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幼年回忆共返回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老家的釀粄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3期  作者:陳雙媚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釀粄 制作工序 幼年回忆 意义内涵

    釀粄在客家地方也有人叫糯米粄,還有人叫它娘粄,不知是因為諧音的緣故,還是記憶裏吃的釀粄總出自母親們之手,因此而得名。做釀粄的工序並不複雜,但要做出地道的口味,還真得頗費一番心思。首先要把糯米和粘米按一定的比例配好,這個比例一定要恰當,如果糯米多了,蒸出的釀粄軟糯得不成型;如果粘米多了,吃起來太硬,影響口感。糯米和粘米必須要隔天用水浸泡,這樣碾出來的粉才夠細膩。揉面的時候得用溫水,因為冷水沾手,不易成型。釀粄的餡料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隨意調配,多以五花肉、韭...

  • 文章零星的回憶(續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雨堂  出版时间:1986-09-01
    关键字: 破音字 儒家文化 幼年回忆

    (三十二)破音字童年讀私塾老師敎「論語」。至「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特別提示「『孝弟』之『弟』,當讀如『替』()。」並在「弟」字右上角,用硃筆畫箇半圓形。而且說:「這叫做『發唸』」。接着在「鮮」字左上角,也畫半圓。「這箇『鮮』字,當讀如『選』(),也是『發唸』」。後來到省立第八師範讀書。國文課本,選有「論語」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一章。章老師說:「『風乎舞雩』之『風』,當讀如『諷您。()這叫做…」我以爲機會來了!連...

共2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