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榴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榴花似火果滿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2卷 第11期  作者:金建楷 出版时间:2010-11-10
    关键字: 故乡 宁波 石榴

    晋代大文人潘岳《石榴赋》说:「榴者,天下之奇树,九洲之名果……」石榴原产波斯一带,西汉时传入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波斯,即今伊朗,古称「安息国」,因「安息」与「安石」谐音,故「安息榴」又称「安石榴」,简称「石榴」。唐人元稹诗中就有「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之句;晋代陆机《与弟云书》曰:「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于是「涂林」也成了石榴的代名词,又因石榴在海外移植进来,亦称之「海石榴」。在我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金樱当作金罂

  • 文章石榴古今谈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3卷 第3期  作者:季風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 石榴 论述 历史 石榴裙

    石榴,英名pomegranate,学名Punica granatum,源自法语「有子苹果」之意,一名安石榴或海榴,因来自海外,故名。元稹诗有「海榴红簇锦窠匀」与「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之句。初学记·二八·晋张华博物志上说:「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参阅政和证类本草·二三·安石榴。其别名为涂林。太平御览·九七〇·晋陆机与弟云书:「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一说:从北方陆路输入的称安石榴,从南方海运输入的称涂林。文苑

  • 文章也谈石榴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前人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萧县 石榴 简记

    萧县的石榴,砀山的梨」,皆为徐属家鄕的名产。民国三十八年来台湾,时时不忘石榴。台湾的石榴只可供盆景,欣赏其花,不得大实,此仍风土气候所致。石榴,元,农书载:石榴一名若榴,一名丹若。旧不著所出州土。晋,陆玑认为,张骞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种。元时称海榴,以其海外也。当时以中原河阴者为佳。今称石榴为我萧邑者绝佳名产。目前仍安在否?石榴有二种。子红者,如码瑙,另白者如水晶,极为可爱。唐,庄布诗云:「鹦鹉啄残红豆颗」,即言红榴。又唐、皮日休诗云:「嚼破水晶千万粒

  • 文章史氏歷代世系考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史先春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历代世系表 《史氏通谱》 古丰史氏 石榴图》

    (注:石榴

  • 文章昆明的宝珠梨和大明石榴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2期  作者:張家豪 出版时间:2012-12-25
    关键字: 昆明特产 宝珠梨 大明石榴 农业发展

    老友田君,日昨自美返国,特地送我六个石榴,外表硕大,亦很中看。但友人走后,我迫不及待的拿一个剥开一看,不但枳实肉为白色,颗粒又小,我抠了四、五粒丢进嘴里,才一嚼,即酸得我不能忍受而随口吐掉。这真如「卖柑者言」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由此了见,外国的月亮并不都是「圆」的。但这是老友老远携来的礼物,虽难如人意,然其诚可感。想想看,单枪匹马出国,大包小包,进出机场多烦。老友多年才返国一次,在台的亲友至少有十来个,带这些礼物多难呀!因而,我和内子们衷心感激

  • 文章閩都別記雙峯夢卷之二(四)

    来源期刊:《闽聲》 第3期  作者:里人何求纂 出版时间:1966-09-01
    关键字: 白面书生 姑何 石榴 石桌

    可以度饥。靑娘随去摘一颗石榴,放于石桌上,谓曰:何如?果是天公埀怜,赐榴与我两人度饥。启文正饥甚。随取过笑曰:天恩不可负,须当领受,入口作几口连壳带核吞落肚去。靑娘笑曰:先前曾杀身以成仁,此则见物而忘义了。启文曰:该死该死,若赐桃不让而死,今赐榴独食亦要自杀耳。靑娘曰:昔二桃杀三士,今一榴扼万军何须死。启文曰:似此忘义亦要逃。靑娘曰:亦不须逃,今就此作一对句与公子对,如对得再去摘榴同食,如对不来,汝去死去逃,由汝。启文曰:敢不如命。靑娘随口出对曰:既有石(实

  • 文章萧县三宝——蝉猴、石榴、老芦翁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1期  作者:鄭鐘麟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萧县 蝉猴 石榴 老芦翁

    里炸,味道香脆甘美,为餐馆食客必点的佳肴,也成为家庭的主菜。大多数人不知蝉猴的药效及营养成分,主要是夏季很难吃到荤腥,只为了好吃及补充肉食的欠缺。萧县人多长寿,有的活到百多岁,不知是否与吃大量的蝉猴有关,尙无人硏究过。整个夏天有无数蝉猴从地下钻出来,谁都可以捉,永久吃不完,不需要人工饲养的天然资源,可说得天独厚。二、石榴—萧县的石榴品质优良驰名遐迩,知道的人很多,因为地质及气候的关系,很适合这种水果生长。只要将枝条扦揷在半砂砾地上,就会很快长大,耐捞、旱

  • 文章萧县石榴砀山梨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0期  作者:張鳳儀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萧县 石榴 碭山梨 杂谈

    看到的石榴与梨我与内人及同鄕返鄕探亲,既兴奋又茫然。屈指一算,自民国三十六年八月离开家鄕,至七十九年八月,已整整的四十三年头了。我所期盼看到的老母亲,也于开放后听到笔者还在台湾的消息后竟与世长辞,难免一时两眼汪汪,心中一阵酸痛。返回大陆第一次看到的梨园,是在黄口鎭南边,果实累累结满枝桠,边吃边摘,快乐的忘了一切。忽然间想起我家在陇海路南边梨园,在抗战期间太靠近铁路,影响行车安全,(抗战时沿铁路两侧各挖深一丈多,宽二丈壕沟,在沟内不淮种高梁,己种的拔除)而

  • 文章悠悠故鄕情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9期  作者:羋復樸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故乡情 萧县石榴 皇藏峪 王仲廉 方先觉

    萧县,余之故里也,属徐州上四县之一。县境自西北迄东南百余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英豪辈出,人杰地灵之乡。不仅有名产名胜,还出了不少名人名将,就我之所知略述一二。先就萧县名产来说,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读的教科书上就有「江苏砀山梨最好,萧县的石榴也不差」的赞誉。砀山的梨我是吃过的,香甜脆酥,堪称佳品。至于石榴是年年吃的,记得我们各个村圧、庭院之中,没有不种石榴的。石榴树大部份种在窗户下面朝阳处大概是怕风怕冻之故。石榴的品种繁多,但我们只分酸甜两种,酸的皮厚粒红

  • 文章懷念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8期  作者:馮家矩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圣泉寺 义安山 石榴树 抗日战争

    老槐树依旧是迎风招展笑迎来人,我还以为它在欢迎我这久别的游子重逢呢?抑或它想给我诉说别后的沧桑?树边的涓涓泉水,依然长流不息,清澈的泉水就消逝在下面的渴家林!这里往日曾是满山遍野的石榴树,五月榴花红似火,到了七八月间,树树结满甜石榴,滴喽打挂的吊在树梢头,躲在绿叶丛中若隐若现的左摇右晃,眞是美景如画,给人遐想!如今却连个树影都找不到了。眞让人惆怅;据说在十年动乱中,石榴树被饥饿的人民吃光了!其然乎?其不然乎?怎不使人断肠!二、长眠义安山我大姑的长子,我的表哥孙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