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道理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說話的藝術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7期  作者:汪雨舟 出版时间:1985-07-10
    关键字: 人生道理 说话艺术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難免時時發生誤會,產生糾紛,或者是遇到一些極不協調的現象,令人尶尬,甚至親朋間因說話無禮而演全武行,夫妻之間也有一言不合而反目成仇,因此我們講和諧人際關係,就不得不先要設法溝通意見,要使溝通良好,就不得不硏究「說話的藝術」,這也是一門必要的學問啦!也許我們可以在彼此心裡的鴻溝上搭起一座橋樑,我們可以名之爲「心橋」,但心橋之建立,要先靠用語言來溝通,才有作爲,故依實際來說,不如名之爲「語橋」,因爲語言表達是雙向溝通的,而且是互惠的,你說話...

  • 文章談忍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11期  出版时间:1987-11-30
    关键字: 谈忍让 学者观点 处世道理

    忍讓是一種美德。我們中國人在很多地方都講求忍讓,殆已成爲我們傳統的民族性格。但古人也傳有明訓:「當仁不讓」。據朱熹的詮釋:「當仁,以仁爲己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爲也」。具見忍讓有「分際」:有些事可以忍讓,而且應該忍讓。有些事卻不可以忍讓,而且也不應該忍讓。此外,古人又謂「斯可忍,孰不可忍」。在說忍讓有「分寸」:某種程度可以忍讓則忍讓,超過這種程度不可以忍讓則下忍讓。忍讓有其可與不可的分際與分寸,區劃其分際、把握其分寸,當以合理、合情、合法爲基準...

  • 文章思故鄕·惜老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9期  作者:陳燮堂 出版时间:1985-09-10
    关键字: 健康之道 生活道理 故乡思念

    我年已七十五歲,算老不老,算小不小,來臺倒有四十年了,囘憶對日抗戰八年,我一直在大後方,多在川、陝、雲、貴一帶,跟隨政府做事,及到勝利那年,我應趙師之約(時趙連芳先生任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長),從重慶先囘到家鄕—餘杭—八年的抗戰,已使故鄕面目全非,我們家的房子,早已成了一片焦土,城內的街道,已被炸得七零八落,眞是滿目瘡痍,不忍卒睹,跨南苕溪的靑石拱橋,名通濟橋,我們餘杭人名之曰「大橋」——也是餘杭有名的大橋,橋上二邊原來都是熱閙非凡的商店,現在已盡付一...

  • 文章廣春樓筆記四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3期  作者:廣春樓主 出版时间:1987-02-04
    关键字: 小品文 见闻感悟 人生道理

    其一 狐蒲松齡之聊齋誌異,紀曉嵐之閱微草堂筆記,甚多篇幅皆涉及狐。大陸各省,無論城邑村野,亦廣為流傳狐解幻化惑人之事。本樓主避秦來台將四十載,固未聞有林莽之虎,亦未聞有山野之狐也。至於狐幻形千百而戲侮於人或蠱毒於人,更未之聞也。近閱報紙,獲知有賈者從國外進口此物,數以百計,擬設園豢養,俟其繁衍長大,取皮以製裘,利可倍蓰。倘聊齋誌異及閱微草堂筆記之繪聲繪影為可信,而鄕野流傳之故事亦非虛構,本樓主將為操是業者憂矣。蓋狐慧黠而性疑;器量又小,雖睚貲必報焉。偶有...

  • 文章天壤之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0期  作者:柯文龍 出版时间:1979-10-25
    关键字: 打油诗 人生道理 励志文章

    幫助好人做好事,表示心地良善,人格高尙。幫助的人數越多,產生的效力越大,受益的範圍越廣,可以增進人間的友愛,可以改善社會的風尙,可以促成國家的富強,做好事的好人們,必然深受大衆的擁戴敬仰!幫助做好事的人們,一定博得大衆的欽佩讚揚!幫助壞人做壞事,表示貪圖私利,道德淪喪。幫助的人數愈多,產生的氣勢愈大,蒙難的地方愈廣。能使社會紛亂失常,能使國家敗壞喪亡。做壞事的壞人們,終必遭受悲哀慘痛的下場:幫助做壞事的人們,終必自己招來一場大災殃!

  • 文章人生歷練隨筆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程子榮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人生随笔 人生道理 人生历练

    夫人则一个大字不识,生个儿子力求上进,现已结婚生子,且为一家公司负责人,每天老两口在家操持家事,照抚小孙儿,儿子和儿媳每晚下班回到家里,饭桌上有说有笑,家庭十分美满和乐。另一家夫妇俩,都是大学毕业,每天为点芝麻小事争吵不休,有天早晨起来,刷牙时挤牙膏,太太要自上头挤,先生要自下面挤,竟见不合而大打出手,结果就上法院离了婚,由此思之,能说不是品德修养等问题吗?我常想夫妇相处,应有一个公式,那就是数字上一加一等于二,而夫妻二人必须是一加一等于一,这其中的道理

  • 文章當前老人應以怎樣的生活態度面對嶄新的時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人生道理 生活态度 四自主张

    壹光陰不停的疾逝,時代飛躍的進步,四十年來的台灣社會,在朝野埋頭努力,經營締造之下,已臻於開發中的國家。同時由於社會經濟的繁榮,醫藥衛生的發達,環境品質的進步,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逐漸降低,至公元二千年,我國人口結構,已趨向高齡化,由是社會所呈現的老人問題,亦將日益凸顯。公元二千年的社會特徵,是高度的科技化,屆時我國已邁進開發國家之林,而社會型態益趨多元,資訊發達,科技猛晉,人口流動加速,社會結構丕變,於是構成社會基層單元的大家庭,至此已崩解無遺,尤其中國...

  • 文章談詩與人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喬鶴亭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古诗艺术 人生道理 中华文化

    抖落世務的俗塵,開啓了閒適心境,覺得最能快心悅目的就是閱讀詩集了。從群星燦爛優美眾多的作家詩中,你會發現詩與人生,猶如影之隨形響之應聲,是息息相關的。而且詩的創作場合廣闊,寫作環境復因時而變,凡是記事寫景,抒情言志,議論說理,應酢酬對等,無一不是以詩作爲表達個人語言的心路歷程。詩是可以反映時代及印證人心的,觀乎詩,往往可以認清這一時代的潮流,詩人的風格流派,詩的寫作背景,及其著墨用心處,從而歸納出一個詩的大系來,其內容是林林總總,多彩多姿,風雅而有趣的。...

  • 文章不忍之心·鸚鵡之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王者風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读书心得 《人权论集小序》 寓言道理

    日常讀書,每於無意中可得一些小故事,頗有深義。如胡適先生在「人權論集小序」中引述的一則如下:周櫟園《書影》裡有一則很有意味的故事:昔有鸚鵡飛集陀山,山中大火,鸚鵡遙見,入水濡羽而灑之。天神曰:「爾雖有志氣,何足云也?」對日: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下面,胡先生記下他自己的感慨:「今日正是大火的時候,我們骨頭燒成灰終究是中國人,實在不忍袖手旁觀。我們明知小小翅膀上滴下的水點未必能救火,不過盡我們的一點微弱的力量,減少良心上一點譴責而已。」小小鸚鵡,祗因在普...

  • 文章中國人的己與道(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0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孟子 处世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 人生道理

    (本文為錢鄉長在東吳大學舉辦哲學週中之講詞,足供有興趣硏究哲學的同鄉作參考)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