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仁学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仁学(续完)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譚嗣同 出版时间:1976-01-15
    关键字: 救国 治国 仁学 仁政

    談者至不一矣。約而言之,凡三端,曰『學』,曰『政』,曰『敎』。學不一精,格致乃爲實際;政不一興,民權乃爲實際;至於敎則最難言,中外各有所囿,莫能折衷,殆非佛無能統一之矣。言進學之次第,則以格致爲下學之始基,次及政務,次始可窺見敎務之精微。以言其衰也,則敎不行而政敝,政敝而學亡。故言政言學,苟不言敎,則等於無用,其政術學術,亦或反爲殺人之具。然而求保國之急效,又莫捷於學矣。法之敗於普也,師熸君禽,已無存理,普之力,非不能徑滅之;然卒與言和者,畢士馬克稔知德...

  • 文章仁学(续)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譚嗣同 出版时间:1975-04-15
    关键字: 仁学 谭嗣同 “一多相容” “三时一世”

    今夫我何以知有今日也?比於過去未來而知之。然而去者則已去,來者又未來,又何以知有今日?迨乎我知有今日,則固已逝之今日也。過去獨無今日乎?乃謂之曰過去。未來獨無今日乎?仍謂之曰未來。今日則爲今日矣,乃閱明日,則不謂今日爲今日。閱又明日,又不謂明日爲今日。日析爲時,時析爲刻,刻析爲分,分析爲秒忽,秒忽隨生而隨滅,確指某秒某忽爲今日,某秒某忽爲今日之秒忽,不能也。昨日之天地,物我據之以爲生,今日則皆滅;今日之天地,物我據之以爲生,明日則又滅。不得據今日爲生,卽...

  • 文章儒家文化的現實意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孟素琴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儒家文化 现实意义 仁学 义利关系

    确实与儒家对于人性过于乐观的认识有关,比较理想的是在「信」与「悟」之间谋求互补。儒家与基督教的对话是近一些年来逐渐成为热点的课题,当然这种对话的目的并不在于判定孰高孰低,而在于在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前提下寻求互补。第二,是从人与人的关系来讲,如何能够使人与人之间不是相互隔膜、生疏、对立、仇视,而是相互了解、沟通、和谐、友爱,并在此基础上组成一个理想的社会?这正是儒家「仁学」所要回答的问题。儒家文化把「仁」作为最高道德境界,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主张人与人交往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