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象形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鼠年念鼠經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3卷 第6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2007-12-01
    关键字: 鼠经 象形文字 种属 鼠疫

    民国九十七年二月七日为戊子年的正月初一,即农历的春节,打从这天起,人们送走了猪年,迎来了鼠年。且慢!鼠辈休狂,老夫来也!特为汝等念一段鼠经:鼠这个字一看就知道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成的,上部的臼象其头部和牙齿(臼齿),下部象其腹、爪与尾巴(最后一笔的弯勾),因为牠喜欢齧(音聂)咬物品,以磨其长牙,所以特别强调其牙齿。在东汉许慎先生所著的《说文·鼠部》中,谓其本义作「穴虫之总名也」解,盖为水鼠、田鼠、飞鼠、地鼠、隐鼠、社鼠等之总称。老鼠在英文中分成两种

  • 文章説中國文字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9期  作者:田倩君 出版时间:1983-02-13
    关键字: 文字 文化 象形文字 造字

    敷应用,迫于生活上的需要,于是图画物形用以记事(文字是大众创造的,苍圣董理之耳),这种绘制物形而成的文字,即所谓象形文字。许氏叔重说文解字敍云:「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这是说就眼睛看到的事物,随着物的形体曲折而逼眞的描画下来。易系辞亦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作八卦。」八卦虽然不是文字,但也是代表自然界一些事物的符号。「取诸身」,是倣照人四肢五官的形象画下来;至于「取诸物」,那就太多了,自然界一切有形事物都可以作为造字张本。如太阳画成浑圆

  • 文章象形文字耀中华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8期  作者:劉至誠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文字特点 艺术价值 象形文字

    文字乃是先民进入文明的最高表现,祖先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就眼前所见的事物,创造出象形文字,以供自己所用。世界上能创造象形文字的民族也祗有三个;埃及、巴比伦与中国。直到现在仍在使用象形文字的国家,也仅有中国了。中国的象形文字使用到现在,也是几经更改,所写的形状已非初期全貌。但就其字形仍能追寻出它变化的脉络。象形文字的特色,顾名思意,它是必须有形可像,既然象而不离形,则书写起来必定难度很高,因为它像似一幅图画,所浪费的时间确实不赀。由于这一缘故,如埃及巴比伦

  • 文章还原象形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2期  作者:林啟明  出版时间:2005-04-30
    关键字: 象形字 文字演进 历史溯源

    今年乙酉、正逢鸡年,金鸡报喜,四时纳福,试将「㚅」字还原为象形字。说文谓:「㚅,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隹字原是短尾鸟类象形演化而来,隹字为短尾鸟类的总称,鸡亦为短尾禽,亦为「隹」类,说文:「鸡知时畜也、㚅奚声、籀文(周朝大篆)从鸟」金鸡报晓,一鸣天下白,今将㚅字还原为鸡的象形字,并以书法之笔法以应,企盼先进有以教之。去年甲申为猴年,说文:「猴夔也,从犬屛声」、「夔,贪兽也,一曰母猴」把猴并入犬类,猴字在古籀文及金文编,均未列入,在殷商甲骨文字中仍为象形

  • 文章还原象形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林啓明  出版时间:2006-01-31
    关键字: 象形文字 甲骨文 篆文

    丙戌年属犬,俗云:「狗来富」,希望犬年经济蓬勃发展、失业大降、荷包满满,笑逐颜开,切盼狗来富也。说文谓:,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又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县者,悬也,系也,蹏者,蹄也,犬与狗其尸形并无分别,是一而二,二而一,其分别则以「有县蹏者」和「叩气吠以守」以为犬与狗之区别,又犬之多毛者曰尨、犬、狗、尨皆为犬也。篆文犬为、甲骨文犬乃、今将甲骨文和篆文综合为遛狗形,还原其活动本性也。(如图一)丁亥年为猪年,「猪、豕

  • 文章珍愛中國的文字——「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講習」聽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洪念劬  出版时间:1983-06-01
    关键字: 中国文字 字体 象形 会意 指事 形声

    的特色,并富艺术趣味。例如:日,小篆写作。那圆圆的,一圈正像太阳的轮廓,中间的一横像其中不亏。月,小篆写作。因为月有圆缺,缺的时候多,所以月字的形状取它缺时的形象,半圆。半圆中的一竖,表示月有阴影。水,小篆作。长的短的线条都像水纹。以此类推,像这一类字,简直就是一幅幅图画,它既传达了意思,又给了我们美术上的乐趣。古人造字有所谓「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文字就是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来,难怪字字如画。再如炎,小篆写作。林,小篆写作。对称

  • 文章外國學者怎樣學漢文漢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程孟明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外国人 学者 汉语 汉字 象形字 六书 形声字

    文字为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又反转过来影响语言,故讲汉语者学汉文汉字较易,其理与讲各国语言者学各该国文字易,正属相同。然则何故作为外国语来学则不易,窃以为敎材及敎学方法不当有以致之。爰就外国人怎样学汉文汉字与社会贤达共同硏讨。或谓汉字为硕果仅存的象形文字,其实不然。依类象形谓之文。文者物象之本。西汉以后的学者总结前人据以造字之法为六书。象形为文,此外所造者为字。如果只是停留在象形阶段,就不能形成汉字,也不能发展至今,所以不能说汉字是象形文字。外国人学汉文

  • 文章納西族的東巴文化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李忠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纳西族 东巴文化 象形文字 文学 舞蹈

    纳西族源于秦代时西北河湟地带南迁的氐羌人中一支。汉代这支氐羌人后裔先在大渡河一带生息,称为「毛牛夷」。其后迁至雅砻江下游,四川盐源一带。公元三至七世纪,一部份氐羌人后裔,再迁至金沙江岸的玉龙雪山麓周边,这时称为「么些」。经过各个历史阶段不断发展,而形成现今的纳西族。全国共有三十余万人,其中主要聚居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约有二十七万余人。在当今世界文化史上,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独树一帜。它那原始的象形文字,充满神话传说的文字和绘画作品,以及东巴音乐和东巴舞,把

  • 文章大匠誨人有典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2期  作者:李霖燦 出版时间:2011-04-01
    关键字: 李济 纳西族 象形文字 中央博物院 著述为文

    民国九十七年我偕内子到昆明丽江走了一趟总共八天的行程,丽江的语言我们是听不懂的,他们讲的是纳喜语,只是中共统一了语言,人人都会讲普通话,但是他们的文字依然停在象形文字阶段,于是我想起乡前辈李霖灿先生,稍有点知识的纳喜人都知道他的大名,并且称他是「教父」。今天从旧报纸里看到李乡长于七十四年十二月卅日在中央副刊上发表的这一篇「大匠诲人有典型」文章,感触良多,实有再披露一读的必要,也为这乡前辈致崇高无尚的敬意。 华羽识

  • 文章湖北出现象形文字证明我国为六千年文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94-09-01
    关键字: 象形文字 杨家湾遗址 大溪文化 考古发掘 古代文明

    中央通讯社台北六日电: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中国最早之象形文字,起源推算到六千年前,比商朝殷墟出土之甲骨文还早了两千年。据「中通社」报导,杨家湾是长江三峡地区之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五万平方公尺。按出土文物类型分析,其遗址时代应属大溪文化中期,距今约六千年左右。考古人士从出土之陶器表面,发现一百七十余种刻划出来之符号,纪录当时人类对于生活事物之复述和描绘,代表固定之含义,有一定之规律性;从笔划运用观察,不仅有直笔,还大量运用圆笔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