬子江,山川秀丽,风光明媚。笔者亦属孟河,见此文颇有所感,巢翁居心不正,呑没人财,固属悖情,而都司之投生讨债,当亦获人所谅,本文寓意深长,足为俗世风戒。汤伊勋遇仙汤伊勋、字孝思、淸康、雍间人。业医、精妇科。某年冬日出门,见羣童裸戏桥上。语曰:「明日遇神仙。」伊勋怪问之,童云:「仙在玄妙观前。」诘朝遄往,无所遇。至日中,有疠丐(疠者,可作癞

  • 文章故鄉拾穗(七九)山川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47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80-12-15
    关键字: 孟河 寺院 池塘 墓园 阴沙镇

    孟河城出西门或南门往西南约三华里左右,即属嘉山范围之东山尾麓,山上之土色均属褐色,不若黄山之土色全属金黄,嘉山之名因何而起。曾闻周定鼎老师谈过,据记忆所知,系我读「幼学」一书讲解至「孟生落帽于龙山」时,谓晋之孟嘉,表字万年,少有才气,曾为桓温之参军,桓温于龙山宴客时,嘉亦在座,因酒醉落帽,其事当时曾有戏谑之文章,故而传为美谈。嘉山原非名嘉山,因孟嘉曾至嘉山之上淸宫游宿过,因此后人便名此山为嘉山。嘉山之土色虽是褐色,但以其含沙量较高,仅适于种植山芋与花生

  • 文章由醫而仕的盛宮保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4期  作者:致祥  出版时间:1969-10-15
    关键字: 孟河医学 盛宣怀 中国工业化 保路风潮

    怀右臂一红色记迹,亦与天甯寺方丈相同,此传说遍及四鄕,妇孺咸知。宣怀在科擧时代,中取秀才资格后,就没有向鄕试再求上进,从孟河名医费伯雄先生习歧黄术,当时孟河医学名天下,费先生尤为孟河领袖。宣怀学习歧黄,非为救世济人之志,乃师唐代政客学做道士的一套,投朝廷所好,持为做官进身之阶,他挟着孟河御医嫡传弟子的招牌,「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中国儒家传统自负,遨游京师,结交权贵,居然业务蒸蒸日上,名震一时,重臣如李鸿章、张之洞等诸人,对他大加赏识,就连光緖皇帝,也曾召

  • 文章故鄉拾穗(七八)山川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46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80-11-15
    关键字: 传说 石碑 孟河 恽氏宗祠 君主

    均以不知其名而无蹟可寻,故迟之今日,始笔之于鄕讯。固陈山西之孟河城,明时称孟河堡,淸初改称孟河营,系在明嘉靖中年为防倭寇及盗贼曁保护漕运之安全而筑,故城内明有巡检司之设置,淸改都司。恽氏始祖东禄公,自幼丧父,母子相依为命,赖母亲以针线耕织抚育维持生活,居于孟城东门外之蒋巷里村上,生活之艰辛,自可想见。东禄公十六、七岁时,尙未入塾读书,为减轻母亲之辛劳,在城内一富绅家做长工。有一日上午,东禄公肩担两桶粪便,拟挑至菜园内施肥,在巷道上适逢当时驻在孟河城四品官阶

  • 文章明清以来之孟河医学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3期  作者:費子彬  出版时间:1985-09-01
    关键字: 孟河医学 明清时期 奇经八脉 中医处方

    不差毫厘矣。徐之才论药,有冝、通、补、泻、滑、濇、燥、湿、轻、重十剂,费伯雄用药,则主张分经论治,与叶天士阳经表药,不可乱用之旨相合,既经诊断病的根苗,属于何经,则对症发药,效如桴鼓,能以极轻之药,祛极重之病,所谓四两拨千斤也,此与徐之才轻剂之说,亦相吻合。今人惯用重剂,视孟河医学中人,仿佛异端,其实轻剂重剂,毫无分别,要视病人之是否需要为准耳。不过社会环境,日趋枯窘,倘能以轻药治重症,亦不失为应时之法,何必竭泽而鱼,方为痛快。五、孟河医学之流风余韵伯雄祗生一子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