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生活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徐烈士德讓二三事補述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8期  作者:李一民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同班同学 家乡生活 回忆友人

    民國十七年秋,重讀省立南京中學,得與徐烈士德讓兄同班,此後六年同學,朝夕相共。南中初中部設在八府塘原第一中學舊址,高中部設在門帘橋第四師範的原地。記得有一年,初中部開運動會,德讓兄報名參加一千五百公尺長跑,他說:「從他住的侯老家到城裏有四五里,小時候都是每天來回跑兩趟,訓練有素,定能表現一番。」運動會開幕之前,每天絕早他也曾去鍛鍊,熟熟腿脚,却不料正式下場後,在跑道上只是左右搖擺,沒有衝勁,幾圈子下來,臉色發靑,張嘴氣喘,似乎就地要栽倒,大家想扶扶他,他...

  • 文章記河南流行的信簡賀節情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4期  作者:濟華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扫墓祭祖 家乡生活 祝福短信

    我每年春回河南平顶山巿湛河区曹鎭,我的故乡王庄村探亲,扫墓祭祖,发现家乡不论城巿与乡村,各方面建设都有长足的进步,交通四通八达,巿面繁荣,工商业发展迅速、国民所得增加,人民生活改善,居民家中多已电器化,电视机、电冰箱、收音机、电风扇,应有尽有,汽车、摩托车虽然不是家家都有,已逐渐增加中,脚踏车几乎普及各户,村村有水泥路、有公车、电灯、电话,非常便利,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税也取消了,农田因施化肥每亩春产小麦八、九百斤,秋收玉米千斤,黄汎区每亩地小麦

  • 文章回顧與感念(平陸·台北)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文孫管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怀念家乡 台北生活

    很少闻听路坪村名。幼年时中条山战役家乡沦陷,我只身由河南渑池投入平陆儿童教养所,辗转陕西扶风降帐镇雷家村窰洞,即母校—山西平陆儿童教养所就读。自此之后数十年间,均以山西省平陆县庙坪村属籍,把路坪二字自家的村名从未听过。这次回乡忽闻老家是山西夏县祁家河乡庙坪村路坪,当我听到「路坪」二字虽感陌生,但怀有浓郁亲情,因它是祖先生活于其上的土地,这是流落异乡五十多年返乡,在故里虽有很大变化,但在精神的感受是无上的温暖与热情,数十年来我对这块土地,即使在睡梦中也常思念

  • 文章家乡过去的生活槪况(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5期  作者:續光清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家乡生活概况 衣着习俗 住宿习俗

    家乡之衣(甲)衣着家鄕过去并不产棉花,民国六七年间,山西成立六政考核处(村政处之前身),积极提倡种棉,开始有人种植,惟以不谙纺织,推广效果并不见佳,因之衣着所需之棉布,完全取给于外来。在昔只有手工所织之土布,主要来自靠近山西之察哈尔蔚县(州)及河北省、高阳、平山、获鹿、栾城等地,每疋约宽一尺四寸,长三丈六尺,质厚而结实,穿起来比较僵硬。原布白色,如需染色,则于买来后交染坊加染。及后渐可买到宽幅之洋布、市布、府绸等棉织品以及其带有彩色与印花之制品,还有华

  • 文章懷念大姊(下)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4期  作者:馬景銘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怀念亲人 榆林 亲人别离 抗日战争 家乡生活

    那时大姊随姊夫住在云南嵩明军马场,她几乎每礼拜都写信给我,并经常托人给我带来衣物包裹。姊夫曾因公来渝之便与我见面数次,可是大姊则直到三十三年夏,我才乘漫长暑假之便,乘中航班机飞往昆明相晤。自最炎热的重庆,到达四季如春的昆明,下机后冷得我直发抖,幸得高中同学借我秋装,然后才搭滇黔路火车赶到嵩明,大姊已派人一连接了我三天。姊弟相见抱头大哭,互道离情,恍如隔世。这时大姊二十九岁,战时的生活和二子二女的劳累,把她已拖进中年了。谈到父亲的病和死,大姊又不禁伤心落泪

  • 文章封邱年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荆揮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家乡深情 儿时回忆 春节 民间习俗 生活随笔

    礼与村民相互拜年,其谦恭和蔼神情,正是「礼失求诸野」的注脚,春节过后又恢复了一年辛勤劳苦的耕种生活。离家二十多年了,每逢春节,常使我回思以往在故鄕的过年景象,反攻在望,囘家融融合合过年的日子,当不在远了。

  • 文章車頭—孩子們的伊甸園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劉錦雲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回忆童年 野外生活 校友回乡 车头 家乡往事

    现今六十岁左右的大埔县百侯中心小学和百侯中学的校友,无不对车头野外生活怀有极大的眷恋之情。记得上小学时,年年都有野外生活,有时一年还有两次,一次春游,一次秋游。午饭是自带饭包,这样,野外生活便有了家庭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母亲们手艺的展示。为了做好这顿午饭,母亲们是动了心思的。一般是就地取材。饭内放入自产的花生、树仁豆之类。有些家庭尽管困难,为了让孩子高兴,仍特意去买些豆腐干、猪血或面线,有的则买一角或两角钱肉。总之,每一个饭包中都注满了母亲的爱

  • 文章鄉居雜詠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2期  作者:趙壽珍 出版时间:1985-02-10
    关键字: 家乡回忆 晚年生活 人生感悟

    晚歲晚歲尤須振奮心,高山峻嶺日登臨;老梅生具嶙峋骨,縱有風霜豈敢侵?莫道莫道流光似逝川,詩囊貯有百千篇;而今萬物都昻貴,只買烟雲不用錢。酒醒酒醒斜日照西樓,獨坐苔階茗一甌;貴賤榮枯雲過眼,寸心無樂亦無愁。芳梅芳梅慣向寒冬發,羞與凡花共一時;莫怪冰霜爭勸告:孤高成性不相宜。夜飲口占月光花影映窗明,夜坐山房酒自傾。世態人心原易變,何須又作不平鳴?偏愛懶結新朋豈自高?只因人海足風濤。晚年偏愛山爲伍,日日攀登不憚勞。閒來閒來自問平生事,幾許歡愉幾許愁?萬里家山翘...

  • 文章夜雨的記憶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2期  作者:朱红軍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往事回眸 家乡风貌 安平悠闲 生活变化

    夜已渐深,我离开了早已厌倦,但仍赖以为寄的电视。来到阳台上呆呆的望着雨夜中的街道,在夜雨中路灯下的街道仍显的混沌不清。沙沙淅淅的细雨声,一直冲击我深深的记忆,被淋湿的记忆开始天马行空的本色……迷茫中我又找到似曾有过却又十分遥远的记忆,又回到那久违的街道。那是一条用石条板铺成的很窄的街道,似乎只要伸开双肩就可以触摸到两边的墙壁。雨水顺着房簷的瓦隙下落,在门面前的古砖上留下一排清晰的痕迹,这痕迹似乎向人们诠释了她的历史。灰暗的门面里躲藏着与当地人们的生活

  • 文章家乡过去的生活槪况(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8期  作者:續光清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家乡生活概况 娱乐方式 节令习俗 相关介绍

    家乡之乐(丙)游戏、消遣与赌博娱乐之随时随地一般人俱可行之者,拟分作游戏、消遣与赌博三项述之。耗费体力较多者属于游戏,需用体力较少而兼费脑力者,则属于消遣。此等娱乐在进行过程中多兼计其胜负,颇能刺激从事者之兴趣,有的进而视胜负授受财物,是则形成了赌博。好在家鄕民风朴实,除正月间偶有此行为外,平时极少。又在过去农业社会中,每视此类娱乐非正当行为,多予抑制,故有关玩的方式,多年来绝少变化。所需道具,只能就地取材,自行制作,尽可能不因此而耗费金钱。兹忆述如次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