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祖宗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明偶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1、2期  作者:魏治江  出版时间:2008-06-01
    关键字: 清明偶感 悼念祖宗

    清明时节行匆匆,纸箔酒浆祭先魂。闲看稚童争炊饼,怒斥逆子詈祖宗。蚍蜉何能撼大树?丑戏五更定曲终。阴霾扫尽彩云归,黄陵阶前颂大同!

  • 文章姓氏爲國家團結強盛之本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2期  作者:鐵軍 出版时间:1995-04-01
    关键字: 姓氏 宗族 祖宗传统

    一、姓氏之意義人皆有姓氏,乃我中國人之歷史傳統和文化背景使然,其源始於漢族之祖先—黃帝。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擇其中有功德者十四人「胙之土而命之氏」,後裔遂世代沿氏爲姓,蕃衍而傳,迄今已歷五千年矣。姓氏之在中國,代表著一個人之血統、祖先榮譽、以及社會地位,故凡人均可取名、立號,各本所喜,而對於冠在名字上之姓氏,則從未有人表示不滿意者。且理所當然地而以已有之姓爲榮爲傲。「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乃爲男兒本色。中國人向以「黃帝後裔」自居,以黃胤爲榮,而有別於四方夷...

  • 文章沒有東西

    来源期刊:《闽聲》 第6期  作者:一文 出版时间:1966-12-01
    关键字: 棺材 春联 除夕 祖宗牌位

    只有祖宗牌位,供在厅中。入夜即将一条破蓆子,舖在地上,一身横陈,四壁萧条,冷冷淸淸,但他还写一副对联,聊以解嘲,联曰:「守祖宗产业弗衰,一夜精神百夜苦」。「看子孙勤劳不倦,三更灯火五更鸡」。

  • 文章過年懷鄕憶祭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81-01-25
    关键字: 追思祖宗 风土习俗 过年祭祖 拜祖庙 祭祠堂

    亦且有敦亲睦族之效,其实民族意识,国家观念,无不由祭祖而产生。祭祖在中国,尽管因贫富悬殊而方式有别,但飮水思源视亲报本的意义则是一致的,所以孔云「祭神如神在」朱子家训也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足证诚敬二字在祭祀进行中,是绝对不可马虎的。在此郑重呼吁国人,不管社会型态如何演变,时代如何更替,然传统文化的祭祖,则是永远不变的必然定律。因为祀祖是中国文化的嫡传,其本义不祇是追思祖宗留给我们的福荫,而且还有一种承先启后的内函,因此,惟有对祖先的崇敬,才能养成

  • 文章廣安的嫁俗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82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9-06-01
    关键字: 广安嫁俗 红叶点灯 拜别祖宗 美玉出嫁 桂花树

    亲戚朋友远道来,淡酒素肴请自便!」美玉哭了请客上席后,才喝下一口茶止渴。大厅里传来的声音:「新姑孃哭过请客人上席了,请客人出来上席,男客坐左边,女客坐右边!」散席后,坐「歌堂」的节目就开始了。六张四方桌子,排成两排,排在祖宗枱前。桌上除了一对大红烛外,便是些糖菓、铜钱……。美玉坐在上方的正中,脸向着大门。头上顶了红罗帕,衣裙都是大红色。坐在美玉左右的姑孃,都是十六七岁待嫁的小姐。年纪小的,坐在两排或下面。一般想要看对象的男孩,这便是一个好机会。有的被男孩看中

  • 文章中國文化與孝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李學綱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中国文化 孝道 父母 祖宗 家族制度

    直感于一姓相传之祖宗,故以祖宗祭祀不可废;吾国人多以祖宗配享天与上帝,如诗经「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孝经「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易经「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祖宗是人,而以之配天与上帝,即视天与上帝,并非孤悬天上,远隔于人,而有祖宗配祀,则使祖德上通于天德。又以祖宗并非魂归泉坏,永别于世,而在吾人祭祀一念之诚中,将使吾人生命与祝宗生命作千古之相接,一脉之相承,则祖宗之功德,复活于吾人之心目中,使吾人之生命

  • 文章源遠流長話祠堂

    来源期刊:《同安》 第55期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祠堂 渊源 宗族文化结晶 弘扬文化基地 祭拜祖宗圣地

    祠堂即是祠宇,闽南人叫做「祖厝」,是同宗族人祭祀祖宗和先贤的庙堂。君子营建宫室,以宗庙为先。诚以祖宗发源之地,支派皆源于兹。福建开发于汉代,晋时中原板荡,衣冠南渡,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族入闽。后来又由于朝代变革,战争频繁,促使大批中原人民先后来到福建定居。吾闽处于濒海地带,南迁的先民为了在崇山峻岭密林之中,及波涛汹涌的海洋上,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强化族人内部的团结,以便同心协力,应付随时可能遭遇的自然灾祸和野兽侵袭。因此,先民氏族的迁徙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