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乐善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給愛妻的一封信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陳振遠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悼亡妻 乐善好施 忏悔

    辛苦地付出,我就会潸然泪下!玉兰,您是位心地善良,慈悲为怀又乐善好施的人。当民国七十六年元月,我奉调任台东县警察局长时,您担任台东县警局妇联会主委,您为了救助台东山地贫苦原住民及孤苦之老人,到处募款及衣物,您还经常不辞辛劳,率同有关同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挨门逐户致送慰问金、食米、衣物、棉被等。获致各方好评,您为台东县做了一件空前的善举,为政府及警察争得了民心,令人敬佩,我很感激您!我从事警察工作四十三年之久,工作地点经常调动,我们夫妇聚少离多,由于有您这

  • 文章郭母鄧太夫人追思錄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23期  出版时间:1995-09-15
    关键字: 讳勉秋 济贫 捐资 造桥 乐善

    人间菩萨、闺壸懿范——郭母邓太夫人讳勉秋,旅毕人生道程,圆满人生功德,驾鹤西归,御返瑶池,亲朋戚友,惊闻噩耗,莫不肝肠寸断,悲恸万分。太夫人一生行谊,非仅建立幸福美满家园,且功在社会、功在国家,特恭撰「追思录」,以表崇高之敬意,而为永恒之哀思。太夫人天性慈悲为怀、乐善好施、敬老尊贤、扶弱济贫、造桥舖路、捐资兴学、济困解纷、热心公益、回馈布施、默默行善,发菩提心广结善缘,从不后人。其善行义举,诚难以详述。谨略陈如下:长期捐助高雄市乐育辅儿工艺中心,照顾

  • 文章乐善不倦的桂登巨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5期  作者:吳仕飛 吳大廣  出版时间:2009-05-01
    关键字: 桂登巨 乐善不倦 义行善举 洗心桥 乐善

    桂登钜字瞻林,江西九江人,生活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屡试不第,故终身乃一秀才也。虽与仕途无缘,但其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助人解难,从不望报,深受百姓敬仰,赞为善人。九江知府秦勇均还特制「乐善不倦」一匾赠之。桂登钜的义行善举一直在民间流传至今。一、修闸鎭洪魔 乡民乐安康九江县洗心桥堤(现为港口街镇)频临长江,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并建有堤闸,至清乾隆初年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由于洪水冲刷,年久失修,闸已倾倒,一到汛期,长江水位升高倒灌入堤,致使堤内

  • 文章悼念母親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6期  作者:王卓群 出版时间:1980-06-06
    关键字: 悼念母亲 同情乞丐 乐善好施

    乞丐」又名「叫化子」,鄕梓中的人都叫「讨饭人」,忆我年少时,在故鄕家里经常看到乞丐上门来乞讨,可是很少看到的是本村人,原因是他们也都感到做乞丐并不光釆,所以大多数都到外村(地)去乞讨。母亲干氏讳荷香,系出名门,是淸末拔贡干万城公之长女。秉资敏慧,天生菩萨心肠,乐善好施。因此,来我家乞讨的乞丐也特别多,记得某年农历正月初,家中同齐来了十几个乞丐。母亲看到他们来了,非常高兴,频频颔首表示欢迎,马上囘转身子走进后般厢,叫我把半蒸笼的年糕拿出来,她去拿来一把

  • 文章乐善好施之石桥湾孙庵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69-05-15
    关键字: 石桥湾 孙庵行 脚夫 乐善好施

    济贫病,修桥铺路,造福桑梓。达定和尙募建黄山㫋檀寺——楚春申君黄歇公子读书处,庵行乐捐十之七八。晩年茹素,笃信佛敎,享年八十有余。石桥湾鎭人士,以其施惠鄕里,善行可风,特在该鎭脚伕搬运货物之上下,船码头边,集资为其立一牌坊,上镌「乐善好施」四字,坊旁有碑序其善行,以资纪念,并垂千秋。但**窃踞大陆,已达二十载,是项旌善扬义之古蹟,不知能幸存否?

  • 文章先慈蔣太夫人行述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1期  作者:張振翼  出版时间:1984-08-15
    关键字: 怀念家母 教育成才 乐善明理

    从未离先慈膝下,虽以自幼病目失明,但仍并携来台,业已完成盲哑敎育习有专技,成家立业。振翼长女宏洁,婿魏大公、长子宏猷、媳张俊伶、次女宏明、婿田运栖、次子宏志、媳王兰君,皆已完成大学敎育。长婿长子并先后在美获得博士学位。皆能力臻上游,差慰慈怀。先慈笃信佛敎,居常茹素,平生乐善不倦,凡遇饥寒贫苦者辄解衣推食,毫无吝啬,而本身淡泊宁静,了无自得之色,殆天性使然。三十五年奉国民政府主席 蒋公颁赐「贞慈可则」匾额。入台后两度荣获推选为「模范母亲」,懿德克彰,其天之所以

  • 文章武進民間故事盛康前生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期  作者:伍稼靑  出版时间:1972-02-20
    关键字: 武进 民间故事 盛康 乐善好施

    盛氏先世某,本是北门外人,以撑船为业。家中境况并不好,但为人却甚慷慨,窃朋友向他借钱,只要他袋子里有,总是乐予相助,决不使人失望。某年,岁大荒歉,许多人都因冻饿而死,盛某也窘得无以为生。一天,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觉得确实到了绝境,便跑到屋后去吊颈。正待将颈子套上绳圈,谁知命里有救,有个熟客在门前叫喊着他的名字,说要运粮办赈。就这一下,他却有了生路,非但从此衣食有着,而且一天天渐致小康。他认为这是天意,此后便格外的乐善好施,并且诏示儿孙,务必多多帮助

  • 文章芳茂山芙蓉圩憶舊(八)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5期  作者:柱中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芳茂山 芙蓉圩 三岔口 乐善 扶乩

    三岔口消闲狂赌乐善坛扶乩拜斗三岔口位于朱家宕,梁家桥、李象桥、颜家村、汤白荡之中心,因此处为三条交通孔道之交界处,在芙蓉圩中可说是四通八达,交通最为方便,故名三岔口。由于三岔口地点适中,于是即有颜国生其人,竟异想天开,意图利用此处坐收渔利,约在民国二十年左右曾化少数资金,搭建一座茅屋,开设茶舘一所,招徕过往客商及附近居民,聚赌抽头,因附近村庄多数为渔民,时间充分,经济宽裕,尤以颜国生交友广阔,长袖善舞,生财有道,午晩均聘请著名「说书」「唱道情」专家,招待

  • 文章果報錄(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48期  作者:惲茹辛  出版时间:1981-01-15
    关键字: 善果 佛家 华报 乐善 虔心

    本篇所书,纯属果报因由,笔者虽无倡导迷信之意,而有警惕来玆之旨,然耶否耶?信与不信,请自主之。李宾贤乐善好施三河口李封翁(子孙贵显,其父祖受封典者,称封翁,亦称封君)宾贤,乐善好施,鄕里推重。某年元旦,天刚明亮,翁起过厨下,见数人仍作元龙之高卧,趋视之,皆朱墨涂面,不可识别。唤醒,低责之,乃知其为邑中无赖子,乘夜共商窃刼,适见酒馔罗列,大肆飮啖,遂醉卧不知东方之既白也。翁赠钱数千,悉纵之去。终身未见其人。邻有处女,已订嫁期,而夫暴卒,女欲往守,母不许,女啮

  • 文章難忘的一盆麵條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宋生方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赠面之情 李诚修 戴安澜 乐善好施 传统美德

    在想一幅对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李诚修先生之家是积善人家,乐善好施,是我中华民族之美德,先生继承了此美德,成为笃诚修养的人。七十多年过去了,一盆面条仍在我记忆中,每念及此则浮想联翩。近见报端介绍远征军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的史料,戴将军的家和李诚修先生的家一样,乐善好施俱有民族美德传统之家。只有如此之家才能滋养出如此善良的后代。戴军率机械化师远征的路上曾有诗两首:㈠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锦,诸葛前身今又来;㈡策马奔车走八荒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