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泰伯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無錫華氏可代表中國最古的舊族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5期  作者:石愴  出版时间:1991-11-20
    关键字: 华氏 泰伯 泰伯 氏族

    长江下游太湖一带,为中国近代精华会萃之区,财赋人文甲于全国。考若其文化发祥地,则不在苏杭,不在京鎭,而在无锡的梅里。无锡县东南鄕有人工河流曰泰伯渎,相传为吴泰伯所开,为无锡至苏州交通要道。梅里今名梅村,当伯渎之中路,有桥跨河上,即名伯渎桥。梅里虽是一个村落,实泰伯之旧都,想不到这弹丸之地,乃是江南最老的都城。梅里在县城东南三十里,今尙有泰伯庙,俗称让王庙,其东北九里皇山西岭,为泰伯葬地,俗称吴王墩。庙貌及墓道,皆俨然在望,并非古代神话不可征信之事。当夏殷

  • 文章無錫梅里爲中國文化發祥地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2期  作者:樂山  出版时间:1989-12-20
    关键字: 无锡 梅里 泰伯 泰伯

    本文摘自張其昀先生生前(十年前)與楊保和鄕長討論歷史上氏族之遷徙,關於無錫蕩口華氏遠祖,彼於民國二十二年至無錫鄕間旅行據當地父老述說,爲開發江南平原之吳太伯,特以其所著「無錫人文」之一段寄與楊鄕長作爲參考。因摘錄其篇段刋諸鄕訊以備將來作重修邑志時之參考。

  • 文章江南鼻祖吴泰伯(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5期  作者:張永初  出版时间:1990-03-20
    关键字: 泰伯 让王殿 宝鼎 泰伯

    泰伯庙 又名泰伯祠、至德祠,俗称让王庙。座落在今梅村鎭伯渎港南岸。一九五七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管单位。早在东汉时,桓帝刘志于永兴二年(公元一五四年)曾下令在泰伯旧居立庙。原先的庙在梅村伯渎港南岸,只有一间小屋,称「让王殿」。到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一五〇〇年)重建,规模才宏伟,气势壮观。以后虽经战火,多次修建,仍不失为明代古建筑,四周有黄石围墙。前几年(一九八三—一九八六年二月),无锡县政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庙宇焕然一新。至德大殿 又称泰伯殿、让王殿

  • 文章重現勾吴古城雄風,再現梅里吴墟光輝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13期  作者:張鐵民  出版时间:1995-11-20
    关键字:泰伯 勾吴 梅里 泰伯 荣毅仁

    江南始祖吴泰伯,三让天下,南奔荆蛮,开拓江南,教民耕种,与修水利等等具体行动,使半开化的荆蛮族受到了文明的薰陶,纷纷来归,建立了勾吴小国,这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堪称绝无仅有的,至德精神,代代相传。泰伯诞生于公元前1285年,至今日已是3280年,可谓源远流长,留给祖国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看到今日的江南,经济繁荣,居全国之首,因此海外宗亲,盛赞泰伯具有深邃的眼力,感佩不已。而今无锡梅村之泰伯庙,鸿山之泰伯墓,均巍峨犹存,历代修茸不断,尤其近十

  • 文章江南鼻祖吴泰伯(三)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6期  作者:張永初  出版时间:1990-04-20
    关键字:泰伯 泰伯 梅里古镇 月牙池

    泰伯墓 又称泰伯墩,吴王墩、至德墓、皇陵。早在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一五四年)就下令建泰伯墓,给五十户守冡。东晋明帝太平元年(公元三二三年)在墓南建庙。以后历代都有修建。前几年政府又修建一新。一九八二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伯墓地依山而建,朱黄色的护墓围墙,逶迤四周,气势雄伟。墓区前为「月牙池」,池北是墓门,石坊中门上刻「至德墓道」四个正楷字。进去是戟门,即供祭祀用的享堂,中门堂上悬「三让高踪」匾额,红漆底配着金花龙纹。前廊的石柱上刻「志异征诛,三让

  • 文章台灣吳氏宗親團——尋根祭祖古梅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1期  作者:顧建明  出版时间:1990-09-20
    关键字: 吴氏宗亲 泰伯 祭祖 寻根

    今年五月五日和六月一日,台中、高雄两市的吴氏宗亲,分别在吴干华、吴天裕、吴茂仁团长的率领下,来到无锡的泰伯庙和墓地寻根祭祖。吴泰伯是商朝末年人,为让王位给兄弟而来到江南,随鄕入俗「断发文身」,成为吴地鼻祖,被孔子尊为「至德」,素有南方第一家之誉。如今,吴姓已成为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吴泰伯的世系已传到一百多代,在海外就有后裔四百六十余万人。随着海峡两岸的开通,台中、高雄两县市的吴氏宗亲捷足先登,瞻仰了位于无锡梅村鎭的泰伯庙和座落在鸿声鄕的泰伯墓,实现了他们

  • 文章無錫文獻叢刋第四輯書目敍錄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28期  作者:楊保和  出版时间:1980-06-20
    关键字: 泰伯梅里志 泰伯 梅里 开化乡志 方志

    无锡文献丛刊第四辑第一部梅里志敍录,已于本刊上期发表。兹请杨鄕长再将第二部泰伯梅里志与第三部开化鄕志敍录交本刊继续发表,以飨诸同鄕先睹之快。慨以刼火相寻,沧桑屡易,尤于**沦陷大陆之后,前贤著述,地方文献,摧毁殆尽,以上二书,为目前在自由地区之仅存者,若不予以影印刊布,则后人将无从而得知之矣。 ——编者

  • 文章梁溪聯話(二十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73期  作者:弘農氏  出版时间:1984-03-20
    关键字:泰伯 墓门联 对联

    泰伯墓,在邑之鸿山,嘉庆间邑令齐彦槐题墓门联云:至德无称,三让两家天下;高山可仰,一坏万古江南。惠山至德祠,祀吴泰伯,某题联云:草昧造三吴,自南河阳城箕山以来,天锡兹土;豆登崇百世,立君臣父子兄弟之极,民无能名。又某题联云:上德不德,希踪巢父,抗节子臧,是名敎完人,三让高风殊卓绝;求仁得仁,介弟仲雍,裔孙季札,更后先济美,二泉流泽卜灵长。(唐尧时,许由居阳城,巢父居箕山,尧欲以天下让之,俱不受。春秋时,曹国宣公卒,诸侯欲立子臧,子臧去国逃之。)惠山

  • 文章古吴春秋 泰伯奔吴建吴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1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2-05-20
    关键字: 无锡 吴国 仲雍 泰伯 春秋

    商朝末年,子姓的商王国日趋衰落,姫姓的周侯国逐渐兴起。周国的开国君主是古公亶父,他在今陕西岐山县境一带建立了国家,国号就叫做周。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叫泰伯、次子叫仲雍;三子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叫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古公亶父认为昌自幼聪敏,有灭商兴周的圣瑞(才能),想把周国的君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给昌。太伯、仲雍深知内情,为了成全父意、避免祸害,便假借为父亲拿药治病的名义,带领一小支马队,吃尽千辛万苦逃奔到江南无锡的荆蛮之地。无锡在太湖之滨,远古时先民

  • 文章礼仪之邦 忠义之士泰伯莅锡开基立业·无锡文物登峯造极 台湾忠义流亡梁溪·高风亮节殉葬梅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74期  出版时间:1975-12-20
    关键字: 梅里 泰伯 钱穆 华氏 乡贤

    无锡梅里,为吴泰伯莅鄕开基立业之居地,无锡经其悉心开发,遂成为礼义之邦,嗣再发扬光大,始被世人称为无锡文物甲天下之美誉,故梅里实为我邑文化之发源地。文史家邹景衡鄕长,出生梅里,所著梅里与台湾一文,引经据典,申述甚详,曾刊于民国六十年十二月四、五两日台湾中央日报副刊,深获海内外文史家认为颇有学术价値,兹应同鄕所嘱,爰将原文分为两期刊出,以飨读者,而供参考! ·编者谨识·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