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陶瓷业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陳少文與瑞安孫氏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4期  作者:陳群  出版时间:2003-08-01
    关键字: 陈少文 瑞安 孙氏 陶瓷业

    陈少文(一八五八—一九三四)系顺溪陈氏古屋第四份组作仁之玄孙,是清末民初平阳实业家、慈善事业家、教育家。他家富资财,乐善好施,为乡邦振兴实业,发展文化教育,而奋斗一生。他为南雁建设发展旅游事业,人们称誉「南雁主人」,与近代北雁荡山的开拓者蒋叔南并称「南陈北蒋」。为振兴顺溪陶瓷业,因创业艰难赔垫白银千余元,终于完成了振兴家乡陶瓷业的宏愿;乡人为纪念少文的功蹟,在他逝世后,于沙垟建立祖师庙,奉祀他的灵位;平阳学者刘绍宽先生撰有《顺溪陶瓷厂记》一文,对少文

  • 文章近代山东陶瓷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莊維民  出版时间:1999-03-20
    关键字: 山东陶瓷业 历史沿革 传统手工陶瓷烧制方法 博山陶瓷业改进

    山东陶瓷业起源于北宋,产地集中于博山、淄川等地。当时在博山等地开采的煤层下发现陶土,当地人即设土窑以制造缸罐碗盆,销售鄕间。后来又用「药土」(俗称「黑药」)作瓷釉,制作黑盆、黑碗等器皿。明末,淄川人发现当地白石碾细可作白釉,于是又发展出白陶制作。淸代,博山陶瓷业已具规模,产品行销省内外。民国初年,博山及其周邻地区共有陶瓷工场一〇六户、窑一〇九座,工人约二、〇〇〇人,陶瓷年产量约一万余吨,产値约五〇万元,产品销路遍及本省各地以及河北、山西和东三省。但是

  • 文章大埔陶瓷业的生产年代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張乃焯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大埔 陶瓷业 生产历史 窑址遗址

    大埔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我省四大产瓷区之一,是全国青花瓷盛产区。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闻名中外。大埔陶瓷业的生产年代,历来众说纷纭,到底大埔陶瓷业始于何时?这个发生在几千年前的事,现在探索起来,似乎有点虚玄,但我们可以观今推古,进行比较分析、鉴定,再以查阅有关的陶瓷史料及大埔县内六个乡镇三十四处古窑址调查,根据文物的发掘和考古研究表明,我们认为陶器业与瓷器业的生产年代应分开而论,不能混为一谈。大埔陶器业的生产年代属商周时代(前十六世纪—前七七一年,即三千

  • 文章先賢丘壽民生平簡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丘永平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丘寿民 生平简介 社会教育 地方公益 陶瓷业

    先賢丘壽民(一八八八—一九三八)原名引祥,字寶華,光緒卅二年(一九〇七)丁末納貢,榜名鳳翱,大埔縣湖寮鎮黃泥塘人。早年隨父在高陂經營油米豆生意,兼營瓷業。上世紀初,高陂瓷業停滯不前,他們父子曾投巨資用於改良瓷土,改革工具,推行貼刷花等先進彩瓷工藝。為高陂瓷業發展打下基礎。經多年不懈努力,終使瓷業產銷兩旺,富甲埔邑。舊社會裡,商場如戰場,競爭激烈。他曾團結高陂商民加入商會組織,從而贏得了同行間互相了解信任,加強了團結合作,促使商業出現一片興旺景象。其弟達根...

  • 文章我家住在環山綠野間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郭佑生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家乡风貌 山川风景 林业资源 陶瓷业 家乡发展

    后,顺漳溪出高陂入韩江,下放潮汕一带销售。木材采伐,每年为乡民带来一笔财富。山亦多竹,尤其桂竹成林,部分竹材亦砍伐出售,增加乡民部分收入。山区除多林、竹之资源外,地下蕴藏陶土至富。此土品质颇佳,可做陶瓷产品。说起家乡陶瓷业,眞是令人鼓舞,因为家乡直接间接依陶业维生者不在少数,我家先祖,以前即曾经营陶业。但家乡僻处山区,制陶技术多系世代相传,墨守陈规,少有改进,所制陶瓷产品,多为家庭常用之盘、碗、杯、皿及茶壶之类,所产除供邑内居民购用外,大部经韩江下运汕头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