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遗著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刘鸣嵩先生遗著诗八首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4期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刘鸣嵩 诗词 遗著

    先岳劉公鳴嵩幼歲躭悅詩詞,名滿閭里。旣長執敎大江南北與海嶠西東,用力益工,尤能蜚譽於時,茲應「阜寧人」之邀集,爰錄數首,以餉鄕親。 熊飛謹誌於中壢赴台舟中隔斷煩囂聽海音,浪花翻雪浣塵襟。山峯兀兀中流柱,客子悠悠故國心。飛鳥慣常投遠去,游魚不爲避人沈。此中眞味憑誰辨,獨立船頭自嘯吟。假日與同仁小飮礁溪呼朋消假日,携酒入仙鄕。白鷺低低去,靑山隱隱藏。雨滛天欲睡,人醉語全狂。更訂黃昏約,淸歌引興長。由大溪步行爲貪月色夢常醒,樹影橫窗夜氣淸。泉語虫吟情切切,慰人...

  • 文章警告麻雀客夜間擾人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6期  作者:陳湧濤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先祖事迹 遗著摘录 诗作

    张廪生琨阶先生像说明:本文系先外祖父孙淸廪生张琨阶公(如图)之遗著,先外祖父登科名后,毕生从事敎育,曾任高陂仰文堂校长(陂中前身)、及改制后陂中校长,埔中敎席,退休后复在原籍高陂之桃花鄕创办国学讲习所,专收中学毕业生或未就业之大专毕茉生,时从游者众,在台同鄕中如张应天兄,钟健飞兄及余均忝列门墙,至前辈中如丘誉先生,赵公武将军等皆曾从游,若溯自淸末民初,埔人略具名位者,间多出自琨阶公之门下,外祖乐于作育人才外,对地方公益不遗余力,如参与县志簒修,捐资奖学

  • 文章冯侍郞遗著:读书三要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3期  出版时间:1982-02-01
    关键字: 侍郎 读书 作文 遗著 熟读

    讀書有三要,一曰日有成課。朱子讀書法云:寬著期限,緊記課程,夫今日作,明日輟,雖一覽萬字,一目十行,終何益?成課有功,所謂日計不足,歲計有餘,水錐穿石,鐵杵作鍼,不爭寡博遲速,但觀克成若何耳。一曰讀書不如鈔書。古人讀書皆經手鈔,蓋有三益:一加簡練,一備遺忘,一兼學書法。不爲家不蓄書也。凡讀經史,其義欲全部貫通,其文欲逐字採掇,有全鈔,有摘鈔,此巾箱自備本也。一曰通一書畢,始治一書。讀書之患,只是愛博不精,欲速不詳。蘇子瞻敎人看漢書作數次讀,各以其類求之,...

  • 文章钱穆乡长遗著 师友杂忆 果育学校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3期  出版时间:1992-07-20
    关键字: 钱穆 遗著 师友杂忆 果育学校

    三自余升入高級班,國文老師轉爲由無錫縣城聘來之顧師子重。顧師學通新舊,尤得學生推敬。師又精歷史輿地之學,在講堂上喜講三國兩晉,於桓溫王猛常娓娓道之,使聽者想見其爲人。師之輿地學兼通中外,時發精闢之論。時上海有童世亨以地理學大師名,同學謂顧師之地理學尤過之。余中年後,治學喜史地,蓋由顧師導其源。果育學校乃假華氏一祠堂屋,有一大廳,四壁楹柱,皆徧懸聯語。右邊側房爲樂在齋,諸師長退課皆聚於此。樂在齋北左側開一門,通大廳之後軒,廣長舒適。朝北長窗落地,窗外雜蒔花...

  • 文章钱穆乡长遗著 师友杂忆 果育学校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2期  出版时间:1992-06-20
    关键字: 钱穆 遗著 师友杂忆 果育学校 无锡

    一余七歲入私塾,十歲進新式小學,爲無錫蕩口鎭之果育學校。果育學校由蕩口鎭華子才先生私人創辦。學校分高初兩級,各四年。余偕先兄聲一先生,奉父命同往考。先兄入高級小學一年級余入初級小學一年級。其時諸老師教文史者,初不太受人特別重視。因宿學碩儒,延攬尙易。教理化自然科學者,則不易聘。而體操唱歌先生亦甚難得。此皆所爲開風氣之先者。而果育學校之兩位體操唱歌先生,則尤爲一校乃及一鎭之衆望所歸。體操先生爲余之同族伯圭先生,乃鴻聲里人,遊學於上海。後始聞其乃當時之革命黨...

  • 文章羅癭公先生絕命書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3-12-01
    关键字: 罗瘿公 绝命书 遗著 笔记 跋语

    絶句四首世人欲殺李太白,天意終存鐵漢樓,萬楚千辛都歷盡,又撐病骨入新秋。 其一(甲子七月初一日)故人每表音書絕,忽訝訛言已九原,一客相存報奇事,又求遺墨海王村。(客歲余病篤。有搜吾墨迹於廠肆者,今聞又有搜求者矣)!其二吞針一鉢同羅什,袒臂瘢痕似鄂公。今歲再蒙天所赦,目標新號暑甡翁。(住醫院以來,身受注射三百餘針,兩臂兩腿無完膚矣)!其三。平生自詡安心法,每爲嗔癡損道功,今日病中才悟澈,萬緣滅盡一心空。(病中楚酷,凡人生痛苦靡不歷盡。惟滅盡思想則痛苦漸減。...

  • 文章瑞安池志澂遗著全台游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池志澂 台湾游记 遗著 人物回忆

    县城东门外之八逸街。当年老友欢聚,吟诗作对,志趣高雅,邑中人士,皆翕然向风。晚年行医、卖文、粥字为生。诗词联句,迄今逾半世纪,犹为时人所传诵。先生之书法,先学柳,后入颜,又似何绍基,曾被誉为「东南第一笔」。民国建立后,鉴于军阀混战,生灵涂炭,乃淡于名利,不涉政治,日以诗文自娱,曾刻有「曾经沧海」图章以自况。一九三七年秋,日本侵华,抗战军兴,老人忧恨交并成疾,不久即与世长辞,终年八十五岁。遗著有「沪游梦影录」、「全台游记」、「卧卢文集」及杂咏杂着等。

  • 文章張小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黃純仁 出版时间:1972-12-31
    关键字: 诗作 张小宋 遗著 乡邦文献

    不易传;而佳集之不传,诚乃殊为可惜之事。柔儿学语时,诵得其外祖父饴荼老人所书立轴五言律诗一首:「山抱金陵去,江分汉水来;人家红树隐,仙阁白云开。绝顶浮淸气,临风想逸才。苍松高百尺,徒倚独徘徊。」末题:「奉录家小宋先生登釆石矶诗;俊上淸逸,神完气足,诚杰构也。」因柔儿时要导诵,辄注意吟赏之。三十六年春,偶于书藏中检得饴荼老人手钞张小宋先生遗著仅见录,读之大快。诗虽不多,其中颇有胜作。饴荼老人跋其后,深惜其诗文之少传,欲再访求,付诸剞劂,以广其传。书跋云:「家

  • 文章台旅吟詩集序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王大任 出版时间:1978-08-01
    关键字: 序言 一峰先生 吟草詩集 遗著

    一峰先生逝世后之三年,夫人王逸凡女士瞩为辑其遗著台旅吟草诗集以授书局出版,又督一言弁卷首。先生为予多年老友获识先生远在民国三十一年春,当时备员元戎幕府,奉命参加政大人事班讲习。一峰彼时担任政大敎授兼人事班训导,为一仪容俊伟头顶微秃绅士型之学者,几度晤谈,由于互相钦敬,引以为知己。厥后抗战胜利,一峰返囘河南,出任民政厅长,予亦囘到故鄕辽宁工作。寝假而烽火连天,匪氛转炽,彼此都当选立委,由南京集会而播迁寳岛,二十六年来,庙堂议事,樽酒论文,志同道合,堪称忘年

  • 文章朱梅四絕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魯實先  出版时间:1978-10-15
    关键字: 鲁实先 人物遗著 《朱梅四绝》

    魯實先遺作潤露和烟暈粉紅,妝成辛苦待東風,傳情翠麗無消息。合入青廬綺夢中。空山水石自清華,老榦疏枝放晩花,明日暖炎爭燦爛。應知春色在誰家。頳頰檀心快意初,精神澡雪日清虛,庭階未擬栽修竹,自有橫窗月影疏。暗送微香冷更清,凭闌無語淚盈盈,窺牆儻賸殘妝在,惆悵人間宋廣平。余性率直,不善作綺語,歲在甲申,承乏復旦大學敎授,偶賦朱梅四絕,自以爲粗獷不足言詩,而吳縣汪旭初,長沙陳子展,金陵廬冀野,竝以爲哀感頑艷,逈異尋常,因相率賡和,一時屬和者,數百人,纂成一册,題...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