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张以华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以荜彩笔下的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1卷 第1、2期  作者:畢小遠  出版时间:2009-06-01
    关键字: 画如其人 国画作品

    中国画的创作可以概括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们不仅注重所绘景物的物象外形,而且非常注重表达景物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为了达到这一境界,不少画家往往对大自然的某些东西情有独钟,物我相融,甚至有着终身不解的缘份和不懈的追求。徐悲鸿画马、李可染画牛、黄胄画驴‥‥‥,眞可谓是精其一而称绝于天下。在今天的古楚大地上,画家以华以其笔下的轩昂气宇,静中有动,神形兼备的「鹰」开始为人们所知晓和称道。张以华之所以心仪「鹰」,是因为鹰有着勇猛顽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

  • 文章寄暢園記選註(四)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18期  作者:观敎 出版时间:1987-12-20
    关键字: 王维

    十八、王维「山居即事」诗云:「雀巢松树遍,人访筚门稀」。十九、淑「记」云:「栖玄堂」庭际空旷,桂聚郁郁成林,折而右,度长廊,坐修桥,桃花片片逐溪流,红腻香残,尤为绝胜。二十、晋石崇与王恺竟为豪侈,王作紫丝步障,(步障,出游时,使人举幕以障尘沙)。四十里。石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见「世说新语,汰侈」。洛阳金谷,即石崇别业所在。二十一、唐祐「题愈山寺」诗,石刻在惠山寺,见「慧山记」,诗云:「旧宅人何在,空门客自过,泉声到寺尽,山色上楼多,小洞穿斜竹,重阶

  • 文章张佐华诗文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4期  作者:张佐华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张佐华 诗歌

    一、故園心凝神還北望,惆悵故園思;雁字無消息,寒梅發幾枝?二、登陽明山細雨濛濛石徑斜,綠濃深處有人家;西風底事傳秋訊,楓葉紅如二月花。三、秋思扶疏月影吻窗帷,萬里客心夜夜歸;一笛江風秋色老,涔涔鄕淚濕征衣。四、懷志佇立江頭看漢天,瀟瀟風雨滿中原;東風吹醒男兒夢,矢志平仇復中原。五、遊丹風山回首方知世外情,江天那畔亦春深?鐘聲漸遠隨風去,帆影高瞻盥水程。莫羨夕陽無限好,可堪客況有歸心,暮煙低壓凝潮處,獨立丹峰望故京。六、蘇花道上㈠阡陌桃花伴柳風,一車飛馳萬...

  • 文章悼念先室张宜华女士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6期  作者:李晴芳  出版时间:1993-01-10
    关键字: 张宜华 悼文 返乡 探亲

    ,妳走了,妳眞的走了吗?妳眞的走到另一个世界吗?当我还鄕探亲返台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忽接电报,谓妳逝世,当时不禁愕然!因我与妳分别时,妳虽非健康,但尙无病痛,何以别未久而遽然逝世,不能不疑是噩耗的误传?但电报上的白纸黑字,犹历历在目,又不能不信其为眞,是妳眞的别我而走了,亦永别儿媳孙辈而走到另一个世界了。忆当初娶妳进门时,适値我家贫亲老,又因服务公职,长年寄居外地,虽间能请假归来,但每年不过二、三次,每次不过五、七日,是聚晤少而别离多,忧思多而欢乐

  • 文章藏寺记游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3期  作者:辛丑  出版时间:1973-05-20
    关键字: 藏寺 循王墓 石道士 绿毛乌龟 张俊

    藏寺在无锡西鄕,距城三十里,位于石埠与杨湾之间,背山面湖,前临锡宜公路,在西门外驱车前往,经河埓口、荣巷、梅园、徐巷、鸡坑、石埠,从前人力车约两小时许可达,如果汽车前往,则不到一小时,交通称便,城中很多人雇小汽艇由太湖前往,亦甚方便。藏寺原是宋高宗敕建循王墓的香火院,相传当时造墓建寺,费去五万多金,(按循王(俊)负才气,精骑射,起于绿林,后改行充弓弩手,平抑乱源,击退金兀术,金兵给他打死在长江中的不计其数,因此得到朝廷宠幸,掌握兵权,屡立战功

  • 文章讀「溳水源流考」書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9期  作者:孔鐵勛 出版时间:1976-04-10
    关键字: 《涢水源流考》 书后 张树华

    张树华兄大作,溳水源流考,引证精确,分析透澈,读之如临斯土,无任钦佩。谬承下问,益觉荣宠。我是飮溳水长成的,对它更有特别的感情,抗战期间,曾在溳水上中流辗转有年,惜军书旁午,未能对其源流详加硏考,深为引憾。据淸道光二十三年安陆县志第六卷,曁同治八年随州志第五卷,有关溳水源流记载甚详,虽年久不无变更,幸多有遗迹可考,兹摘要记述如次,谨就正于贤达。溳水为大洪山巨流,故大洪亦称溳山(随州志卷四)。溳水贯绕旧德安府治随州,应山,安陆,云梦,应城。安陆为首县,(府

  • 文章将军伉俪九秩双庆」书后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8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张炳华 诗词 摘录 九十大寿

    张炳华将军一生尽瘁国事,埋头苦干,淡泊名利,无私无我不愧为国父 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平时周济贪困奖励后学的古道热肠,尤为鄕党所称道。对于张炳华将军,我早闻其名,五十年前在重庆时曾造访其寓庐,惜未见面。近主编鄕会会刊,始亲謦欬。才知将军不但意气风发,慷慨豪迈,对于诗词及书法均有硏究,其作品神韵淸新不输于文艺高手。而家庭和穆,夫人二家亦热情豪爽,有口皆碑,贤伉俪九秩高龄,身体均健,眞乃神仙眷属,一室雍容。读将军诗文,直敎人有「只羨鸳鸯不羨仙」的感觉,谨以

  • 文章大千先生法书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1期  出版时间:1967-09-01
    关键字: 张大千 书法展映 雷治

    本联为大千先生去岁书赠雷治(平轩)先生者。先生法书,笔势豪迈,古趣横生。承雷先生摄赠,特为刊出。

  • 文章時下國劇界的贛籍三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周仲超  出版时间:1977-10-02
    关键字: 国剧 姜竹 安平 夏光莉 人物简介

    谭小培、谭富英、毛世来等人的戏,小培已老有心无力,比较起来富英有劲得多。在京经常看李玉菇、顾正秋、胡少安、刘琴心、高百岁、林树森等人的戏,来台后有时去看顾正秋的戏,顾下嫁后国剧在台成了一滩死水,古井无波,只有军中几个剧团偶一点缀。一直到十年之后今日公司麒麟国剧团上演,才为国剧带入了新生,那时从废墟中燃起新的火花的台柱,就是我现所写的三凤之一的姜竹。其余二人一为时下大鹏剧团台柱之一的安平,一为陆光剧团后起之秀的夏光莉。对于国剧流源,很少人知道源自江西弋阳

  • 文章孝子不是吴太伯的后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14期  作者:伯章 出版时间:1979-04-20
    关键字: 杨保和 吴转 华氏 张其昀 后裔

    读上期鄕讯载有杨保和鄕长的「从吴二姓之由来说明」一文,至深钦佩。杨鄕长对吾邑地方历史文献,夙有硏究,他写该文系因读了其昀先生的「谱系学的新开展」一文,对其所述无锡吴二姓的想法由来,表示难与苟同,而与讨论辩解的说明。写得切实扼要,不支不蔓,句句都是有根据的不刊之论。先生说:「无锡的华氏,为江南大族,是吴太伯的后裔,」又说:「他们为何不姓吴而姓?由吴转,吴二姓,可见吴二字,本来是同音的,」云云。这种说法,不但我无锡华氏后裔,即无锡一般同鄕听了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