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风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鄭板橋與濰縣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王敬軒  出版时间:1983-09-20
    关键字: 潍坊 郑板桥 学风 状元胡同

    」或许郑板桥系利用一般人迷信风水的心理提倡敎育,使百姓改变观念收到效果,因而自郑板桥任县令之后,学风甚盛,故自淸季中叶以后,文风大盛,人才辈出,致有潍县城内有对门双状元,而有「状元胡同」之美名流传于后,至今提起「状元胡同」(即今之巷道) ,凡是山东同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一美誉,槪归功于郑板桥之提倡敎育之所致也。

  • 文章全謝山端溪講學及其影響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王萬福  出版时间:1977-03-31
    关键字: 全祖望 品行修养 入粤讲学 学风影响

    一、前言有淸一代,康乾之际,北国诗人,江浙学者,先后度岭入粤者甚多。如王渔洋、惠士奇、朱彜尊、袁子才、钱大昕、全谢山、查愼行等。他们或荷朝廷重命,或羨岭南风光,或应讲学之聘,不惜迢迢千里,冒风波烟瘴之险,度岭一游。他们在岭南以文会友,敦志节,阐风雅。对岭海文化发生相当的影响。其中尤以浙东学者全谢山。应聘端溪书院担任掌敎,以其浙东笃践实履学风,严峻不苟之人格,给予粤中书院士风,开一朴实狷介之风气,为乾嘉以后浙学岭学和会交融,树立下深厚的基础。(谢山语)为

  • 文章元代許衡的敎育思想(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7期  作者:丁崑健 出版时间:1983-07-30
    关键字: 许衡 教育家 学习态度 学风 教材 课程

    以叔敖之事?文士与优孟何异?(注四〇)许衡这样的思想,影响以后的学风至钜。(注四一)三、敎育内容㈠敎育内涵与秩序就上述许衡的敎育目的论来看,他是特别着重在德育与羣育方面,讲求的是道德的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属于智育的格物致知,乃是为达到前者的方法而已。而体育仍涵盖于其敎学内容之中,为实施敎学时的闲暇活动,以调剂身心。许衡把敎育区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为了养成优秀的国民,所以小学敎育的内容为:「敎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注四二)使学生

  • 文章韓愈與宜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8期  出版时间:2004-11-01
    关键字: 韩愈 宜春市 历史学风 昌黎书院

    这已是他第三次下岭南了。十月,又由潮州改授袁州刺史。他在潮州、袁州刺史任上的一年多,政绩卓著。史称:「放奴婢、兴学校、驱鲤鱼、治水害、颇多善政,遗惠后人。」韩愈在袁州刺史任上恰逢其诤友柳宗元客死于柳州,他怀着对亡友的深思之情写下了《柳子厚墓志铭》及《祭柳子厚文》两篇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韩愈在宜春,使得许多文人高士、青年学子纷纷慕名而来,宜春学风因而大振。韩愈府上更是鸿儒满座,弟子云集。每每政务、讲学之余,韩便呼朋携友,南泉濯樱,钓台叉鱼、畅游宜春,寄情于

  • 文章國立師範學院院史簡述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5期  作者:漣源一中  出版时间:2008-02-01
    关键字: 校史发展 校风学风 历史资料 国立师范学院

    农业专科学校旧址八百亩为扩充之用。南岳为天下名胜,气魄雄伟,风景绝佳。院本部现有八系一科及附属高初中各六班,学生共八百余名。本院学风,夙称良好,以「仁爱精诚」为旨归,「体育第一,服务第一,学术第一」为实行轨则。在校学生,大都鄞于读书,乐于运动,服务精神,尤极充沛。十年以来,毕业生八百四十八人,分布几遍全国,以供职中等学校者为最多,教育行政及社教机关者次之,均能本其所学,粗有建树。而勤苦耐劳,热心负责,忠毅诚恳,朴实无华,尤为特色。(节选)国立师范学院十周年院庆筹备会

  • 文章清季道成以降之广东学风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陳直夫 出版时间:1979-09-30
    关键字: 广东学风 学海堂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

    火烧頣和园,藩属安南为法所夺,一连串屈辱与失败,国人心理由自大而降至自卑。吾粤地居南服,以滨海故,向外发展,比他省为早,人数亦多,华洋交接频密,对国外情势,知之较稔,由比较而引起自强思想。吾粤道咸以后学风丕变,人才辈出,与此有极大关系。在此一期间之先后,学海堂之设置,对学风之丕变亦具重大的关系。阮元(芸台)任粤督,始自嘉庆二十二年,至道光六年调任,居粤九年,在任期间,于道光四年创学海堂于越秀山,创立之旨,不仅局限于乾嘉时代盛极一时之汉学。览林伯桐字桐君号月亭

  • 文章江右学风与学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0期  作者:蔡仁厚 出版时间:2002-11-01
    关键字: 江西学风 学术思想 禅宗 理学 文化历史

    雩都 蔡仁厚我的家族于唐宪宗元和年间自浙东始迁于江西雩都,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之久。我在台湾生活了五十多年,但我的原鄕祖籍毕竟还是文章节义之鄕的江西。所以,对于江西的人文风物,一直眷眷深念,情不容已。兹者,南昌大学哲学系进行「江右思想家硏究」计划,主编郑晓江教授,来函征稿,并嘱我为该书写一篇序文。事关鄕邦人文,义不容辞。江西古称江右,江右不仅是文章节义之鄕,又是禅宗的腹地和理学的心脏地带。而经济治术,诗人词客,人文风物,皆有可观。兹分别节次,对江右学风

  • 文章痛悼藍師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湯承業 出版时间:1976-05-01
    关键字: 师恩难报 学者风范 清华学风 真挚情感

    低,但每位同学都能听到,若留神记之,则句句皆学问」。最令我肃然起敬者,是十年前初登师门所见到的书生本色,亦可说是学者风范,吃过面粉后所剩的布袋,师母则将之缝制起,内实以揉过的稻草,乃作成沙发。擧此一端,则可槪知老师之家景矣。因其寡欲,故能养心,盖老师常以朱子的话自勉而慰曰:「慊心皆乐事,容膝即安身」。诚然,无论房舍如何,设备如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三、清华学风·东海典型在淸华研究院读书时,蓝师最得梁太师器重,一次太师曰:「近来我健康太差,自知不久人世

  • 文章許卓雲敎授的「無錫精神」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特刊  作者:孟蓉華  出版时间:1990-07-06
    关键字: 许倬云 无锡精神 生意经 生活习惯 东林学风

    本文作者孟蓉華女士,爲本會會員子弟,服務新聞界,表現優異,爲吾錫後起之秀。

  • 文章江西書院在中國書院史上的地位略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5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14-05-15
    关键字: 书院史溯源 私学形式 儒学大师 唐代书院 宋代书院 元代建设 明代兴衰 清代辉煌 教学特点与学风 东林书院

    侨《鹅湖讲学汇编》的特色,更加显示出其书保存书院文化,弘扬书院精神,崇尚程朱理学的重大研究价值。六、江西在书院创办中的教学特点和学风千余年来,尤其是明以前,书院作为乡间私学的支柱,不但屡禁不衰,而越办越有新意。始终与官学相抗衡,而且培养出大批文化、教育学术方面的人才,为我国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研究书院的办学,是能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经验的。书院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学术研究与教育相结合,江西历代有名的书院,既是学者们探讨学术的园地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