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阜宁共返回13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阜宁秋色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3期  作者:朱紅軍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阜宁

    滿城桂花八月香,射河難敵江南春。一夜秋雨二行歸雁,一曲牛歌再響我鄉。馬蕩蟹歡古道果實,喻口街景故語潤物,金沙水洋綠印天清,還把淮語譯今昔。

  • 文章阜宁——我的故鄕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0期  作者:梁光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故乡 阜宁

    我梦、我想,阜宁是我的故乡。肥沃的田野;曲折的河塘;那儿是我生长的地方。纯朴的民风;慈祥的亲长;那里当是我成长的地方。我有无尽的思念,千万种情伤,——祗因为那是我童年的故乡。□ □ □我笑、我哭,那是我童年的故乡。胸怀着热情;眼含着热泪;从那儿开始流浪。历经着苦痛;远离了亲长;从此音讯杳茫。我激励精进,渡过无数寒窗,——祗因为我要茁壮自强。□ □ □我寻、我觅,我又回到了我童年的故乡。激动的情思;跳跃的心房;在那儿寻找我亲人的坆场。低廻童年的欢笑,探索

  • 文章阜宁的避潮墩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1期  作者:黃埔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避潮墩 阜宁

    平地有堆稱之墩。我縣境內稱墩者,大約十數處,可分兩種,一是在舊海岸線上、范公堤以東,爲防禦海溢潮患所築也;一是范公堤以西,凡墩者,大多爲古墓所在或其他原因所築也。我縣位於淮河故道以南,元明間海岸線在北沙至廟灣故道以南,內地則多沼澤。黃淮兩河自上游帶來大量泥沙,不斷沉積於沿岸。河口附近,常見泥沙堆積爲沙嘴。臨近海岸之淺海中,則多沙洲。我縣濱海負河,黃淮射水,時有溢決之患;而海人鹵潮,亦不時成災。每春末至秋深,沿海常見颶風、颱風,海嘯海溢。潮水上湧時,驚濤駭...

  • 文章怪哉萬里方言一樣腔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9期  作者:周露墀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阜宁 方言

    少壮时余曾于役各省百余县,所历各地语言腔调,皆有显著之差别,自东至西,从南到北,无一处相雷同者。大抵各地方言之形成,多与交通地域有关,或历史文化因素羼入其中。想此惟语音学家或能辨之,余人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三十八年初来台时,乡贤韩石安先生于闲聊中告余曰:「某次余在辽宁巡行某地,与地方人士交谈,发觉该地人士语音与我阜宁一般无二,初以为其上流人物勉操普通语以迁就我者,继听其仆役人等及妇孺口语,无不皆然,大为惊奇,几疑身在家乡。阁下游踪亦广,所经各地

  • 文章阜宁大糕的前世今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3期  作者:趙廷政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阜宁大糕

    阜宁大糕颜如玉,白如雪,甜如蜜,柔如云,软如绵,薄如纸,单片卷起后可以点燃烧尽。阜宁大糕最先产生于县城西南东(沟)益(林)一带,后来传到阜城。历史上著名的有:清代乾隆年间江帮人在东沟开的「干康」茶食店制作的「桂花云片糕」、「人物糕」,清光绪初年鎭江丹徒人张际天在益林开设的「益大」号茶食店生产的「益大」牌大糕,县城顾乃朝民国十四年在东沟开设的南货茶食店生产的「乃朝」牌大糕,一九五八年创建的阜宁糖果糕点厂生产的「阜阳」牌大糕,改革开放后建成的苏香食品厂生产

  • 文章故鄉的老淮調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3期  作者:董青春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淮调 阜宁 淮剧

    看不到他的音容笑貌,只给我留下无尽的思念……远在他乡,偶尔听到「老淮调」,就像听到乡音一样亲切,心底不禁会涌起一股暖意,那年暑假和三弟出去打工,汽车顚簸了十几个小时,夜间才到了上海,在十六铺下车后又渴又饿,一处小吃店门前亮着灯光,店铺录音机里飘漾著淮剧《秦香莲》的唱段,循声过去,开店的小老板热心地招呼我们坐下,一开口双方便知道遇到老乡,小老板是苏北阜宁人,他说每天在这里都能见到老乡,在乡音般的老淮调中,我们一口气喝了四碗粥呑掉一笼包子,结账时小老板硬是只收包子

  • 文章缕述古今方志中阜宁建县的年份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1期  作者:宮融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阜宁 建县时间

    阜宁于清雍正九年(一七三一)建设后,解放前曾三度编修《阜宁县志》:乾隆十一年本,光绪十一年本,中华民国二十一年本;解放后于一九九二年编纂初版一部新方志《阜宁县志》。在三部县志中对阜宁建县的年份有雍正九年、雍正十年两种说法。对此,新县志的编者经多方考证后,认定为雍正九年。此后二十年来,这一个年份已成为阜宁县情史料的可信依据、广为使用。近几年来,笔者汇集整理了县内外古今方志中关于阜宁建县年份的史料,经详细考证后认为:阜宁建县于雍正九年是准确的年份,但建县经历

  • 文章阜宁大糕的人文历史和生产工艺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1期  作者:阜宁日报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阜宁大糕

    阜宁大糕已有悠久的历史,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糕片白如雪,薄如纸(单片可点燃),甜如蜜,柔如云,上口香甜、滋润,寓含着大吉大利、步步登高的祝福,深受人们喜爱。早在明朝中叶,阜宁盐业兴旺,商贸繁荣,民间美食师傅总结了地方做大糕的经验,选用优质糯米,精细白糖,提炼的猪油和上等蜜饯,先将糯米浸泡、粉碎、筛选,再按比例拌对、打模、成型、蒸熟、刀切等工序精制而成。是我县传统的名优产品,《阜宁县志》记载,公元一七六五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经品尝此糕,赐名为「贡品

  • 文章憶我在故鄕的童年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1期  作者:左金三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家族 阜宁

    念我故鄕时光飞逝,浮生若梦,虚长将近百岁,离家已过八十载,对于童年时故乡的亲人和玩伴,以及相关的一事一物,却更为怀念,回忆起来明晰得就像在眼前。我出生在江苏省阜宁县,父祖们也出生在那里,阜宁县位于江苏北部,亦称苏北,同时也因位于长江之北、亦称江北。我乡为五层(后改为蔡桥乡)的二截村东园庄,解放后原来的阜宁县已划分为阜宁、滨海、射阳三个完整的县,另有部份划入响水、建湖、涟水等县,而我故乡的新名已属滨海县陈涛乡二吉村。追溯以往,我的祖母于逊清同治至光绪年间

  • 文章阜宁农谚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4期  作者:唐存政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农谚 阜宁 节气

    後記吾阜農諺,摘抄采訪均有,註解甚難,錯誤尤多,尙祈鄕長不吝指敎(通信處:台北縣中和市23569圓通路三六五號),如能將記憶所及之農俗諺,歇後語、童謠、歌謠賜告、使吾阜之俗文學得以保存、尤爲企盼。 (75.⒈⒏於中和市)

共130条记录 1/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