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殿试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代武進鼎甲錄(五)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期  作者:安定  出版时间:1972-04-15
    关键字: 清朝 武进 鼎甲录 编修 殿试

    钱名世武进人,字亮工,号烱庵,康熙四十二年癸未殿试一甲三名(探花)授编修。四十七年十月,充顺天武鄕试副考官,历侍讲。五十年十一月革职,后起复,累迁翰林院侍讲学士。雍正四年,坐投诗年赓尧夺职,发囘原籍,以「名敎罪人」四字榜其宅,并令在京现任官员由擧人进士出身者,倣诗人刺恶之意,各为诗文纪其劣迹。名世夙负文誉,王世祯颇重其诗,王鸿緖延修明史,万斯同任考核,付名世属辞润饰之,有崇雅堂集。汤大绅阳湖人(今武进)字孙书,号药冈,乾隆壬戌殿试一甲三名,授编修。旋辞归

  • 文章朱九江先生殿试卷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簡朝亮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朱次琦 殿试卷 真迹 跋语

    右朱九江先生殿试卷。宣统初元淸理内阁大库积牍,此卷流出都市,番禺陈某得之,陈殁购诸其家,今携返粤,将求先生之后人归之。谨按国朝榜运之隆,向称道光壬辰丁未二科,然壬辰显宦多耳,若丁未一科,登揆席三人,李文忠沈文肃,固赫然为中兴之杰,即吴江南皮相业,亦一时之望,余如郭筠仙黄子寿诸公文学政术,彪炳中外,唯先生屈于下僚,而百余日之政绩,亦光照国史循吏之传,则信乎科名以人重也。此卷后著读卷大臣凡八。考之当时缙绅录,盖大学士宝兴,协办大学士陈官俊,尙书魏之烺,侍郞季

  • 文章淸代河南鼎甲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1-05-01
    关键字: 科举制 吴其浚 殿试 状元 榜眼 探花

    一、殿试淸代科擧制度分为四个梯阶:一曰县试,二曰鄕试,三曰会试,四曰殿试。童生须先参加县试,录取后再应府试,然后参加学政的按试,及格者为入泮或进学称为邑庠生员,亦曰秀才。鄕试于省会擧行,应试者为本省各县的生员,例于子、午、卯、酉年八月擧行,故称秋闱,中式者曰擧人,榜首曰解元。各省鄕试中式擧人,于次年(例为丑、未、辰、戌年)入京应礼部主办的考试曰会试,谓会考天下擧子于京师。录取者曰贡士、榜首曰会元。殿试者皇帝亲策贡士于殿庑以为授官的依据,会试在取士,乃敎育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二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5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7-09-20
    关键字: 无锡 殿试题目 华鸿山 科举 明代

    民和于野,万物并育,各得其所,朕甚乐之,甚慕之,何施何为?而可以臻此?子大夫明于王道有素矣,其详著于篇,朕将择而行之。皇帝既然这样指示,殿试的题目,也就不出这范围,诸贡士金殿对策,便也可大施发挥,做出锦绣文章,争取名列前茅了。那年礼部会试,录取了三百零一位贡士,经过殿试,决定名次,华鸿山的文章,分到了读卷官大学士费宏的手中,费宏是江西铅山人,成化二十三年状元,为人持重识大体,明国家故事,且好推毂后进,那时位列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尙书,谨身殿大学士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二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4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7-08-20
    关键字: 华鸿山 举人 进士 殿试 科举

    是大学士贾咏,副主考大人是由翰林院侍读开坊升为詹事府詹事的董圯,也就是嘉靖元年应天府江南鄕试的正主考大人,也就是华鸿山的老师,对于华鸿山的文章,自然有所认识,华鸿山礼部会试名登金榜,成为贡士,董圯成了华鸿山的两度老师了。三月十正,嘉靖皇帝亲御奉天殿,策试天下贡士,就是俗称殿试。嘉靖皇帝,那年正好二十岁,书也读了不少,肚中学问很好,当时下了一道圣旨,对于王道覇道,有一番高明的提示,而且表明心慕王道,希望各贡士为文详著,皇帝将择而行之。是一篇可读性颇高的好文章,抄录

  • 文章一榜九進士 六科三解元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2期  作者:文獻會  出版时间:1991-08-20
    关键字: 石牌坊 周有壬 殿试 会试

    明万历十七年己丑焦竑榜只有八人,堵维垣已是二十年壬辰翁正春榜(县志卷十九宦望篇六,载堵维垣万历二十年进士。)其中有什么变故呢。原来科举时代的进士,例须经会试与殿试两考,会试中式,称为贡士,也可称进士。因为凡参与殿试的人,例皆录取,仅就与试者的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及名次之高低。而以名列会,殿两榜就称为两榜进士。在县志选举表中在淸朝有五位参加会试中式后,未参加殿试,均在两科中记明。如淸顺治六年己丑榜中式的邹忠倚,注明未殿试,在九年的壬辰榜,高中状元两科并载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一八)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0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7-04-20
    关键字: 科举 传胪大典 进士 金榜 殿试

    皇帝决定了试卷前十名的次序,其余试卷,皇帝就不再阅看,按照读卷官初拟的名次,逐名拆开卷上弥封,书写金榜,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名列一甲,合称三鼎甲,御赐进士及第;第四名传胪,也就是二甲第一名,其余六名,也列入二甲,二甲人数不定,都是成绩较佳的,其余成绩较差的列入三甲。二甲进士钦赐进士出身,三甲的钦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的等第名次,非但是授官定职的依据,而且往往涉及终身的荣誉,淸朝有二位名大臣,平日交情甚深,往来密切,有一天,甲大臣直闯乙大臣

  • 文章梁耀樞狀元文章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陳鐵兒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梁耀枢 状元 殿试 文章 逸闻趣事

    笔者不想拉得太长,书归正传梁耀枢字斗南,顺德第八区光华鄕人,为九江朱次琦学生,以家贫曾在佛山设塾课徒,且欠下潘家一笔钱债,到同治十年开科取士,穷且益坚的梁耀枢为要上京求名,先在其鄕祀神农的万岁庙求签,求得「逆水行舟,狭路遇仇,雁南燕北,绿珠坠楼」,四句俱大不吉利的签语,从字面看来无一好句,但梁耀枢逼于环境,认如俗语所谓今科不中饿死蒙正的实情,再把那签四句分开解释,则觉每句都是事物撞头,人称头名状元为状头,状头与撞头谐声同音,故此梁耀枢经过殿试后,金殿传胪唱出

  • 文章拜讀「徐枳村先生軼事」有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洪徽  出版时间:1994-09-01
    关键字: 徐枳村 新科举人 殿试 嘉庆皇帝 朝考

    顷接读海州文献季刊十六卷二期,夏秉宇先生大作—徐枳村先生轶事:「......殿试是由嘉庆皇帝,金榜一发,第一名状元果然中的是董良,他绯袍金带,跨马游街,徐枳村向他讨金,董良昧了良心赖帐....。王钦霖是其高第弟子,为道光二年壬午进士,曾授翰林院修撰....。不久徐碐(枳村)在北京参加朝考,徐四太爷得意忘形地说:等小碐子中了状元,我东起小豆滩,插犁耕到马陵山!」似与史实较有出入,且夏君对于清代科举制度,未尽暸解,特补充说明,以就敎于邦人君子。按照清代之考试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一七)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89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7-03-20
    关键字: 殿试 金殿对策 评阅 读卷官 红绫饼

    殿试是在三月初一擧行。但是,如果会试人数众多,考官阅卷不及,放榜较迟,就改在三月十五日擧行。殿试之日,皇帝在黎明时,亲御奉天殿,文武百官各具公服,新贡士袍服冠带,排立丹陛,行叩头礼,皇帝颁赐试题,由礼部官分发各贡士,皇帝退殿,全体跪送,与考试无关的文武百官也相继离去,各贡士就座构思执笔。殿试不再考四书五经八股文,而只是考有关时务的论文,内容不外吏治、财务、礼、刑、兵、工、河防、盐政等十余项,测验各贡生对于国计民生的意见策略,所以叫做金殿对策。策文字数不拘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