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春节民俗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谈台湾春节民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5期  作者:胡榮祥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台湾 春节民俗 习俗仪式

    这一天,每一家庭像元旦那样,早晨燃放鞭炮,在神祇前供奉「甜茶」或消茶,除此以外无所事事,所以古时候,大家都利用这个空间时期赌博玩乐。民歌里所谓「初一场,初二场」系指赌博开场之意。在鹿港,民歌的开头却说「初一巧,初二巧,初三无成巧」,与台北民歌稍有不同。那么,这里所谓「巧」字应作何解释?一般人认为赌博本是一种「取巧」的行为,故「巧」字仍然代表赌博。到了初三已经应该收场了,于是「无徒取巧,便称「无成巧」。今年立法院,立委们连署春节三天开放赌博。正月初三,初三俗称

  • 文章客家春节民俗拾趣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客家 春节民俗 民俗心态 谐音 七样菜

    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乃称「过年」这是客家人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旧俗,一清早,就要「接财神」敬「赵公元帅」。天一亮,族人又齐集祠堂敬祖公。旧俗初二日起妇人「转妹家」新姑丈要上门。初三俗称「穷鬼日」,把垃圾倒在三Y路口烧掉,叫做「送穷鬼」要烧香纸,念送穷歌,歌曰:「穷鬼出,富贵入;穷鬼照河下,富贵转屋家」。初四日继续探亲。初五日称为「出年架」表示年已过了。俗语有云:「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初七日是神仙下凡的日子,有食「七样菜」之俗,寓意深刻

  • 文章瑞安春节民俗拾趣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1期  作者:鄭育友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瑞安 春节 民俗

    瑞安民间岁时风俗,历史悠久,活动丰富多彩,如信仰、交际、服饰、娱乐、饮食等民俗,在各个节日能集中生动表现。而且大多数属于复合型的民俗事象。从历代流传下来的春节民俗,还可见到好多很风趣的民俗。诸如:圣井㸃多灯每年除夕,瑞安好多善男信女登上圣井山,待新年钟声「嗡嗡」一敲响后,他们便拿出事先备好的红烛、灯笼、空水壶、锡箔,红头绳,到许真君像前点燃红烛,放在灯笼内,再去圣井前跪地舀「圣水」装入水壶,带回家放在灶前,倒「圣水」家人分食或擦眼睛。据说,此俗能给人带来

  • 文章南昌舊曆過年禮俗(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5期  作者:劉子兆 出版时间:1969-01-02
    关键字: 南昌 春节 民俗习惯

    過年,是民族生命的讚頌,對祖先恩德的感念,這一段的時間內,給生活增添了光輝,給人生許多的祝福,給子孫無限的鼓勵,給文化加上了彩虹。在國曆新年,雖然普遍實行,但不如農曆新年熱鬧非常。一到臘月,南昌的氣候,己是地凍天寒,冰天雪地。談年的開始,要從十二月初八說起,到正月十六爲止,各地有各地的風俗,南昌也大同小異的有它一套,筆者家又有他們傳統的規定。撢揚塵:日子一到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在南昌家家就要撢揚塵,別地也有稱爲「掃揚塵」或「打揚塵」,其實都包括毛用鷄帚...

  • 文章談東北年俗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葛科顯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东北 年俗 民俗 春节

    家家户户就都开始磨面了。除了小麦外,高梁、玉米、大黄米、小米等,都可以磨粉做饽饽。[2]在各类面粉中,故鄕男女老少都喜欢吃黄米[3]和小米碾成粉的「黄米面」,用它做红豆馅的豆包儿、豆面卷子[4]、以红枣或红豆为馅的切糕[5]、牛舌饼等。这些饽饽做好后,即入仓冷冻,过年或请客时,只要往锅里一蒸即可食用,而且味道不变。三、腊八粥: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其制法有甜粥、咸粥之别,甜粥以各色米粮加上红枣、粟子、花生、瓜子等干菓类合煑;咸粥以猪、牛肉与蔬菜为主,从腊七晚上

  • 文章請春酒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石尙經  出版时间:1983-03-01
    关键字: 民俗 春节 酒席 菜肴 流程 谚语

    这句话来比譬分析这类请春酒的主人翁而言,恐怕不止是「二面光」,姑妄言之解释一下:1.是人家既有眼看我,我不能叫人下不去。2.多少要囘请还东,方不失礼也不担吃白食的名。3.照自己身份直说,不僭越鄕里社会地位、不突破风俗习惯而有请春酒的实际。4.有弹性的擧动,明年找不到对象,随便找个借口,不请也可没人见怪。5.不担聚赌抽头的名,在「意在不言中」堂而皇之的捞一把。这多方面的「光釆」,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刀,才能切得出来!以上所瞎扯淡的家鄕请春酒的刻板式、阔气式、混人

  • 文章彩燈耀目鬧元宵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8期  作者:磐石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春节 民俗 元宵节 花灯 猜灯谜

    農曆正月十五日爲元宵節,是我國農曆新年之後的一個大的節日,中國人過新年沒有過了新春十五元宵節,可以說年還沒有過。所以在國內正月十五日以前到處人潮如湧,舉目皆是用麵粉做成的供品,獅隊挨戶討吉利,大小寺廟香煙繚繞,鑼鼓喧天,很多商店也打烊休息,盡情地玩,相當的熱鬧。夜晚,浩浩蕩蕩,掛着假面具,裝扮故事人物的結隊遊行,故鄕有的地方,遇到近期要辦喜事,或辦喜事未久的人家,就唱幾曲特別喜慶的歌詞,以示祝賀。也有一般高雅的門戶,與之對道詩句者。早年的上元放燈,每年從...

  • 文章春节话年糕彩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2期  作者:李金波 出版时间:1979-02-06
    关键字: 传统民俗 春节联欢 年糕彩头

    每届农历春节,在我国习俗必须做年糕过年,这是一椿例行大事,不但为应景庆节之需,而且为民族传统的风俗。在我们家鄕浙东一带,每自腊月初起,第一项事即着手做年糕,除了穷苦人家,到街上买些年糕以应付年节外,中上人家都请工人到家里做—象征一切自家有,不需外求之意,如现代人所谓的派头大。大户人家独自请人做,年糕多至数大缸,以备吃整年,可作平日间隔的主食,或点心或请客。一般人家则联合数户一起找工人做。于是但闻大街小巷连夜一片捣臼声。家鄕年糕,不像台湾所做的,但有一种

  • 文章往年往事㈤

    来源期刊:《同安》 第17期  作者:芸圃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春节简介 正月礼俗 民俗景象

    农历正月春节古时代以立春日为「春节」,后来才改以农历元旦为春节。履端肇庆,万象更新,正是风光明媚,鸟语花香季节。我国以农立国,对春节最表重视,也是农家秋收冬藏,农忙过后所有一段农隙时间,可供休闲活动,大家趁此大好机曾,欢乐庆贺一番,所以说「春节」是我国民间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新正礼俗农历一月,俗称正月,又名为端月,别名孟陬。故鄕民谣: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初四至神、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人日、初八剃头、初九天公生、初十王公生、拾壹请子婿、拾贰查某子

  • 文章今年放鞭炮,不但城裡少——農村爲何也明顯放得少?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9期  出版时间:2013-05-25
    关键字: 鞭炮 春节 传统民俗 空气污染 农村地区

    今年鞭炮放得明显少了,只在大年夜放了一阵子,十二点过后响了几声就没了。不像以前,从吃过年夜饭起,鞭炮声要响到初一早上。」寨桥鎭吴奶奶十六日告诉记者。据了解,常州市其他农村地区也都有这样的感觉。虽说放鞭炮是传统民俗,但面对春节的「鞭炮轰炸,不少人都觉厌烦。「今年小区鞭炮起码比去年少放了一半,少了往年『碎红满地』的纸屑,少了浓烈的硝烟味,也少了一份担心。「寨桥鎭聚龙湾小区保安谈起今年的变化满脸笑意。在这个鎭的大街上,记者看到有五六家鞭炮摊,生意都很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