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生共返回17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乾隆道光年间陕西留欧学生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5期  作者:史直  出版时间:1976-04-15
    关键字: 留学生 清朝 名单

    我于每周一、到方豪敎授处,听他给台大与政大硏究生讲中西文化交流史,读到方豪六十自定稿上册,三百七十九页有:同治前欧洲留学史略一题。其留学生略历表内有陜人者八位(该表是从顺治七年起至光緖十三年止)据方敎授云:原表内共为一百一十四人,大槪各省均有,不过多为寂寞无闻。但是材料之获得又颇不易易。我想读者,亦会感到而必敬谢矣。

  • 文章日公吾師八秩大慶紀念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馬士韓 出版时间:1975-05-01
    关键字: 祝寿 林日暄 学生

    和囘禹甸 崧生岳降话桑蔴 绛帐靑灯五秩前仰德道范迈时贤 智珠在抱谟猷密 正气盘胸志节坚律己洁如蕴璞玉 居官淸踰在山泉 沧桑久历精神健大耋霜华未上顚 璿枢初转春光迟 梅吐新葩柳曳丝百岁良辰歌燕禧 遐龄绮筵赋鸿仪 朋俦臆敬推长老学子心折慕恩师 高擧深杯思往事 那堪驹影隙中驰世事沧桑屡变更 堂堂岁月自峥嵘 春灯看鱼龙幻尘海羞闻鹬蚌争 持志安心足娱志 正谊明道不干名何时痛飮黄龙酒 遥望家山祝太平学生马士韩 许俊哲 姚彭龄 马白水刘胜超 修广翰 范占元 张一揆敬贺

  • 文章河南公費留學正取生履歷學系淸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河南省 公费留学生 学生名单

    (原載河南敎育月刋第二卷第二期九二—九三頁民國廿年十月十五日出版)

  • 文章加强两岸交流,促进彼此认识了解——兼谈两岸交换学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81期  作者:聞達  出版时间:2011-10-10
    关键字: 两岸交流 交换学生

    >編按:聞達,現年七十八歲,湖北漢陽蔡甸興隆集周灣人,民國卅八年元月於漢口江岸入伍,來臺後入政戰學校,久歷戎行四十年,少將職退役。現為臺中市湖北同鄉會理事長。

  • 文章李憲玉詩作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2-03-20
    关键字: 李宪玉 诗作 流亡学生

    到杭州關山跋涉到杭城,湖濱路旁弔陳英;西湖美景無心賞,隔宿又向錢塘行。乘軜船生平初次乘輪船,浪高風急雨綿綿;大海茫茫無邊岸,人人心驚又膽顫。抵澎湖漂洋過海駛抵澎,離亂驚魂心始平;師生喜達平安願,誰知不幸又遭逢。暗呑聲澎湖島屹海峽中,鹹雨飛沙海洋風;希驥求學皆成空,落難學子暗呑聲。廹從軍刺刀之下廹作兵,呼天不靈地不應;校長具理來力諍,誣陷重罪遭犧牲。

  • 文章「八千子弟到江南」讀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王克孝  出版时间:1988-12-20
    关键字: 学校内迁 抗日战争 学生

    读山东文献十二卷四期,陈鄕长子雷先生大作:「八千子弟到江南」及十三卷三期:「南国血书——续八千子弟到江南」;始知陈鄕长乃是山东流亡学生的再造大恩人与恩师。笔者忝为山东流亡学生的一分子,谨在此致敬!提起抗战、戡乱期间的流亡学校师生那段艰苦岁月,实难令人忘怀。其中在物质生活方面虽然艰苦,但由于师生均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老师对同学均关怀毕致。对同学来说:师生之间,自校长以下全体老师均系身兼严师与慈母的双重任务。故同学们在读书与精神方面,均是奋发向上,乐观奋鬪

  • 文章我愛閲讀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1期  作者:陳希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小学生 阅读 生活感受

    「別再看書了!趕快上床睡覺了!」這是每天晚上媽媽催促我睡覺的聲音,可是我還沉浸在閱讀的世界中耶,親愛的媽媽呀!可以讓我再看一下下呢?我最愛閱讀了,小時候,爸爸媽媽唸故事給我聽,到現在我唸故事給弟弟聽,和家人們一起閱讀,感覺閱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閱讀也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因為一想到可以看到那麼多有趣的書,我就覺得好開心、好興奮!在不同故事中,我們會看到許多成功的經驗(譬如說:愚公移山的勤勞有恆刻苦耐勞,國父革命的不怕失敗…)可以在我遇到挫折時提醒我、指引...

  • 文章追忆浙江省高中学生第一届暑期军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6期  作者:孫尚志 出版时间:1985-06-10
    关键字: 学生军训 军训追忆 赵无极

    最近几年世界知名的旅法大画家赵无极,携同法国籍如花美眷,两度来台擧办个人画展,以其艺术上精深的造诣,盛况空前,极受台湾艺术界的礼遇,吾友钱沈生(曾慧)兄尝言:于民国廿三年春在杭州江干南星桥营房擧行浙江省高中学生第一届军训时,与之同队受训,且属同班同寝室,同床上下舖的亲密战友,虽相隔半个世纪,记亿犹新,祗因无由通问,颇有咫尺天涯之感。中国人素重文轻武,所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吃粮」常受人鄙视。致有东亚病夫之称,虽民国十六年国民革命北伐成功,全国统一

  • 文章奉吿爲人師的同鄕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3期  作者:黃造雄  出版时间:1976-03-15
    关键字: 老师 学生 尊师 逸事

    他对我说:他是我当中学校长时的学生。后来送我到家中,我把他车费,他绝对不肯收受,他离开我时,留下车行电话,他还再三对我说:你以后出外时,请你只管打电话把我,我来接送你。老校长年纪如此大了。不便徒步行路。我听后多安慰而高兴啊。

  • 文章辛亥革命扬州学生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2期  作者:包明叔 出版时间:1978-08-10
    关键字: 武昌 革命军 辛亥 扬州 学生

    现在距辛亥革命已五十三年,我这年是二一岁,记得那年武昌起义的双十节,是在阴历八月底,扬州城内有三个中学,一是扬州府中学堂,二是两淮中学堂,三是两淮师范学堂。府中学以江甘仪高宝兴泰东八州县为范围,两淮中学及师范,范围较广。府中学经费出于八属,名誉监督是扬州府;两淮学堂经费出于两淮运者,名誉监督是两淮盐运使。三校学生,在八百人左右。武昌革命军起,三校师生纷纷各囘原籍。扬州城有运署银库,那些银两都铸成元宝,每个约合库平五十两或一百两不等,当时来了一位不是革命党

共170条记录 1/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