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联合中学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迁校员林及建立「教育部特设员林实验中学」之契机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盛長忠 滕以魯 出版时间:1992-12-20
    关键字: 员林实验中学 迁校 山东联合中学

    八十有七,精神仍然矍铄,而道躬康强。八个国立山东联合中学师生于三十七年经秋迄冬以后,由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地,至三十八年五月辗转抵达当时政府所迁驻的广州。时盛长忠先生正担任教育部会计长,国立第三联中王校长前往教育部领取经费时,常与盛先生晤面。由于他们二位为南开同窗及多年老友,且盛会计长亦掌管各国立联合中学经费,因此盛先生对山东各联中情形甚为熟悉。其后八个联中师生由政府接运至澎湖,高中男生集体从军。教育部成立澎湖防衞司令部子弟学校,以收容及教育女生及初中

  • 文章湖北聯中校友會幹事會成立——並推選金唯信校友主持本屆會務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4期  出版时间:1975-01-10
    关键字: 校友会 湖北省立联合中学

    湖北省立联合中学校友会,经年余之筹备,已于六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堡垒厅正式成立,并选出第一届干事会干事刘勉文、吴开美、夏辉耀、李鄂生、屠炳春、屈德培、喩可象、邵伯才、金唯信、雷亨利、周起祥、何泽浩、胡振培、马淸秀、赵新民等十五位校友为干事;郑昌文、熊启放、汪士玉等三位校友为候补干事,已志上期(三十三期)本刋。嗣该会之第一届干事会于六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在信义路中心餐厅召开首次会议,一致推选金唯信校友为常务干事,并遴聘吴开美校友为秘书,胡振培校友

  • 文章抗战时我就读的中学历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湖北省立联合中学 同学

    话说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日本军阀发动「七七」芦沟桥事件,爆发我国全面抗战局面,不及一年后的时光,我国大部精华地区,悉被日军侵占,武汉也已弃守;湖北省政府播迁恩施。主席陈诚将军,为了全省学校,因逃离而停课解散,乃成立联合中学校,校名定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简称「联中」;以公费待遇,军事管理,招收全省失学青年就读,时在一九三八年的下半年。在鄂北设立两所分校;一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阳分校,由原省立襄阳第五中学为基础,设于郧阳县城内,李国魁任分校主任

  • 文章从上清宫到马公(下)——母校国立济南第五联合中学流亡简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王北辰  出版时间:2000-09-20
    关键字: 国立济南第五联合中学 人物回忆 广州

    震华学院的招牌在地方募捐,向敎育部报中学敎职员冒领救济,后来又以靑年军的名义在二〇五师吃给养。藉震华学院赴台复校的号召大张旗鼓,又拿出在南京的手段,大肆招兵买马。无论何种程度、何等人物,来者不拒。惹的流亡学生又沈不住气了,不论是初中毕业、高中肆业或退役军人、逃兵、伤患、官兵都纷纷报名。弄得各联中、临中学生都跑去跨校报名,领双份学生粮,闹的天翻地动,不成体统。据可靠统计,五联中同学报名者不下四十名。本来那里有许多老同学如旭相兄等人应当去看一次,但不知为什么又不

  • 文章抗战时我就读的中学历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抗战中学回忆 联合中学 下均县投考 德功桥 录取榜单 返乡小住

    抗战时期,我就读的中学,初中是联中,高中是八高。这两所学校的来历,我在枣阳文献第十八期所载「『八高』创校原始历程与首届的枣阳学生」一文中,曾经提到过;那就是在一九三七年,也是常讲的:民国二十六年日本军阀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件,爆发我国全面抗战局面。很快的我国大部精华地区,悉被日军侵占,武汉也已弃守,湖北省政府播迁恩施。一九三八年的下半年,省主席为了全省学校,因逃难而停课解散,乃成立联合中学,校名订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简称「联中」;以公费待遇

  • 文章澎湖寃獄記實(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2期  作者:牟宗還 出版时间:1996-09-20
    关键字: 澎湖冤狱 山东烟台联合中学 严刑逼供

    前言民国七十八年的春节过后,「山东文献」编辑委员,也是鲁籍同学赵儒生君,赠我一本民国七十七年十二月份出版之「山东文献」季刋,册内载有前山东烟台联合中学校本部张故校长敏之先生之哲嗣张彬兄妹,及旅加拿大山东各联中校友常永棻等人,分别刋登之启事,呼吁海内外鲁省同鄕、同学,为我们受寃蒙难的校长、老师、同学给予援手,向政府当局声请正式雪寃平反。另见该刋封底还有一则为纪念先师等人逝世四十周年之征文启事,因而触动我复又忆起平生所遭遇的最大创痛,感到应将当年的一段

  • 文章初編「四聯中鄉親師生通訊錄」感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孫鍾城  出版时间:1999-03-20
    关键字: 济南第四联合中学 求学回忆 同窗聚会 乡亲师生通讯录 感怀纪念

    一、四联中成校始末本联中成校于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当时山东各地流亡学校多已到达湖南等地,山东省敎育厅(厅长李亥删)于十二月十五日电令,将驻在郴县(栖凤渡)、宜章一带原峄县中学与台儿庄胜利中学合编为济南第四联合中学,并任命弓英德先生为总校长。成校后胜中编为第一分校,峄中编为第二分校,由李祺曾、宋东甫两位先生任分校长。事实上以上两校来自同一地区,流亡途中原为一体,早在当年十月初即由峄中校长宋东甫先生领军,会合胜中校长孙业洪先生将两校全体师生同时带离原籍,从

  • 文章談戰時山西第三聨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桑道之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战时学校 第三联合中学校 《同学录》 人员名单

    二〇〇三年,笔者在山西临汾市百汇古玩市场,购得一本民国三十六年印制的,山西省立第三联合中学校《同学录》。封面图案为锚形校徽,由TSMC四个字母拼成,构图精巧别致。大三十二开本,道林纸石印,五十页双面印刷,全校历届师生员工尽录其中。三联中是民国三十一年八月,日寇侵占山西同蒲铁路沿线大片地盘后,山西省府设于晋西南蒲县东胜山(柏山寺)的战时学校。日本投降后该校迁洪洞县,一九四九年转迁临汾,与省立五联中共用鼓楼西现临汾一中校址,至民国三十七年五月结束。《同学录

  • 文章創舉—李達人在姚安設獎學基金會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3期  作者:趙獻銓 出版时间:1993-12-25
    关键字: 联合中学 奖学基金会 李达人 组织章程 奖学金名单

    壹 弁言本校于民国六年,成立姚安、大姚、盐丰、鎭南(今南华)四县联合中学,设址于姚安县城栋川鎭。民国十二年,盐丰、鎭南两县自设中学,本校改为姚、大联立中学。民国三十二年,大姚另设初中,本校乃独立为姚安县第一中学;分高、初两部。自建立迄今,历将八十载,赖诸先进贤达,苦心擘画,热忱施教,使校政领先于社会各项建设之成长扩大,学生由五、六十名增至今之近二千名。历届毕业生,对国家社会,均有显著贡献。校政主管及各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奋勉,无不竭尽心力,希人人百尺竿头

  • 文章刘校长怡曾与山东省立第十五联合中学(中)为山东省立第十五联中五十年校庆而写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張象舜 出版时间:1991-03-20
    关键字: 刘怡曾 学校选址 寿光县立初级中学 山东省立第十五联合中学 捐资兴学 战火影响

    也是来之不易,都不以为苦。次年再度招生,招收简易师范一班,初中一班,原来校舍当然无法容纳,于是族兄张金銮,除了将已有的一间房子提供出来之外,又另新盖了一间可容七八十人的大房子,专供学生上课,一墙之隔的刘文明先生。也将一所房子,提供作为教职员办公休息之用。他们提供教室,完全是基于热心公益,发展教育的情怀,不收分文报酬。尤値得一提的,是张金銮兄,盖那间新房子时,寿光县立初级中学,已升格为省立山东十五联合中学,并决定在洱河东岸的寒桥,另行建造十五联中校本部一旦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