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美国大学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安雜憶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1期  作者:錢維翔  出版时间:1987-02-15
    关键字: 王安 交通大学 哈佛大学 留学美国 创办企业

    的王安)(注:王安和王安电脑)当时与王安一起出国受训的,有不少人后来在国内担任要职,如韦永宁、齐世基等。资委会把这批人送出去不难,但要把每个人在美国的进修事宜做一妥善安排却非易事。王安与杨嘉墀、朱琪瑶等人就向资委会备了案,放弃实习,改去唸书。王安进了哈佛大学,成绩依旧优异,头一学期就拿了两个A+和两个A、敎授都很赏识他。他就这样开始了在美国打天下的生涯。当时像王安那样很会唸书的人很多,但能像他那样一面吸收新知一面又能选择一条适当的路走的人却不多。一九五七年我到

  • 文章中国最早的一间大学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曲拯民 出版时间:2002-09-20
    关键字: 广文大学 文会馆 美国长老会

    国防大学。保定陆军学堂于辛亥革命前迁北京,民国成立后改为陆军大学,保定原址由陆军小学占用,民国后升格为保定军校。保定陆军师范的师生汉族占大半,武昌起义前半年已在酝酿革命,被清廷侦知,遂逮捕了师生多名,并勒令学校停办。民国后未再复校。以上各点为先父所告。一九一二年,津浦铁路完成,济南是两铁路交接地,又是省会,广文大学有意迁往济南。早在一八九二年美国长老会在济南设立了一间医院并成立所谓医学院,常年学生不足二十人。一九一五年,美国洛克弗勒基金会(ROCKFELLER

  • 文章昆曲放洋到美国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8期  作者:徐櫻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昆曲 美国 耶鲁大学 中国古典歌剧 国扇展览

    我也忝被点名,兹把各人的经历说一说,以资引玉。昆曲登陆美国,恐怕还是在一九三八年我随外子李方桂敎授到耶鲁大学。那时战云密布,抗日正烈,国内志士仁人莫不出钱出力以尽棉薄。在国外敎书的、读书的人,也不甘落后,师生们也发起义演活动。当时剧作家兼导演家姚柯、莘农君正在耶鲁大学戏剧系修博士。他的论文就把平剧「打渔杀家」译编英文话剧,以备上演。而此剧一出略短,还得再配一出,才够格式。同事中某位洋敎授,(已不知其名姓,至今是个谜。)不知怎么风闻我会唱一点儿昆曲,必要拉我

  • 文章美西罕弗爾(HANFORD)一瞥行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5期  作者:尤杏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美国 罕弗尔 麦克拉瑞水坝 华州大学 原子弹

    MCNANARY)水坝,我见识到鲑鱼(SALMON FISH)即海外华人称之为「三门鱼」逢产卵期跳闸的大坝全景,还有华州大学以及罕弗尔(HANFORD)首产原子弹之地一瞥行。近看那大坝旁高耸壮观的钢架大桥,及鱼群产卵跳闸,迎浪逆水而上,所设置助鱼逆流游走的先进设备,令人称奇,叹为观止。(据说每逢三门鱼产卵期内,鱼群自哥伦比亚河水域,跳往斯内克(SNAKE)各支流淡水中产卵,幼鱼成活则进入太平洋海水中成长,母鱼产后而亡,代代相传周而复始,卵前是为饱人口福的美味佳肴。)三门

  • 文章维吉利亚大学教授易社强来函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5期  出版时间:1985-12-25
    关键字: 易社强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信件内容 云南风貌 云南文献

    申先生:我已經在臺北學了七個月中文,並且為西南聯大兔集一本書的材料,我佳在昆明從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天早晨我在國立中央圖書館發現雲南文獻,我很歡喜花些時間影印其中部份可作為今後研究及論述。在我忙碌工作裡我遊歷雲南省幾次,我在一九八〇年位在昆明四個月,基本上每年一次同到那兒,我騎自行卓旅行各地到過大理,蒙自,和石林探索昆明周邊村落,我花幾天在西雙版納參加泰國人潑水節。雲南是一個美麗迷人的省,我認為昆明像是第二故鄉,我蒐集很多彩色幻燈片如雲南昆明,有些...

  • 文章易社強教授歡迎詞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5期  作者:申慶璧 出版时间:1985-12-25
    关键字: 易社强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西南联大名誉校友 欢迎词

    中华民国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易社强敎授是美国维吉利亚大学的名历史学敎授,我国出身于这个学校的不少,而且易敎授在台湾多年,任美国史丹福大学主办中国语文联合研习所研究员,为人热心,今天我们虽然是初次见面,想耳闻过的人,一定不少。据我所知:他不但自己喜欢云南这个地方,还常领导朋友去看,宣传这个地方,也喜欢和活动在这地方的人交朋友,成为西南联大的名誉校友。易社强敎授与我们都是初次见面,应该是很陌生。但他给我信中说:很喜欢云南,已自认昆明为第二故鄕。因此面虽生,却是

  • 文章九十自述(三)第二章 求學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求学经历 山东省立第六中学 国立北京大学 美国留学 私塾 小学

    留在美国求学㈠到科大注册 我来美九个月,济南失守。在大陆局势逆转时,不少山东教育界人士来美,住在旧金山和贝尔克雷。多劝我不必再从事考察,不如趁便留在美国大学注册作硏究工作。其中一位是山东省立莱阳鄕村师范学校校长王培祚,北京大学毕业,在上学时和在山东作事时都认识。他来美已一年,在科拉罗多读硕士学位,乘暑假期间来旧金山打工,赚取学费。他拉我去科拉罗多大学注册上课。自民国二十二年,离开学校,到山东省教育厅工作迄来科大作硏究生,脱离了学生生活已十五年。我在北大毕业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