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往事回忆共返回122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思念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作者:韓養民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父亲 亲情 思念 往事回忆

    父親仙遊遠去已二十年了。二十年來,那不盡的思念常常燃繞在我心中。每逢佳節或親友相聚時,都勾起我對父親的懷念。多少年來,我一直想爲父親寫點文字,多次提筆,因心情久久難以平靜,無法寫下去。父親是一地地道道的農民。我上中學時,一年交學雜費和書報費十元。十元錢雖不多,可對一貧如洗的我家,自然是一筆巨大的開支。每當開學日子臨近,父親翻溝越嶺,向親友求借,千方百計籌到這筆巨款。在鄉供銷社做工的叔父,也常慷慨解囊,不時接濟。有一年秋,故鄉受災,父親四處奔走,可是在我那...

  • 文章輓篤修表兄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王金城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王笃修 挽联

    篤修兄故里諸城大英村,自幼經常回外祖家王家樓子,與我係表兄弟之誼,是故對我家中人事物,非常淸楚。後曾居濟南,繼而至安徽阜陽。勝利後從南京至湖南長沙,之後經廣州來台灣,眞可謂同寢同食,一路相隨。謹將王故校長篤修先生追悼會上之輓聯錄下,藉表懷念之意:篤修表兄千古懷英村,憶樓子,思明湖,念穎州,故園楊柳魂縈夢牽,無人可話舊;辭金陵,走湘粵,過羊城,趨台澎,千山萬水一路相隨,而今成永訣。

  • 文章漫談「劫持人質」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朱明 出版时间:1980-12-01
    关键字: 绑票 方言 往事回忆

    「刼持人質」成爲現代很流行的新名詞之一,而自伊朗刼持了美國的大批外交人員之後,更爲人所盡知,成爲很熱門的話題。不過用四個中國的方塊字來代表一個名詞,總嫌囉嗦,不夠簡潔顯豁。尤其「人質」的「質」字,應讀如「致」;但易令人誤讀成「物質」的「質」字,亦嫌混淆。爲簡明且不致誤讀計,何不改用我們家鄕話的「綁票」二字?記得淸末明初(卽辛亥革命前後),家鄕荒亂,「大碼仗」四起(我們土語:有稱土匪爲「大碼仗」),先聞他們是「打家刼舍」和「殺人越貨」;後來才聽到又添上「綁...

  • 文章憶巽園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4期  作者:楊瑞津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巽园 景色 往事回忆

    舊時溫州市區規模大大小小的私家花園頗多,像如園(池上樓)、怡園(曾宅花園)、于園(呂宅花園)、涉園(周宅花園)、依綠園等等,年紀七、八十歲的老人記憶中或許還有許多許多……。而我祖父雨農公營造的「巽園」(亦稱綺園)在當時溫州私家花園中算不上很有名次,但那占地三千多平方米的私家花園和歐式建築風格的樓房,卻為花柳塘的整體格局與檔次增色不少。祖父楊公雨農(一八八〇—一九五一)名振炘、譜名天炘、號巽園、字雨農、以字行,永嘉城區(今鹿城區)人。民國時期溫州著名商紳和...

  • 文章革命夫妻悲歡歲月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孫陳淑英 陳鶴齡 出版时间:1991-09-30
    关键字: 孙科 孙陈淑英 往事回忆

    抗戰軍興,寧滬相繼淪陷、哲生隨同政府遷渝,我則挈家赴香港暫住,乘時養病,在違難期間把握時機,曾督飭我的子女在香港集結靑年愛國男女百數十人、組織「中國靑年救護團」。以盡一分抗戰救國的責任。先後曾派出救護隊、救護大隊、出發前方服務、每隊有醫生、護士、藥劑師、服務員、共十餘人、或二十餘人,另有儀器藥品等應用物配置齊備、皆由各同人在後方募集、組織、訓練、裝備、和籌款供給的,每一大隊出發前均由我授旗,以壯行色。至香港失陷,團部遷入廣東曲江,最後的一隊,繼續服務至抗...

  • 文章母校陶龕瑣憶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蕭正凝  出版时间:1987-10-31
    关键字: 母校 陶龕 往事回忆

    母校陶龕,是一所古樸而典雅的舊式建築,群山懷抱,漣水蜿蜒於前,景色秀麗,氣象萬千;校門前圍牆左右,分別書有十八個大字的標語:「平時要有戰時的準備,戰時要有平時的鎭靜」,遠遠望去,淸晰可辨,十分醒目,發人深省,陶龕雖然只是一所小學,但是主持校務的輈重先生,(名羅輈重號春馭,其生平事跡,請參閱本刊第一卷一二期合訂本,李如初先生所撰述敎育之神一文)以其在美專攻敎育之廣博學識,再以窮其畢生之精力,認眞辦學,致使校務蒸蒸日上,日新月異,莘莘學子一經踏入該校,無不立...

  • 文章抗敵十四年紀要(四)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王守正 出版时间:1973-02-01
    关键字: 重庆 罗大愚 沈阳 往事回忆

    啣命再返陷區抵渝後立卽向中央組織部,和中央調查統計局辦理報到。承指定住入中央組織部招待所休息。余一方面趕寫報吿,一方面將由瀋陽帶來的秘密文件,用藥水顯影謄淸,分別呈送中央組織部長朱家驊,及中央組織部戰地黨務處處長甘家馨,朱部長看到寫密碼之被單及襯衫,指示戰地黨務處照像保存,又將余個人在華北工作及被捕入獄經過情形,向中央調查統計局提出報吿,承第二處處長郭紫峻兩次約晤洽詢現地工作情形,科長候庭督,朱翰等多次約談,徐局長由西北返渝後,再次邀晤,並囑參加中央訓練...

  • 文章冲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冲喜 往事回忆

    家鄕有句老話「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中國幅員之大,地區之廣,習俗之繁,實不可勝計;就以婚姻的系列而言,多沿古風行事,通常都是父母之命媒約之言,而文定終身的。其間有轉書(小訂婚卽先把八字合好,認爲相當,卽作初步決定。)其次是轉期(卽大訂婚送聘金聘禮衣料飾物及大酒大肉至女方。而對方則囘以文房四寶及參考書之類,以示鼓勵進取,其方式之隆重僅次於結婚。)再其次是送好(擇個黃道吉日策媒人把完婚之日告訴女方以期早作送嫁之準備。)在婚前還有一個小揷曲,那便是「冲喜」。...

  • 文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3期  作者:王梅生 出版时间:2013-11-15
    关键字: 往事回忆 友情 感怀

    翻開論語首頁《學而篇第一》即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一生是很艱困寂寞的,他的收入很低,教一個學生所收束脩甚微,且古代農業社會多需勞動農耕,能入塾求學的學生,不是很多,能收到的束脩自然不豐,照現在生活水準,孔子應該似一般小康中產階級的平淡生活度日。那時沒人稱他為聖人,而偶爾有幾個朋友來看他,或是向他討論學問的,自然是不亦樂乎的歡迎了。但過了五百年後,到了漢武帝時有個叫董仲舒的人把他抬舉出來,喊...

  • 文章我不識字的母親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1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85-02-12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母亲 悼念

    我的母親沒有進過學堂,她不認識字。但她對我讀書和寫字卻十分認眞地督導,無形中透露出深深的愛心,她經常勉勵我說「兆:你不單要把書讀得好,字也要寫得好,你要效法你的父親!」父親是一位讀書人,也寫一手好字,他曾到府城去應試,可惜沒有考上秀才。母親楊氏,是廣東大埔縣百侯人。百侯這個地方,在一縣中是很有名氣的,凡說出這個地方的名字,誰都曉得。這也就是楊按察公的媽媽一腹三翰院的出生地,名震遐邇。(註:某日翰院大官員由福建前來埔邑巡視,路過百侯,前呼後擁,十分威風,此...

共1228条记录 1/12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