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南京共返回18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南京的京报与朝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22期  作者:包明叔  出版时间:1964-10-25
    关键字: 南京 京报 朝报

    北伐定都南京之始,短期间见过一家京报,闻系陈立夫先生主持。它的副刋,取名「莫愁」。副刋含有「自由」「快乐」,发抒文艺之意。用「自由谈」与「快活林」等名,不能说不当。但开门见山,毫无含蓄,说明了就是欠艺术。自由之下加上一个「谈」字;快活之后添上一个「林」字,便觉俗气。再如「春秋」,未尝不古雅,但又嫌头吊气太重。莫愁湖,为南京名胜。莫愁才能快活;自由才能莫愁;本地风光,拈来即是。「莫愁」两字,至今仍存在读过「莫愁」副刋者脑海中。想到「莫愁」,就联想到

  • 文章金陵飲食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9期  作者:王素存  出版时间:1978-03-10
    关键字: 南京饮食 南京米饭 南京蔬菜 南京鸭子 家常饮食

    特制高粱与云雾茶漫忆金陵飮食,是说南京飮食的材料及做法。飮,分茶、酒两种,茶,南门外牛首山有产,数量极小,树权为山中寺僧据有,所产茶叶,名为「云雾」。据说,茶叶泡在盖碗里,在水热时揭揭开盖子,热气就会停在空中成云雾之状,因名。另说,树生山顶,山顶常为云雾笼罩,故名「云雾」。此种茶叶,虽为南京名产,因被山中寺僧做为巴结权贵的礼品,一般的南京人,大半是毕生未得一尝的,恐怕有的连名称也不知道。南京泡茶的水,都用城外护城河里的水,南门外雨花台的雨花泉茶馆,说用雨

  • 文章诗情画意说南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3期  作者:胡升堂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南京历史 南京简介 名胜古迹

    旅游当然是参观各地风光与名胜古蹟了,到江南旅游,自以南京的名胜古蹟最足令人赞叹。一、石头城的故事刘禹锡有一首咏「石头城」的诗,历来被认为是「金陵怀古」中的绝唱:「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深夜还过女墙来。」石头城即是南京,也是南京最古老的城垣。传说中的石头城有两个,一个是三国时期东吴首领孙权所建。民国二十四年正中书局出版的叶楚伧及柳诒征所编「首都志」,曾说:「首都之有城,自越城始,其次金陵邑城,即石头城也」。进一步又引证三部古代

  • 文章辛亥光复南京史话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22期  作者:蔣鑫  出版时间:1964-10-25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南京 光复

    军阶级,肩章,帽箍皆行去掉。至雨花台时,天已夜晚,守军发一空炮,士兵因无作战经验,不敢进攻,至天亮方始进攻,而淸军则实弹射击,我方又吹冲锋号,上刺刀,亦不能进入,是时天亮亦不能退却,幸有大雾方退至秣陵关。后各军乃至鎭江集合,会同友军向南京进攻,南京始行光复。(按:这是参加辛亥革命攻打雨花台的老兵蒋鑫鄕长在江苏辛亥光复纪念会上报吿当年作战的情形,我记得第九鎭所属各部由南京城中调往秣陵关后,始行起义囘师进攻南京,并非在调防途次攻打雨花台的,蒋先生的报吿,不免

  • 文章南京吊古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1期  作者:陳沅淵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诗作 南京 凭吊

    石頭虎踞大江湄,浪打千年總不移。玉樹歌殘辭九廟,鳳凰飛去賸空枝。蒼茫已遠王朝夢,窈窕猶存山水姿。國父精忠昭萬古,和平統一更何疑。

  • 文章開國紀念日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15期  出版时间:1995-01-10
    关键字: 纪念日 武昌 南京

    宣统三年(民国纪元前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成功,继而汉口、长沙、西安、九江、云南等各省市先后响应,接着上海、杭州、贵州、苏州、广西、福州相继光复。于是武昌都督黎元洪通电各省,请派全权代表赴武昌,组织临时政府。十一月三十日,在汉口召开第一次会议,推谭人凤为议长,并决议推举雷奋、马君武、王正廷起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十二月三日议决宣布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二十一条,并决议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需于七天内齐集在南京,选举临时大总统。十二月十三日,各省代表

  • 文章建都前的南京忆旧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7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81-02-15
    关键字: 南京记忆 南京发展 人物回忆 南京物产

    南京为我国东南一大都会,民元曾为国都。自政府北迁后,一直为江苏的省会。在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奠都于此以前的种种,很値得我们的回忆,至山河名胜,大多依旧,暂且不谈。南京为东南各省敎育的中心,自民国四年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山东、河南诸省,都有学生前来就读,有的是由省厅保送的,有些是自费的,多年来造就的人才,着实不少。他们学成后虽多数都是回去服务,但与南高和其后身的东南大学,都有密切的连系,这是南京成为东南各省敎育中心的主要原因

  • 文章小說作笑談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王正益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王正益 小说 诗词 南京 台湾

    一、两个阅江楼余因避乱在老家(王白楼村)村居三年,不得出外读书上高级中学。只得在小桃源书斋闭门温习旧日课程,准备升学。曾读唐诗纪事得知诗人元稹巡视至四川成都,地方官召艺妓薛涛侑酒,与元氏接谈下方,知为宦门之才女,沦落风尘,非常同情她,赞曰:「巧语能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就在成都阅江楼中记事,文章诗话传颂至今不灭。到民国十七年秋季,我才赴南京读书上高中,学校设在汉西门内薛庐,于清凉山下小西湖边。课余跟随同学登清凉山巓,观光明代阅江楼,证明宋濂所作

  • 文章謁中山陵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廖醒群  出版时间:2002-01-31
    关键字: 南京 中山陵 随感

    唐多令 謁中山陵革命救神州,功堪堯舜侔,國誕生,不為已謀,大位允予袁氏任,為一統,計千秋。 復辟夢未休,紛爭事更稠。北上時,天運難周。幸得中華遵遺教,雪國恥,洗前羞。—本文作者

  • 文章南京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3期  作者:林穎曾 出版时间:2004-03-10
    关键字: 南京 游记 回忆母亲

    生在台北,长在台北,今日游在南京南京虽然是我第一次随先生结伴应友人吴宪小姐邀请并安排三日南京游,眞的很兴奋及高兴,因为我自小就熟听南京许多名胜古蹟,尤其有古今建都的历史,所以南京是个令人向往,并且近代人更想来向孙中山先生行礼致敬,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先人,中华民国的伟人。中山陵以前只见过照片,看过影集中介绍过,但眞是百闻不如一见,以那庄严肃静,巍立在林树中,临近明孝陵、玄武湖公园,也算近钟山风景,可谓是世人来瞻仰伟人的「高山仰止」的最佳写照。匆匆之间

共183条记录 1/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