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政坛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政坛趣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0期  作者:張公亮 出版时间:1976-10-25
    关键字: 河南省 政坛 趣闻

    一、河南省政府委員李鳴鐘字曉東,身體魁偉,方面大眼,相貌堂堂。財政廳長曹仲植山東人,用成語不求甚解。一日曹在省府會議室遇及李委員,對李大加恭維其相貌甚好曰:『曉老!你眞是徒有其表耶!』李答曰:『豈敢!豈敢!』二、河南省政府秘書長齊眞如字性一,一日在寓宴客,席間,齊以主人資格,謙遜曰:『今日粗菜薄酒,不成敬意,僅是便飯招待。』一客人囘言曰:『你這便飯不是普通便飯,乃是「大便飯」』。齊又連忙謙遜曰:『不!不是「大便飯」乃是「小便飯」!』三、豫東某行政督察專員...

  • 文章抗战胜利后的广东政坛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89-12-31
    关键字: 抗战胜利 广东政坛 人员名单 罗卓英

    奇将军为绥靖主任,阵容更新,吾粤政坛本应有一番新气象;惟以中原撤守,江汉被兵,粤中各军又早已北调参与戡乱,省内武力空虚,以致行政军政推展均多困阻。进入三十八年, 蒋老总统引退,中枢动摇,政府各部会南迁广州,本省地位虽然更形重要,但局面更乱。李代总统就任后,严令中央政府迁回南京,但因局势推移,中央转迁重庆,再迁成都。国共和谈破裂,共军渡江南下,九月秒,沈发藻兵团放弃大岭廋天险不守,引兵入粤紧急南退,共军跟踪而来,十月八日陷曲江,英德淸远旋吿失守,广州外围

  • 文章張蘅若先生與劍老書(遺件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趙牖文 出版时间:1980-05-01
    关键字: 奉直之战 东北政坛 内幕资料 派系之分 奉军入关

    此函为东北政坛内幕资料,有助信史之参釆。张、黄二公坟木已拱,原件由赵敎授审定标点,谨致谢忱。(编者)剑老吾兄惠鉴:年前连去两信,未得复示,正惶惑间,适奉三月十四日手敎,快慰无已。第二次奉直战,就当时而论,郭公与姜韩之嫌怒最初起于陈弥之不识大体,而后由于石门寨黑山窰出击之争功。这是当日症结所在,已详前函。至所谓派系问题,远在民国五年,张老将初任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之时,六月间袁世凯死黎继改为督军,杨宇霆任参谋长,郭公任少校参谋,秦华任额外少校参谋。彼时督军

  • 文章官之道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4期  作者:王伯年  出版时间:2008-03-31
    关键字: 新官 光宗耀祖 下台 政坛 门可罗雀

    爆竹声声震天地,花圈花篮密密排,贺客盈门瘁庆祝,车水马龙接连三!列里列宗三叩首,祖先积德儿孙福,新官上任喜洋洋,就任要职耀门庭!贪赃枉法送究办,国法难逃囹圄罪,仓皇下台一鞠躬,告别政坛心暗然!长吁短叹悔不己,亲朋好友不相还,上台下台大不同,门可罗雀声寂寂!

  • 文章(楊滄白先生特輯)國民政府委員巴縣楊公行狀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27期  出版时间:1964-11-01
    关键字: 杨庶堪 国民党 人物生平 革命经历 引退政坛

    (楊滄白先生遺像)公諱庶堪,字滄白,晚號邠齋,四川巴縣人。楊氏先居縣東木洞鎭,世有隱德。父諱兆南,字暉之,即先 總理爲治殯儀之楊太公也。童年墜井,創耳聰,壯乃棄書服賈,遷居城中,以長德爲廛市欽重。暇則博涉史傳,作書在顏趙間,特憙畫蘭蕙,乞畫者踵相接。嘗以畫金瞻給貧交,有寡婦沈,賴以全節。母蔣太夫人,慈祥義訓,三黨楷模。公以淸光緖七年辛己十月十八日生,無兄弟,父母愛憐特至。幼而岐嶷,讀書通解,即欲貿經史百家諸鉅典册,太公咸樂許之,恣其肄習。年十六七,從華陽...

  • 文章曾虛白先生八十雙壽序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7期  出版时间:1974-10-20
    关键字: 伉俪八旬双寿 寿同松柏 书生报国 政坛之硕彦

    玄龄参军,独邀睿赏,自时厥后,益矢精诚,屡膺繁剧,司耳目喉舌之任,寄股肱心膂之专,迩来又三纪矣。虽沧桑易变,而钟鼎常新,洛下耆英,特标俊爽,贞元朝士,弥见精神,是曰政坛之硕彦。至若渡海以来,萦心国是,蒿目时艰,谕蜀多辞。父老诵相如之檄,通西有路,河源驰博望之槎。宣文德于百蛮,涉风涛者万里,吴季观光列国,人皆奉为上宾。晏婴名重诸侯,世共慕其专对。慷慨而谈天下,俨同孟博之登车,崎岖以赞中兴,何异敬舆之草诏。则又矫然有国士之风焉。迩乃辞荣轩冕,养晦林泉,虽拂衣而

  • 文章贵州政坛忆往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复刊第6期  作者:何輯五  出版时间:1980-02-16
    关键字: 贵州政坛 贵州新军 国家公路计划 京黔滇公路 从政生涯

    貴州新軍被迫離黔我是貴州人,但是我在貴州的時間,遠比在外省的時間爲短。大約是民國十一年罷,我隨著由谷正倫大哥所統率的貴州新軍,在貴州不能立足的痛苦環境之下,離開貴州,奔赴桂林,聽候 國父孫先生的指揮。其時國父正統率大軍,設大本營於桂林,致力北伐,我們那一部分貴州新軍,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作戰力極强的部隊, 國父對我們信任有加,特令挑選一連,擔任 國父的警衞隊。我當時就是這一連的連長,對此任務,感到特殊的光榮。自此,我就正式參加革命的陣營,一直到全國統一,...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