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平剧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活動報導)開封同鄉會團拜祭祖業於聯勤俱樂部舉行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6期  作者:開封同鄕會 出版时间:1995-04-03
    关键字: 祭祖 同乡会 王斐 平剧

    台北市开封同鄕会,为彰显「汴梁子孙愼终追远」、「黄河儿女源远流长」的精神,一年一度的祭祖大典,于二月十一日上午十一时假台北市联勤信义倶乐部与春节团拜合并举行。团拜及祭祖大典,由理事长王斐先生亲自主持,本会常务理事郭美兰鄕长领导之中华国剧社全体同仁,也都亦将应邀参与盛会,并举行开箱仪式。当天的活动内容:十一时办理会员报到,报到后欣赏中华国剧社演唱平剧。十二时举行团拜及祭祖,理事长王斐先生特在会中致祝词,祝国家国运昌隆,祝同鄕会健全发展,祝鄕长们福寿绵长

  • 文章江南的內河風光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4期  作者:冰一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江南 内河 火轮 清唱 平剧

    清唱消磨时光船上除售有各色零食以及香烟水菓等外,也有其他消遣,所以行驶虽不甚速,可是船上的乘客,并不感到寂寞,有苏滩、小调、平剧的淸唱,一个男人,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打扮得楚楚可怜,胡琴一拉,女孩子的淸脆声音就随着唱起来了,使得船舱立刻孕育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乘客可以随意点唱,其中有表示阔绰并且对卖唱的女孩子「吃吃豆腐」,以消遣时间的乘客,一点就是十多支,每出代价,相当于现在的白米一斤。麻雀随意凑合船舱里放有方桌二三张,茶房安排了麻雀牌,不管识与不识

  • 文章故鄕風物不勝思——春天的「人丁戲」——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49期  作者:葛天民  出版时间:1982-03-20
    关键字: 人丁戏 庙戏 大王庙 平剧

    故鄕在春季,到处都有演戏酬神之举,它的名称,有「节戏」、「庙戏」和「人丁戏」。庙戏是酬敬神的,像二月初八南门外张玄庵和二月二十八杨墅圆宋帝庙的戏便是;节戏是酬敬佛的,像二月十九西鄕安阳山翠薇寺,四月初八华藏寺和祗陀寺的戏便是。人丁戏是酬敬「大王老爷」,就是执掌辖区人民寿命长短的「阎罗王」的。所演的戏是平剧,一本戏的戏钱大约相当现在的新台币二万元以上。演人丁戏没有规定的日子,但一定要自年初二起至四月初演完。故鄕的大王庙几乎每鄕鎭都有一、二处,每庙所属

  • 文章旅美爱国老华侨李莲航仿平剧谱新词怒责卡特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0期  作者:李公達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李莲舫 平剧 新词 卡特

    李公达遗作旅美爱国老华侨李莲航,最近仿平剧「南阳关」的曲调,谱成兼可吟唱与朗诵的词「恨卡特」,今天由老牌员葛香亭代为公布,表达了海外侨胞爱国心声。八十多岁的李莲航,以「申正义、张人权」的笔名,编成这首词,他曾是葛香亭家鄕江苏萧县的县长,于五、六年前,由台湾赴美行医,他是一位高龄的中医师。葛香亭看完「恨卡特」词后,深为老华侨满腔热血所感动。「恨卡特」的内容是:「恨卡特!卖盟友,奸邪当道。」叹国家,不由人,怒火中烧。看美国,舆轮,齐声讨。高华德,虽年迈,杀气

  • 文章談漢戲 憶長樂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期  作者:葛詠青  出版时间:1970-10-10
    关键字: 汉戏 长乐戏院 平剧 地方戏曲保护 迁台

    六月二十五日本报戏剧春秋栏,刊载仁仁先生大作「汉戏竟成绝响」一文。读后不觉引起个人莫大兴趣与感触。笔者虽非鄂人,然自幼客寓汉口,前后看汉戏约有三年之久,因之对汉戏之爱好,实不下于平剧。以下不揣冒昧,爰就个人记忆所及,谈谈对汉戏之印象。约在民国廿三年至廿五年之间,笔者时年为十余岁,合家旅居汉口。当时家庭生活环境比较安定,大人们不为家累所烦恼,小孩也不为功课繁重伤感情。在公、课之暇之消遣,不是逛逛街,就是看看戏。那时因为距离长乐戏院很近,饭后散散步就可

  • 文章与苏州有关的平剧—五人义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4期  作者:包緝庭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苏州 平剧 五人义 精忠谱 《看看苏州人》

    有一部名叫「看看蘇州人」的戲,這戲的情節,是明朝天啓時權閹魏忠賢,弄權誤國殘害忠良,蘇州周順昌曾官吏部,守正不阿不肯趨附,魏遂啣恨而深嫉之。順昌告休在家爲鄰里鄕黨所尊敬,魏閹矯法逮捕,有東廠校尉多人抵閶門聲勢喧赫,蘇人大嘩,有顏佩韋、楊念如、周文元、馬杰、沈揚五人激於義憤,鳴鑼集衆,聚數千人執香環求巡撫毛一鷺,專摺奏聞爲順昌開脫。詎毛實爲魏之私人,且曾認魏閹爲義父者也。茲見群衆環求,乃佯爲允諾,先用好言撫慰。順昌聞有詔旨卽親蒞撫署投案,毛加以鐐銬,卽日起...

  • 文章由海州城的雜湊班談談戲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龐觀廸  出版时间:1981-09-01
    关键字: 海州城 戏班子 平剧规矩 舞台对联

    前期文献有张先生谈沐阳的平剧一文,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今就儿时记忆海州城里的戏班子,拉杂写来,聊助阅者诸君一粲。海州虽系州治,后来又是东海县城,在公共娱乐的平剧方面,照理应该有个像样子的班底,但实在抱歉,每次神谢庙,多由当地工匠人来扮演,其职业有扎柳的[1]箍桶的[2]和一些混混,戏目除三国、说唐,还有些閙戏,「行头」是褴褛不堪,「砌末」破敝不全,但每一演员,都忠于艺术,在「板眼」、「工架」「「行腔」、「做表」,都十分「卯上」[3],其中有王二铁者,貌颇

  • 文章漫談粤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杜少牧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中国戏剧发展史 粤剧 平剧 地方剧

    看来,这是地方戏。但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本来中国剧的发展,都是由各地方的腔调,渐渐的演进和揉合。比说「平剧」,这是一般人认为「国剧」而非「地方剧」,但它的历史,根本并不是产生于北平,而是从昆曲揉合秦、徽、汉等调而成。音调也不是北平,不过从湖广一带而北上。因为慈禧太后个人喜观这个调调儿,便盛行于北平、天津之间,而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平剧便因政治上的关系,王公大臣的棒场,而占有较优越的地位。所以在戏剧学来说,中国根本没有一种戏可以代表整个国家,而所谓国剧与

  • 文章郭小莊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宋晶宜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郭小庄 平剧 文化学院 传媒

    郭小庄从八岁开始学平剧,到现在已经有十八个年头了,平剧成为她生活的主题,这漫长的岁月里,她吃了不少苦,但是她仍然要坚持下去。她并不是不怕苦,而是她始终深信,吃苦与收获是成正比的。在年轻一辈的平剧演员中,郭小庄是极为出色的,当然,那不是因为她比别人幸运的关系。小时候,因为父亲爱平剧,所以送她进了大鹏剧校。她并不讳言,那时因为顽皮,吃了不少皮肉之苦,到现在,她从没有「苦尽甘来」的感觉,反而觉得更苦,她说:「因为现在观众的水准愈高,要求也就愈严,心理上的负担更

  • 文章平剧在沭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張欣伯 出版时间:1980-12-01
    关键字: 平剧 沭阳县 风土习俗 往事回忆 戏院经营

    鄕先进,并且也是我们本家的仲五先生,在其所著「沭阳鄕土志略」中,对平剧之于沭阳,如何自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迄枯萎凋谢的一段历程,颇有纪述,他说:「本县地处僻壤,无固定新式娱乐场所,庙会俗称兴会,或演大戏(京戏)数日,但不一定每年每地都有,民国十六年以前,城区程家及庙头周家东鄕汤沟各有私人大戏班,后均解散。民国二十二年,邑人程铁屛,黄益斋等,在城内吕西府西花厅开设乐天戏院,演唱京戏,虽布置简陋,但在本县尙属新兴事业,初颇不恶。次年东关人吉奎成、霍瑞五等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