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公益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鮑忠壯公軼事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4期  作者:李寰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鲍超 霆字营 人物轶事 家乡公益

    劲敌,凡人所不能担荷者,公皆引为己任,所向势若破竹,深得曾文正公倚重。因其识字无多,曾公与公互约定,如曾方需公兵力或被敌围困,则画一大圈于羽檄,中亲书曾字,圈外画无数小圈,公即知大帅调兵令到,星夜驰援。又如鲍方需兵解围,则羽檄上大圈内书鲍字,旁画无数小圈,文正见之,知霆字营乞救,立遣友军往助。公之军旗,系于白布上涂一黑团,俪若膏药,故有「鲍膏药」之称号,与刘永福之「刘黑旗」颇相似。鲍公热心家鄕公益,多为桑梓谋福利,其绩业可记者凡三事:㈠四川以僻处西陲,鄕试

  • 文章我的叔父幫家鄉辦「圖書館」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4期  作者:蔣禮瓊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蒋禩炆 家乡公益 纪念堂 图书室

    我的叔父——蔣禩炆先生,時刻記念著家鄕。幫家鄕修路、修渡口、修學校、建電排、挖深水井、建鄕情橋、爲父母建紀念堂……等,他幾次回家探親,見鄕親們農閒無事就打牌,沒有別的娛樂設施。在建紀念堂時,叔父就考慮了要建一個大廳,供鄕親們辦理婚、喪、喜、慶之用。平時也可以擺幾張乒乓球桌、台球桌,供鄕親們打球,也可以在大廳看電視、放電影、開村民大會等之用。村民沒有書、報看,要買嗎?不容易,每册書少的要數元,多的要數十元以上。於是,叔父就將自己數十年購存的圖書,郵寄回家。...

  • 文章孫中山的摯友—徐統雄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徐新元 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徐统雄 辛亥革命 家乡公益 兴建家乡 文教建设

    奉安大典后,被遴选为中央侨务委员任期达十余年之久。廉洁奉公 献身报国徐统雄「身在曹营心在汉」,对故国家园萦牵梦绕。一九二五年他曾一度返回桑梓看望家乡父老乡亲,沿途受到地方团体和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当地中小学校还恭请徐统雄到校作「革新图强,振兴华夏」的演说。一九二九年,孙中山逝世后,徐统雄为了纪念孙中山一九一八年动员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之事赴三河之行,遂筹集资金,在三河汇城翁万达墓石坊内,兴建「孙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以表达对孙中山的深切怀念。建好后的中山公园

  • 文章身在異鄉 情牽故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黎明華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同乡事略 家乡公益 建设捐资 兴修设施 旅台同乡

    在今年汎期来临之前,由大庾籍台胞邓永飞捐资八万多元人民币修筑的池江鎭长江村洋口护河堤,正式交付使用。这是大庾县旅台同鄕热心家鄕公益事业建设的又一力作。据统计,至今年四月底,全县已有一百多名旅台同鄕捐款一二五万元人民币,用于筑堤修路、建校兴医,文化厅室等建设达二十多件。近几年来,该县每年有近两百名台胞返鄕探亲访友。趁此契机,县里每年在重大传统节日期间,都要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联谊会,向他们介绍县里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还安排他们参观重点工程

  • 文章我的叔父捐資「建橋」及「建校」摘記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9期  作者:蔣禮瓊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蒋禩炆 家乡公益 捐资建桥 兴办学校 建筑碑文

    我的叔父蒋禩炆先生,于一九三九年投笔从戎,参加抗日作战。抗战胜利后,叔父即随部队远赴台湾,与家鄕断绝音讯达四十余年。一九八二年叔父从香港寄信回家,尔后即互以书信连系。一九八九年四月、一九九〇年十一月及一九九二年七月,叔父三次返回故鄕省亲及扫墓,目睹家鄕亲友贫穷及社会建设落后状况,心中至为悲痛,乃将其数十年军公敎微簿薪俸积蓄之存款,全部汇回家鄕,办理公益事业。其主要者则为捐资修建「鄕情桥」及捐资修建母校(晓江口小学)校舍。兹将「鄕情桥记」及「校宇碑序

  • 文章蔣禩炆老先生頌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4期  作者:唐志雲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蒋禩炆 歌颂诗词 心系乡情 家乡公益

    蒋老先生:晚生志云,与贵村蒋奕义是结拜兄弟,每次前往贵村走访,过紫水河,经鄕情桥,踏上水泥路,已没有昔日的泥泞载道,对于蒋老先生为鄕梓所办的一切公益事业,全村鄕亲,都感激在心头,晚生心受感动,特撰上俚语数句,以表敬仰。只因学识有限,撰写不恭,不能表达内心感受,敬请赐予斧正。并祝长虹跨紫水,赤子恋鄕情,健康兼清泰,福寿又康宁。鄕情歌东安县内紫水边,小江口西一村庄。此村位于河西畔,江西头村美名扬。村内地理环境好,土壤肥沃瓜果香。桃李满村林满地,矿藏满山好地方

  • 文章同盟會員陳冬青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陳訪交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陈冬青 人物事略 家乡公益 捐办学校 捐办公路

    的,都能继续其不忘桑梓,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和热心公益的仁风义举,给乡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文章家鄕現況剪影(一九九六年度)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大埔现状 交通水利建设 特色村镇 家乡资讯 捐资公益

    「大埔乡讯」编印精美,报导乡情,简明扼要,发行海内外乡侨,广受欢迎,此刊并非人人可得,欲知家乡事,还是苦无讯,特摘其要,以飨旅外乡亲。—编者—

  • 文章偉哉田翁無私奉獻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楊恭曾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田家炳 建设家乡 公益事业 捐办公益 人物事略

    兴办公益与日倶增。他们爱国爱鄕,只讲奉献,不图优惠,为家鄕和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宝贵的贡献。「香港人造革大王」、著名实业家、大慈善家家炳田翁,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得到民众的普遍赞誉和崇拜,堪称典范。捐资不为利利者物质利益也,人们赖以生活,社会赖以发展,故人趋之若骛。然,田翁却否。他自幼受其先尊玉瑚公督教《朱伯庐治家格言》,对「施惠莫念」的眞谛牢记心中,他觉得捐助公益是他的份内事,从不以德自居,以功自傲,也绝不望回报。他在数十年如一日捐助善业过程中,曾无数次得到

  • 文章光德鎭上磜村新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朱萬才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光德镇上磜村 家乡风貌 公益建设 故居祖祠 教育事业

    阳光普照,金风送爽,第四届世界大埔同乡联谊大会直后,各侨团分组参加各乡鎭公益活动,台北市大埔同乡会代表一行,由县黄建庭先生陪同,特别安排参加光德鎭朱初别大道通车剪彩,并参观上磜村各项公益建设工程。十月卅日上午,上磜村口大道两旁站满了村中父老、子弟,人人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嘉宾,代表团分乘三部专车,在村口下车,鱼贯入村,一时锣鼓喧天,土铳齐轰,炮竹震地,群众齐声: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山村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嘉宾们抵达水口,见古树林荫,景物清幽,流水潺潺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