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地方行政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蘇省沿革史(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63-05-25
    关键字: 地区沿革 地方行政 省会情况

    道道尹及行政专员淸代之分守道,系布政使按察使之佐治机构,以察吏厉俗为主要任务,淸末我苏设有分守道五员,幷带兵备。⒈苏州道 粮道兼司水利,驻苏州。⒉苏松太道 兼水利渔业关务,驻上海,亦称上海道。⒊鎭常通海道 兼河道关务,驻鎭江。⒋淮扬海道 兼盐法漕务海防,加提法使衔,驻淮安。徐州道 兼河务,驻宿迁。民国成立后,实行废道废府,各县知事,直接受省之指挥监督。旋于民国三年,施行道制,道置道尹,为一道之行政长官,依法律,命令执行道行政事事务,并受巡按使之委任,监督财政及

  • 文章憶往事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3期  作者:周健民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地方行政 比较研究 自卫组织

    我家收起,再向中院、后院去收,然后推及其他各家。如有困难,将情吿我,由我解决。因此,推行鄕政极为顺利。约半年后地方沦陷,我县政权一时随之解体。组织民众,敉平匪乱民国二十七年五月中旬,地方沦陷,我县长王雪琴先生守城殉职,失去行政重心,而成为无政府状态。斯时我萧及宿,永边境,土匪蠢起,计有周、黄两匪首发展极为迅速,不数日就有数千之众,到处劫掠。至宿县边境时,有任土楼之任百祥率队百余人参加,直向我萧境进犯,时民心惶恐不安。我即召集保长商讨对策,随成立联庄会,组织自衞队

  • 文章射北風物——五汎港之滄桑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4期  作者:仇德哉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五汎港 地名考辩 地方行政 商业发展 抗日战争 小学教育

    多虾,一说为先民以推网捕虾而称推虾,一说外地商贩以小车子来该地推运鱼虾而称推虾,今改磨担港为牡丹港、推虾港为堆霞港,又雅又具富贵象,更赋诗意,雅则雅矣,惜失去地理,先民开拓史、地方文化特质等代表性,如不阅读阜宁新志(可称庞志),连世居磨担港、推虾港之间之笔者,尙不知出身于牡丹、堆霞之间也。二、地方行政机关民国七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顾怀祖先生于谈及「阜宁人」编印时,与陶佩潜鄕长问对中,有「益林桃子吃不得」一语,此语在中年以上之鄕长听来,耳熟能详,但对新生代

  • 文章国父地方自治学说的体系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79-03-25
    关键字: 孙中山 《地方自治学》 台湾省行政 地方自治

    我国在台湾省各县市实行地方自治,已有二十八年的历史,制度初创,规模大备,历年推行,已收宏效,惟比之欧美,历史较短,细加检讨,仍有缺失,尙待努力再求进步。査我国地方自治,为 国父所发明,具中,固有很多摭取先进国家民主制度之精华,然亦有不少适合国情,而富创新的独特精神,此乃我国地方自治后来居上,显有驾乎欧美政治之上的趋势,今如续求改进,必须视为规范、遵为指针,爰将已刋载于拙著「地方自治学」中有关地方自治的指导方针一章,酌为补充修正,并作有系统的分析,依其性质

  • 文章江苏暂行地方官制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2-11-15
    关键字: 暂行条例 地方官制 江苏行政组织

    苏省自辛亥光复,江苏都督府成立以来,以政制业已变更,亟应颁布地方官制,以资治理,经酌定暂行地官制十四条,通饬所属一体遵照施行,兹录全文如次:第一条:凡地方旧称为州者曰州,旧称为县者曰县,旧称为厅者改曰县。所有民政事宜,统于州县民政长。(从前之道府直隶厅均裁,知州知县,均改易名称,同城州县,均裁并为一。)第二条:州县民政长,直隶于都督府,受都督之监督指挥,处理各该州县各项民政事宜。第三条:州县民政长,应酌设佐治职,分课治事如左。一、总务课 掌理该州县文牍

  • 文章家鄕故居素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0期  作者:趙思源 出版时间:1986-10-30
    关键字: 沁阳市 地理概况 行政规划 民风淳朴 地方物产 村庄简介

    吾鄕古稱河內,又名懷慶。民初廢府改稱河南省沁陽縣。縣城周圍九里一百四十八步,城高四丈,護城河深二丈五尺,寬五尺。城周有四座城門,東有朝曦,西曰萬成,南呌朔南,北稱拱極。北濱沁河,西臨太行山,東爲平原。全縣計分四個行政區,下設聯保,交通便捷。因鍾山川之秀,人才輩出,史不絕書。敎育普及,文風甚熾。產物富饒,所產之筆、墨、紙、陶器等,尤富盛名。惜人稠地窄,生活並不富裕。因此,聯袂結幫,外出謀生,亦極盛行。民性淳樸,刻苦勤奮,自奉儉約,一絲一粒,均甚珍惜。但待人...

  • 文章鄧縣的自治實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6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79-06-25
    关键字: 邓县 地方自治 地方自卫 区域政治 行政规划 河南宛西 农业经济

    且运用保甲组织而严密督导之,以强廹敎育推进兵役制度,以组训民兵配合国民敎育,而从事民敎之推进,敎育行政机构得此助力,其效能亦于无形中而加强。另与其他三县在内鄕天明寺联合设立一宛西鄕村师范,内设有高中、初中共八班,毕业后,囘县肩负国民敎育责任,以其敎育宗旨,在发扬敎、养、术合一精神,实施地方自治,故宛西四县之基层工作,在此制度之下,推展颇称顺利。三、自富方面㈠自富政策开源节流自富是宛西地方自治的三大政策之一,李宗黄氏在宛西地方自治的评价一文中认为「宛西实施之

  • 文章九峯三泖話松江

    来源期刊:《浦東》 第65期  作者:定父  出版时间:1991-08-05
    关键字: 松江 历代名人 地理条件 地方特产 行政规划 经济发展 文化教育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为凡是有山有水的地方,必然是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所在。松江县在民初以前称松江府,辖上海、靑浦、奉贤、南汇、川沙、金山、娄县、华亭诸县,在历史上一向是人才辈出。近代人物暂且勿论,自晋迄淸,略敍数人即有大文学家晋代的陆机、陆云两兄弟,唐代名相陆贽,元代名史学家陶宗仪,明代顾淸,明嘉淸朝首辅文渊阁大学士徐阶,名书画家董其昌,文学艺术家陈继儒,民族英雄李待问(即为松江府城隍爷)、陈子龙、夏允彝、夏完淳,淸代有边疆文化史学家倪蜕

  • 文章漫談連雲(續)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3期  作者:王公璵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连云 地方政府 行政规划 筹备建市 日寇入侵 铁路运输 海路运输

    王公璵遗作六、连云设巿的筹备为什么那时不正式成立一个巿政府呢?其原因且略就所知,再加陈述。果公主苏后,财政民政,都上轨道,不轻言设施,但须合理而期有实效。公文上成立一省辖巿,并增设一个巿政府殊易;但期其能负起了一个新兴巿政的建设,自不能徒托空言。盖以省财政无此预算,而拟成立之「连云巿」,实为灌云县之第七区;除山岳地带外,仅有零星的农村和渔村,地方收入,微不足道,如何供应这项开支?所以要有一个「筹备「阶段。筹备的要务是什么呢?可以说重点是放在巿区内的土地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