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迁校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满腹辛酸话迁校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孫鵬越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东北大学 迁校 北平 校史

    母校未及迁出亦沦入魔掌矣。母校初迁北平,仅系暂时性质。故一切图书仪器及体育用具等,均原封未动,盖为便于南迁计也。嗣因局势恶化,迁校事遂告搁浅。事隔三十余年,仅就个人记忆所及,愿将迁校所遭遇之困扰,与夫各种隐情公诸在台诸校友,并请勿吝指敎!母校于迁平后不久,刘校长树勋即南下福建勘觅校址。惟因**窃据东北后,冀东傅作义部暂三军亦为**呑噬。于是华北局势急转直下。当时华北勦总曾决定:「凡外埠迁平各院校师生及流亡到平之中学生,应一律他迁,藉以减轻战时食粮消耗」。此项

  • 文章滄桑歲月五十年(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劉朝賢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流亡学生 海岱中学 迁校江西 流亡·台湾

    久久为大家所传诵。由历史敎员李文玉老师所领导组织的话剧队,在寒假中排演的「梁上君子」,借用精一中学大礼堂演出,为促进与地方各界的情谊,柬邀宜兴各界官绅观赏。由于演技精湛及纯艺术性的表达,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十二、时局不稳人心惶惶计画迁校江西江南的春风比华北来得早,农历新年过后不久,已渐渐没有寒意。春假期间,有机会郊游田野。斯时整个大地,已是一片万紫千红,顿使一批靑年男女陶醉在春光明媚大自然的怀抱中。讵料好景不常,自徐蚌战争失利,蒋总统引退,由李副总统代行职权

  • 文章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迁校员林及建立「教育部特设员林实验中学」之契机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盛長忠 滕以魯 出版时间:1992-12-20
    关键字: 员林实验中学 迁校 山东联合中学

    一、緖言民国八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风和日丽。前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实际担任校务的王副校长志信先生,和王校长积劳成疾辞职后继任的苑副校长,又为兼代校长的觉非先生,在台北市师范大学餐厅与前教育部会计长盛长忠先生餐敍,本人亦参加奉陪。谈话中回忆四十二年澎防校迁移员林,更名「教育部特设员林实验中学」之契机,以及盛会计长鼎力协助迁校之经过。以其有关山东数千靑年,特濡笔记之。盛长忠先生,籍隶山东省武城县,民国前六年生。天津南开大学商学院毕业。(在南开时比王志信校长

  • 文章虎嘯溝與山西大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師道剛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虎啸沟 山西大学 抗战迁校 诗词

    一九四一年十月底流亡在陝西三原的山西大學,由於派系的磨擦,演變爲學潮,不得不由三原遷至宜川秋林鎭北二里處的虎嘯溝復課。秋林鎭是抗戰初期山西省政府駐地,是橫亙陝西西北部黃龍山的餘脈。虎嘯溝長五、六里,東西兩側建有土窯洞數十孔,洞內支有堅實可靠的木架,每孔可住十人。除省立第一兒童教養院佔用二十餘孔和山西科學館佔用十餘孔外,其餘全部歸山西大學使用。一九四三年四月國民政府教育部長陳立夫下令將山西大學改爲國立,經費由教育部撥發,請山西省政府主席趙戴文推荐校長人選。...

  • 文章浙大龙泉分校迁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7期  作者:包伯度 出版时间:1978-07-06
    关键字: 浙江大学 龙泉分校 迁校纪实

    我,甚为欣慰。如是有成者,当不止岑君一人已也,然则敎育人才,在国步艰难之际,更须注意培植,俾日后可为国家效力。抗战末期,日人利用飞机,到处疯狂乱炸,鄕民寃死者甚多,有一年暑假将届,闻敌人欲侵犯浙南龙泉一带,为避免师生受无谓之损失起见,有迁校至福建边境之主张,学生由训导主任率领,敎职员自行设法携简单行李随行,我与侄子雇一人挑行李,步行随往,虽感辛劳,但沿途有零食可购,亦有其兴趣,第二天上竹筏,逆水而行,虽皮肤由此晒黑,而前后乘筏之人,可以互相通话,不致寂寞,第三天

  • 文章母校与河南大学三度关系及八次迁校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王德馨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东北大学 河南大学 校史 迁校

    迁返北平。时冯庸大学结束,并入母校,所踞原陆军大学校址,由军委会拨为母校校舍,七月迁入为总校,以广安门校舍为第一分校,南兵马司校舍为第二分校。二十二年九月后始按年招生。和设补习班,十月恢复大学,并呈奉敎育部令准立案。二十五年二月,母校觅得西安西门外陕西省立农林职业专科学校旧址为校舍,遂先将工学院及补习班迁往西安,为西安分校。此乃母校三次迁校也。二十六年华北局面特殊,因校内员生,少数不明大义,恣意滋事,乃经政府改制为国立,令臧启芳代理校长会同北平市社会局接收

  • 文章東大西安分校簡介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林耀山 出版时间:1983-05-01
    关键字: 东北大学 西安分校 建筑 迁校 校史

    西安分校,在东北大学校史上,占有很短的一段,但要敍述东北大学的历史,而西安分校自然是不能短少的一环,因余曾经主持其事,故作简介如下:民国二十四年冬季,东北大学承陕西省政府将西安农业职业学校全部校舍,拨给东北大学作为迁校之用。派余前往接收,先将工学院迁移成立西安分校。余于廿五年元月驰赴西安,接收完毕,略加修整,遂将工学院先行迁移。原来东北大学是决定全部迁陕,这旧有校舍当然不够占用,遂由校长张汉卿先生于五月间捐拨现洋十万元,作为兴建新校舍之用。于校内组织建筑

  • 文章上海同济大学抗战初期迁校金华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9期  作者:李繩武 出版时间:2004-09-10
    关键字: 同济大学 抗日战争 迁校 金华 往事回忆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民國廿六年),日軍欲強行進入宛平縣城,藉口搜索失蹤日兵,我駐軍吉星文團長與王冷齋縣長研商情勢後,斷然阻止日軍入城,雙方發生槍戰。我全國軍民義憤塡膺,爲了不做亡國奴,人無分男女老幼,地無分東西南北,掀起轟轟烈烈八年抗戰的序幕。八月十三日,日軍復於上海發動攻擊,「揚言三個月滅亡我國」,我國調派精英部隊抵禦,浴血苦戰,前仆後繼,日機出動助戰,濫施轟炸吳淞、江灣地區,同濟大學吳淞、江灣校舍,慘遭炸毀。幸校方事前已將重要物資圖書、儀器遷至地豐路...

  • 文章大埔中学迁校秘辛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陳學強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埔中学 迁校历史 抗日战争 教学活动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軍炮轟盧溝橋,開始了罪惡的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從此陷入空前的民族災難之中。一九三八年的一天,日本空軍的兩架飛機,竄至大埔縣城茶陽,在茶陽近郊渡頭崗(土頭崗)瘋狂掃射。一時間大埔縣人民一片恐慌。為了保護學校師生的安全,使全縣人民艱辛創建的文化基業不至毀於一旦,大埔縣最高學府大埔中學決定遷離茶陽,到較邊僻的鄉村地區繼續辦學,謀求發展。經多方聯繫,幾經考量後決定於一九三八年秋搬到離茶陽十公里左右的大靖,那時大埔尚無車可通,所有課桌板凳...

  • 文章往事縈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夏秉宇  出版时间:1996-03-01
    关键字: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东海师范 迁校经历

    不约而同「刷」地跟着立正,在聆听蒋中正总裁的训示,「他经常敎导我们要『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共度危难。希望全体师生临危不惧,切勿惊惶失措,自相干扰,胜利完成迁校任务」。袁主任讲完话,牛敎官上前说:「大家马上回家准备一点简便行李,轻装上路,一小时后回到学校,以便赶到海州北门外集合待命。解散!」全校一下炸了锅。大街上人心惶惶。只见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喳喳」地走过。我立即回到住处,收拾简便行装,和父亲告别。当我赶到学校时,见随军转移的只有三百多人。在牛敎官的率领下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