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演变历史共返回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粤劇歌樂近百年來的遷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陳鐵兒 出版时间:1984-06-30
    关键字: 粤剧 民歌 历史演变 学术研究

    导,故不识字的妇女去读木鱼书,先跟唱口簧,因歌词有文有韵,很易上口,盲人也学识唱,在未有女校前,木鱼书足以称为妇女唯一识字运动的工具。至粤人爱好歌曲如此其众,究竟当时有若干曲本来供应他们读唱呢?以我们见到的是除广州各报每天例有刊载的时事粤讴、龙舟、班本外,据文史学家郑振铎搜藏粤曲歌书已三四百种,前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由刘复李家瑞合编的「中国俗曲总目稿」一书录出广州俗曲二百五十二种,班本方面:民国廿八年麦啸霞出版的「广东戏剧史略」列出粤剧七百二十六本

  • 文章浙大今昔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7期  作者:宋晞 出版时间:1982-07-06
    关键字: 浙江大学 历史 学校 教育 演变

    一、自求是书院到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是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之一,它的前身是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堂和浙江高等学堂。求是书院创立于淸光緖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九七),迄今已有八十四年的历史。浙大校本部在杭州的蒲惕巷,后称大学路。有求是桥,求是云者,含有「实事求是」及「寻求眞理,崇向正义」的意义。求是二字又为浙大校训,表明其一线相承的渊源。出身浙江高等学堂的陈布雷氏有云:「吾浙江高等学校承求是书院之旧址以设学,其学风乃独以和易著。」求是书院的总理(即创办人)是陆懋勋氏

  • 文章古城再現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修复沭阳 古城再现 历史演变

    国民党撤走,又为共产党政府再次拆除,只剩下东兴桥北端西侧五十丈长、高五尺之断壁残垣,每到汛期则湮没河水中。具有五百多年之久的沭城,已成为历史。为了扩大旅游景点,招徕游客,发展经济,振兴沭阳,而古修复城墙,供人游览。沭阳县委、县政府决定,责成县广播文化局于二〇〇六年十月份,在老城区沭河东兴桥北端西侧北岸,就原残存之古城墙,修复一道市尺八十六丈六尺长、高一丈三尺七寸之新城墙,建有七十二个瞭望洞、雉堞七十三个,堞高四尺,堞长八尺五寸,雉堞南侧装二百五十五支日光灯

  • 文章小談「申明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97-09-01
    关键字: 申明亭 历史由来 地名演变

    明洪武五年(公元一三七二年),朝廷下旨,命地方里邑置申明亭,旌善亭。民有善惡,即書寫其人姓名,事蹟於版榜之上,分別懸於亭內。以淳民風。「旌」,表彰也,旌善亭,自然是表彰好人好事的亭子,申明亭,那就是揭露一些壞人壞事的。朝廷旨下,各地紛紛行動,海州自不例外,立即行動,在州衙署的大門外,把兩個亭子建起來,門東一個叫旌善亭,門西一個叫申明亭。群眾好事壞事分別公布,果然社會風氣大好。州命各鄕照此辦理。州內一共建了九十三處。這可眞是好事有人誇,壞事有人抓了。更有些...

  • 文章武汉城鎭的演变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期  作者:金達凱  出版时间:1967-10-10
    关键字: 武汉城镇的演变 武汉历史形势概观

    江漢滔滔,流不盡、楚天寒暑。閒眺望、中州景色,洞庭烟雨。長笛一聲黃鶴去,晴川巨浪金沙舞。看新軍、首義舉旌旗,名千古。思往事,情如許。念今日,生靈苦。但萋萋芳草,悲啼杜宇。虜使倉皇奔后妾,龜蛇對峙驚狐鼠。喜揮戈、百萬有雄師,風從虎。——咏武漢:調寄滿江紅

  • 文章宜都·宜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6期  作者:李邁  出版时间:1978-01-10
    关键字: 湖北宜昌 宜昌历史沿革 名称演变

    課業依時序的進行,轉瞬間,卽晉入酈道元的「水經江水注」,換言之,「江水又東」已顯現出來了!一如人我共曉,酈道元的注「水經」(前漢時代桑欽所撰),純然是表現出南北朝時代的山水文學與「唯美文學」的特色,對於山水風光、重巖叠嶂、素湍綠潭………等,非惟形容刻劃得細微詳盡,抑且能描繪出自然界的生命與情趣。諸如:「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以及——「旣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酈氏雖不無琢鍊...

  • 文章東平州志序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淸·周雲鳳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东平州志》 序文 历史演变

    東平有志,自明嘉靖己亥始,迄乾隆辛卯凡六修,六家得失之故,具載第廿九卷舊志略中,今勒成新志卅卷,損益多端,非與諸家競長也,志之體、源於經、準於史,而以秉筆者之心術爲圭臬,學與識各隨其量;惟心術正者,必酌中持平,如荀悅之因事以明臧否,而才其末也。地形之險易、風俗之淳澆,民生之利疾,此志之大者也。惟心術正者,能盡心於險易淳澆利病之所以然,而有因地因時之計,否則以無關文藻一鈔胥足矣!東,原載於禹貢,須句書於春秋,漢京開藩,歷年四百,唐宋以來,有方伯連率之,寄元...

  • 文章客家語的淵源與流變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6期  作者:羅肇錦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客家方言 历史源流 发展演变 语音特色

    客家话很整齐的表现出来。因此,用客家话唸唐诗宋词,最能表现其节奏和韵味,这也就证明客家话和唐宋音很相似,且合于中古音的现象,在客家话保留得很完整,所以我们把这种中古音成分称为「普通古层」。⑶特殊外层:就是由非汉语的成分借来,如广东话借壮语「乜嘢」「ti」……等,以词汇主的外来特殊层次,然而广东话与壮族的渊源久远,所以语音结构中长之音与短之音成了很基本的音位(如「匣」唸kap.「甲」唸ka:p),客家与畬族相处的历史不如广东人与壮族那么久远,所以只从畬族(摇族

  • 文章滿族演進簡史概述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2、33卷 第1、2、3、4期  作者:翁福祥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满族 历史演变 学者论述 女真人

    杂乱无章,事后我一想凡事不能倚靠别人,还是自己整理出一篇文章自己发表吧!因为国父孙中山曾经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人人知道的革命口号:国父竟把满族和鞑靼(契丹)混为一谈、因为一般人都奉国父为圣人,他的言论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我不得不将满族的先民演进史介绍给国人知道,不要再张冠李戴把各少数民族混为一谈,各民族有各民族成长的历史,绝不能指鹿为马。满族的先民是肃慎、是挹娄、是勿吉、是鞔鞮、是女真:他们都是同种族不同部落,从夏、商、周时代出现东北地区陪同汉族一起成长

  • 文章雲南古國與土司制度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期  作者:后希鎧  出版时间:1971-12-25
    关键字: 云南 历史沿革 土司制度 发展演变

    都说土司制度,起于元朝。实际从汉朝起,虽设郡县(流官),但仍封土王,就是土司制度的本源。照这样说,云南自有古国(滇国)之始,就开始了「流土并治」的形态,从汉设益州郡起,云南就是中国的一部份。祇是历史演进,云南与中土的关系,时密时疏,到了明朝,才因中土子弟屯垦落籍,与中土血肉不分了。民国成立,袁世凯私图称帝,云南起义拥护共和,推翻帝制,便是云南人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具体表现。现在,国家多难,我们三迤健儿,必定会发挥祖宗屯守边疆,维护国家的精神,忠公体国,推翻暴政。

共31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