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河南艺术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劉延濤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許逖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刘延涛 河南先贤 书法家 河南艺术

    先生姓刘氏,名延涛,别号慕黄,取义钦仰东汉贤儒黄淑度(宪)之风格,河南巩县北山口人,民前四年农历六月二十七日生。刘氏为中州世家,自明清以至民国,代有贤能,簪缨不绝。尤以先生一系,耕读传宗,数百年来,未尝分家。先生王父笃裕先生,诚敬宽仁,谨守世德,贤誉著于乡里。尊人锡政先生,立身谨厚,敦品力学,为世所钦。母氏任太夫人,知书达理,以淑德懿行,相夫课子。先生幼承诗礼庭训,髫龄进学,熟诵四书五经、古文诗词,植定国学根柢。而天赋艺术才情,性近书画,更以数世家藏

  • 文章国立河南大学校友书画展观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喬鶴亭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河南大学 书画 展览 艺术 校庆

    台湾光复四十八周年了,国人生活在自由民主的天地里,回忆既往,展望未来,都觉得这是一个値得纪念的日子,国立河南大学校友为庆祝此一佳节,特于十月十九日至十月二十七日假中正纪念堂怀恩画廊举行书画联展,展出的作品,书法有眞、草、隶、篆,甲骨等体,国画有山水、花鸟、人物、虫鱼等类,共计一百二十五帧。展出期间,凡是前往圣地游览的人,多半要到怀恩厅参观,一时大厅之中,川流不息,争着以先睹为快,不少的人看过再来看,或是结伴前来指定要买某些书画的,国人这种对于艺术作品的崇

  • 文章開封新聲戲院海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戏剧艺术 河南梆子 区域文化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九月间,六十八军军长刘汝珍将军,在开封兼任城防司令,其公子刘铁军上校为团长,担任驻守省垣任务,于九月一日记者节,假开封城内南土街新声戏院招待记者,并公演河南梆子,遍贴海报如附原件,当天的戏码计有六出,演员都是驰名的一流人物;任益亭、高云胜、李景萼、徐风云、杨万忠、张静波、高凤翔、任善春、司凤英、李韵芳、金少春、毛凤麟(毛兰花)、徐凤云、姚淑芳、耿苓秋。这张海报随身带到台湾保存三十多年,视如至宝,今公示于诸位同鄕之前,另外仍存有故鄕的老灶爷

  • 文章我記憶中的家郷戲(戲條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9期  作者:王立忠 出版时间:1978-09-25
    关键字: 戏曲艺术 人物回忆 河南梆子

    读「中原文献」九卷十一期贾文斌先生撰写之「我对家鄕戏戏词的探讨」鸿文,觉得贾先生对家鄕戏有精深的硏究,写的相当好;同时,也引发我写这篇拙作的动机。谈起家鄕戏,祇要是河南同鄕,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一些;甚至不是河南同鄕,却很喜爱河南戏的朋友们,也懂的河南戏;但是,甚么是「戏条子」?这个名词,或者会有部份鄕亲不太淸楚;敬将我知道的,简略谈谈。民国二十七年秋季,我住在尉氏县「北代张鄕」北曹鎭,认识了一位开小饭舖的张先生;当时,很多人都称他张掌柜的,或者是老张,他

  • 文章名伶馬金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马金凤 河南豫剧 戏曲艺术

    豫剧唱腔高吭洪亮,表演粗犷豪迈,雄浑奔放,词句简练典雅,音乐优美而动听,互为搭配相得益彰之妙,为国民生活之写照,为古今历史之缩影,寓教于乐,更反映了,文者伦理,即仁、义、礼、智、信谓五常。武者道德,即智、信、仁、勇、严谓五德。启人心扉,沁润肺腑,移风易俗,敦品立德,淋漓尽致。豫剧又称河南梆子,风行于全国各省,经统计竟有三百余剧团,而业余者尚不计其内,而今已形成艺坛上,各具特色的五大流别,其代表人物分别是,马金凤、常香玉、陈素贞、閰立品、崔兰田等,以创始人

  • 文章欣見「中國豫劇大辭典」出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楊濬彥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中国豫剧大辞典》 豫剧 河南豫剧 戏曲艺术

    中国古装戏剧,乃是「活的历史」,「活的经典」及「活的文学」,尤其是「豫剧」(河南梆子)的表演,在浑厚典雅的艺术中,代表了「中原文化」,最能反映现实,贴近生活,有大众化的本能,其在喜、怒、哀、乐中,显示出中原文化的品质与人性的光辉。演员所说的话,演员所唱的词,通俗而明白,人人一听就懂,豫剧演员功力技巧主要在嘴上,道白咬字必清必准,唱词一字一句送入观众心灵,其感人之深,常常是演员与观众同笑同哭,同喜同怒。豫剧是「大戏」,常演历史人物,活演历史故事;其次为社会

  • 文章裝點此關山 明朝更好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王孝松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河南大学 校庆 碑林 石刻 文化艺术 李公涛

    在隆重庆祝国立河南大学校庆八十周年之际,为配合这一重要活动,以卢团长博文先生,彭副团长全德先生、杨副团长月明女士为首的河南两岸同鄕书画展出团,征集了吕佛庭先生等七十余位著名书画家的百余幅精品,于民国八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在河南大学校长靳德行先生和开封巿人民政府官员刘福兴先生、王惠先生、马林先生等人士的热情接见并与展出团团长卢博文先生一起为展览开幕式剪了彩。九月二十三上午,卢团长率团到中国翰园碑林实地参观,受到了碑林创建人李公涛先生的热情接待并引导参观碑廊

  • 文章劉延濤先生畫集讀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1期  作者:侯傳勛 出版时间:1988-01-30
    关键字: 刘延涛 中国书画 河南乡贤 书画艺术

    一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画融合、自唐益显。辋川诗集,几篇篇可作画观。意境之幽美、神韵之自然,可谓达于极致。后世以为宗法之师,良有以也。综观中国画史,古人观象于天,察法于地,能为原始图画。其后,始演出文字。书画同源,盖肇于斯。考山水画之艺术思想,盖源于心,石涛画语录云:「夫一画含万物于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沈宗骞芥舟学画篇:「笔墨虽生于手,实根于心。」张璪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凡此,均主画源于心之理也。陵夷至于

  • 文章常憶當年梆子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2期  作者:賈孝全 出版时间:1978-12-25
    关键字: 河南梆子 戏曲艺术 文化建设 故乡思念

    顷阅台湾新生报九月二十四日第八版载有「豫剧求新求变形成一枝独秀」一文、执笔者为「黎明」先生,读后颇有淸新之感。唯视文内或有部份未尽符合,兹补述于后:一、笔者籍隶河北,世代从政于河南,于民国二十二年到开封,廿七年夏因汴梁沦陷,经郑州、过许昌、叶县、方城直走南阳,直至南阳沦陷前,始飞汉口转住首都南京,计在河南断断续续先后凡有一十四年之久,每到一处,不是听越调,便是高台曲子,或是大调子,或是河南梆子,以个人观感而言,以南阳的大调曲最为高雅,惜因曲高而和寡。高台

  • 文章鑑古勵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10期  作者:程元龍 出版时间:1969-12-01
    关键字: 河南同乡会荣誉会员 历史人物 服务者 文化艺术

    面壁九年,中原理学即受其影响,符合对河南文化有供献之规定,应为荣誉会员。朱熹:朱夫子擅扬二程理学,中庸大学上之「子程子曰」就是他加的,并为明道,伊川先生作年谱,系对河南文化有供献,亦应为荣誉会员。对艺术有供献者:对河南艺术有供献者,后唐庄宗李存勗应当是一个,河南梆子戏就是他创的,所以梆子戏上所供之郞神即称为庄王爷,唱三天戏必须起码抱一次,否则听说他会哭,唐庄宗在作战已罢休息时即敎士兵唱小调一叶令,其辞曰:「一叶落,褰朱箔,此时景物正萧索,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