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画刻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群星熠熠 片紙生輝——紀念謝玉岑逝世六十周年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12期  作者:高鋅  出版时间:1994-10-10
    关键字: 谢玉岑 诗书 纪念

    「當年離別各魂銷,今日銷魂成獨自。」—謝玉岑悼亡詞句

  • 文章三峡大坝 石刻壁画 台湾不缺席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1期  作者:羅際鴻  出版时间:2006-10-10
    关键字: 石刻壁画 台湾画家 洪耀

    全球耗资最大的三峡大坝工程甫隆重庆祝,在最后一次灌浆后宣告完工。世人可能只见它的硬体建设。忽略它背后也有文化建设;中共结合百余位当代主要华人家分别创作,在背对三峡山壁上石永存,参与这项浩大的艺术工程当中不乏居住在台湾的家。定居台湾今年刚满廿年的家洪耀(全名洪耀华)指出,一九九七年因大坝工程第一次长江截流期间,当时中共相关部门即开始运作,由领导全中国坛的中国研究院、广东院和湖北省美术院合作,邀集海内外具贡献和代表性的家分别创作作品。起初取

  • 文章一扇历史之窗东汉像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翟羽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石刻 东汉 画像石 文物 考古

    像砖」和「像石」,顾名思像砖盛行于东汉,在四川、山东、河南等地发现较多。表现形式有:阳线条、阳平面、浅浮雕相互结合;或用模型印制,或直接雕刻在砖上的,有的则施加色彩。像石的图像·故事像石起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公元前二〇六—公元二二〇年),表现形式可分凸出线条和块面阳,以及线条凹进的阴两类。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方巨大的像砖,刻着凤凰花纹,是十分大型的汉砖,内中有孔,便于砖砖连接。波士顿美术馆有一组像砖,作五人交谈状,是东汉物,造型和线条朴质生动

  • 文章那些即將消失的「指尖藝術」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6期  出版时间:2014-07-25
    关键字: 指尖艺术 钟表修理 手工 炭精画师 简介

    和私章刻得比较多。「公章一般是用仿宋字体,私章则是草书、行书比较多,偶尔也有些客人会有特殊要求,比如象形字。」邱志元说,对于一些特殊的字体要求,他一般是査书,尽量满足客人的需求。不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电脑章起,邱志元的生意就差了很多,加上湖塘老街商业中心的地位不再,「已经很少有人再逛到这里了。」如今,印刷厂也改制了,邱志元也退休了,可他还是和老同事一起租下了这间小门店,继续着手工章的生意。邱志元告诉记者,他从没收过学徒。「章看起来很好学,依葫芦

  • 文章一代紅顏陳圓圓(十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00期  出版时间:1977-01-15
    关键字: 陈圆圆 石刻肖像 吴三桂 清朝 绢画

    像颇似圆圆,作道姑装,当系入庵修道后所造。诗不似妇人口吻,或系别人题词,或造此像者所题,末句有「手造双躯」字样,可能另外还有一个石像。根据「国到难兴愿化烟」这句诗,可证明圆圆的确有复国的思想。除石肖像外,有绢一张,空中美人,栩栩若活,右手抱琴、立柳树下。左上角题字云:「抱琴弹向月明中。」字下盖一篆文图章,文曰:「家在奔牛山下住」表示书中人为奔牛鎭的圆圆,风姿绰约与石像相似。此外,发掘所得,尙有圆圆致三桂信一通,略云:「……古之立大业建大功者

  • 文章伏波山与山西书大师米芾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2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桂林伏波山 还珠洞 石刻壁画 米芾 书画成就

    记载和赞美名胜古蹟的诗文,有巨幅榜书,有精雕细的人物像,眞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给。在这众多的石中,有北宋大书家米芾的自像和题名,吸引我驻足观赏。只见题「潘景纯、米芾熙宁七年五月晦同游」,是米芾在宋神宗熙宁七年(一〇七四)在广西任临桂县尉其间留下的手蹟。在题的左边,刻有米芾自像一幅。其像高一尺一寸,宽一尺,身穿古服,神态飘逸潇洒。像的上方有宋高宗的赞语:「襄阳米芾,得名能书……骨与气劲,妙逐神倶。」像右侧有其子米友仁题书:「先南宫戏作此小像

  • 文章天寧寺的羅溪像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8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75-03-15
    关键字: 天宁寺 石刻罗汉画像 罗汉堂 罗汉像 五百罗汉

    曾见报端刋载了一则广吿,说是发售天宁寺石罗汉像拓本复印本。有人问我曾否见过此原?说来惭愧,小时候进出天宁寺不下十数次,却没有注意到曾否有此石罗汉像。只知道大雄宝殿前两侧有罗汉堂数十间,供奉泥塑金身罗汉数百尊,只觉得这些罗汉像,高大一如眞人,比他处所见的更多、更好、更大,当时连到底是多少尊也懒得去管,那里还问其他。至今离鄕数十年,家鄕正罹浩刼中,这些佛像,是否还能保存?不胜感慨系念。今在台居然还有石罗汉像拓本复制品发售,又觉得似有若干安慰

  • 文章我以审美的观㸃看汉代南阳石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南阳文物 汉代画像石 画像石研究 南阳石刻

    大多是南阳人。光武以后至东汉末,南阳军政文史各方面人才,几不可胜数。因此,南阳郡境,东汉达官巨室的冢墓,到处可见。由于汉代厚葬的风气最盛,所以大官们修建冢墓,不但多用石材,并且或为装饰,或为避邪,在墓穴石壁上与石椁外面雕种种像。在兵荒马乱,社会崩溃的时候,不法之徒,趁火打劫,盗掘冢墓,不但把棺内椁外陪葬的珍物和冥器取去,农民无知,便利用这种无价之宝像石修桥建屋砌墙。于民国十九年,南阳著名的学者张仲孚先生拓汉像石四十余幅,由河南省博物馆馆长关百镒先生协助

  • 文章嘉祥武氏祠画像石刻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嘉祥 武氏祠 画像石刻 山川文物 史料考古

    像石是秦汉时代的图案艺术,而嘉祥县城南紫云山北麓的武氏墓羣像石是国内最著名的。墓羣是东汉武氏家族的大祠堂,包括前室武荣祠,右室武祠,左室武班祠,后室武开明祠。石宋代已发现,且记之于书,淸乾隆初发掘出四室,世称武梁祠。石多用减地阳法。内容有祥瑞图:带翼神人,云龙异兽,合欢图等。有历代帝王图:人头蛇身的伏羲氏,执禾躬耕的神农氏,冠冕族、着衣裳的黄帝,以及夏禹、夏杰等。有民间和历史故事:闵子骞芦衣赶车,老莱班衣娱亲,曹沫刼桓公,蔺相如完璧归赵

  • 文章流坑一绝——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北子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流坑村 民间文化 书画雕刻 文献古物 古建筑

    乐安 北子流坑是个古建王国,也是座艺术宫殿。村中书,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俯仰皆是,美不胜收。据统计,流坑现存古代书法精品四〇〇多幅,其中木匾书法作品九十多幅,墙匾书法作品二五〇多幅,对联书法作品五十五对。木雕、石雕、砖雕、壁、彩绘作品更是数不胜数,眞是一个书艺术的海洋。流坑书不仅数量多,而且品质都臻上乘。特别是流坑的书法作品,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如文天祥在《衣冠图》上题书的「世珍」、朱熹在状元楼上题书的「状元楼」、明代宰辅杨士奇为董琰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